谁会是下一个GDP过万亿的城市?

随着常州和烟台的2022年成绩单陆续公布,中国第25座GDP过万亿的城市呼之欲出。

根据常州市和烟台市统计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常州2022年实现GDP 9550.1亿元,增长3.5%左右。烟台2022年实现GDP 9515.86亿元,同比增长5.1%。

自2021年东莞跻身第24座万亿城市之后,2022年在一万亿这个量级上暂无扩容。

目前,常州和烟台是距离万亿最近的两座城市,如无意外,常州和烟台很有可能在今年携手迈入“万亿俱乐部”。

正基于此,两座城市也将2023年定为迈向万亿之城的关键之年。常州称2023年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烟台则称“争取突破万亿元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常州和烟台,GDP在8000亿-9000亿元之间还有多座北方城市也在崛起。

2023年,冲刺万亿之城,谁会晋级,谁在候补?

两城领跑

一座城市的GDP达到万亿元的体量,不仅跻身国内城市头部方阵,在城市能级上也意味着进入新的阶段。

就目前来看,常州和烟台是2023年冲击“万亿俱乐部”的双子星城市。

实际上,早在1月7日,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曾透露,2022年常州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00亿元左右,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4%左右。

常州市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常州2022年实现GDP 9550.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与此前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的数据相差无几,距离万亿可谓只差“临门一脚”。

作为传统苏南“苏锡常”三杰之一,在苏州和无锡迈入“万亿俱乐部”后,常州何时突破万亿元大关,一直是外界颇为关注的话题。

此前,常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1万亿元。

对于冲刺万亿之城,今年的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

如果按照2023年目标5.5%的增速,常州的GDP将在今年达到万亿量级。

跟常州同时有望在今年迈入万亿城市的还有北方沿海重镇烟台。烟台市统计局1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515.86亿元,同比增长5.1%。

在总量上,烟台进一步缩小与常州的差距,二者目前的差距不到50亿元,冲刺万亿之城呈现常州和烟台两强领跑态势。

根据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烟台取得了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额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全省第一的好成绩。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

在今年的山东省“两会”上,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表示,烟台提出“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彰显了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的担当。

2023年,烟台GDP如果破万亿,对于山东来说意义重大。届时,山东省将拥有三个GDP过万亿城市,在数量上跟广东、江苏处在同一梯队。

常州和烟台如若在今年携手迈进“万亿俱乐部”,中国顶级城市梯队也将在沉寂一年之后再次引领新成员。

北方城市全力冲刺

近些年来,区域经济“南高北低”热度不减,区域间发展差距也一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症结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年在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北方城市凭借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供需格局改善情况下,经济表现亮眼。

常州和烟台之外,在万亿城市后补阵营中,紧随常州和烟台之后的唐山、徐州和大连,都属于北方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总量上正在不断向万亿逼近,也是候补梯队中最接近万亿的城市。

拿唐山来说,作为河北省内经济第一城,在京津冀地区,唐山仅次于北京和天津。

2021年,唐山GDP为8230.6亿元,在城市排行榜上仅次于烟台,距离烟台尚有近500亿元的差距。在经济总量上,是常州和烟台之后下一个万亿城市的种子选手。

虽然2022年唐山全年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349.4亿元、同比增长4.3%,全年保持正增长已经是大概率事件,按照前三季度的增速,2022年经济总量很有可能接近9000亿元。

对于冲刺万亿之城,唐山也是雄心勃勃。

唐山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力争进入“万亿俱乐部”。到2025年,现代化沿海强市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一极。

除唐山外,同为北方城市的还有徐州和大连。虽然行政区划上属于江苏,但是从地理概念上来说,徐州是名副其实的北方城市。

2021年,徐州经济总量首次突破8000亿元,达到8117.44元,在江苏省内排名第六,同时也是苏北地区经济的领头羊。

1986年,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倡议下,一个以徐州为区位中心、横跨苏鲁豫皖四省20市、覆盖人口过亿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淮海经济区诞生。

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得益于区位优势,徐州也成为了江苏省域副中心城市,站上8000亿台阶的徐州也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即“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按照徐州“十四五”规划中年均6.5%的增速,2025年徐州的GDP正好突破万亿,达到10028亿元。

不过,2022年徐州经济增长并没有达到预期。

1月30日,徐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江苏省统计局初步统一核算,2022年徐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57.84亿元,同比增长3.2%。

而按照今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增长5.5% 左右,按照去年的经济总量和今年的目标增速,徐州在2025年实现经济总量破万亿的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

相比徐州的增速不及预期,另一座北方城市大连很有可能实现对徐州的反超。

1月28日,大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

2021年,大连经济总量为7825.9亿元,排名全国第28位,仅次于徐州,在总量上仅比徐州少200多亿元。2022年大连虽未实现对徐州反超,但在总量上差距已经缩小到27亿元,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

对于万亿城市的冲刺,2021年11月,大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的目标。今年大连党代会更是明确要“加快挺进‘万亿GDP城市’”。

不难看出,冲刺万亿之城,烟台、唐山、徐州和大连四座北方城市都有非常不错的区位和工业基础,正在引领着整个北方经济的崛起。

新增长极是冲刺万亿的关键

目前,我国共有24座城市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也就是被普遍熟知的“万亿俱乐部”。

细看这24座万亿城市的分布,若以地理范围划分,南方城市共有18座,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南方城市更是达到了九座。

万亿城市南北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正在呈现的“南快北慢”和“南升北降”的局面。

四座北方城市向万亿之城吹响冲锋号角,给整个北方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其中,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

例如,烟台提出今年“GDP过万亿”的目标后,正如上文所说“彰显了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的担当”。

不难看出,实现GDP破万亿,牵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是关键。

新京智库注意到,自2018年起,山东推动并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战略,在当年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烟台就被明确定位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个核心区之一。

烟台,一座因工业而强的城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诞生了北极星钟表、三环锁等一批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和中国第一个工业化葡萄酒生产厂。

2021年,烟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05.1亿元,拥有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国企业500强四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九家。

不过,向万亿城市冲刺,除了主导产业需要继续发光发热外,新兴产业更是重要的增长极。海洋经济正是烟台着力打造的“蓝色牌”,按照相关规划,烟台将海洋渔业、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

今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进一步提出,支持烟台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城市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强市。

北方自然资源,尤其是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使得在产业结构上,大多数北方城市都依赖传统重工业,徐州也不例外。

作为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产业结构过去一直偏重,煤炭、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过大,随着煤炭资源即将消耗殆尽、传统产业结构难以为继,徐州在转型发展上面临着巨大压力。

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弥补支柱产业真空之下的缺失,也是徐州迈向万亿之城的必答题。

如何激发新兴产业的“增量”,徐州聚焦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新兴主导产业。同时以产业“数智化”改造作为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

按照徐州的相关规划,聚力打造三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四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三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到2025年,奋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

缩短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实则是新兴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比拼,对一座城市来说,内部产业的变革显然要比地理位置更为重要,这也是北方城市万亿之城冲刺的核心要义。

文/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郑伟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