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是下一個GDP過萬億的城市?

隨着常州和煙臺的2022年成績單陸續公佈,中國第25座GDP過萬億的城市呼之欲出。

根據常州市和煙臺市統計局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常州2022年實現GDP 9550.1億元,增長3.5%左右。煙臺2022年實現GDP 9515.86億元,同比增長5.1%。

自2021年東莞躋身第24座萬億城市之後,2022年在一萬億這個量級上暫無擴容。

目前,常州和煙臺是距離萬億最近的兩座城市,如無意外,常州和煙臺很有可能在今年攜手邁入“萬億俱樂部”。

正基於此,兩座城市也將2023年定爲邁向萬億之城的關鍵之年。常州稱2023年是“衝刺GDP萬億之城的決勝之年”,煙臺則稱“爭取突破萬億元大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常州和煙臺,GDP在8000億-9000億元之間還有多座北方城市也在崛起。

2023年,衝刺萬億之城,誰會晉級,誰在候補?

兩城領跑

一座城市的GDP達到萬億元的體量,不僅躋身國內城市頭部方陣,在城市能級上也意味着進入新的階段。

就目前來看,常州和煙臺是2023年衝擊“萬億俱樂部”的雙子星城市。

實際上,早在1月7日,常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盛蕾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就曾透露,2022年常州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00億元左右,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4%左右。

常州市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常州2022年實現GDP 9550.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5%,與此前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出的數據相差無幾,距離萬億可謂只差“臨門一腳”。

作爲傳統蘇南“蘇錫常”三傑之一,在蘇州和無錫邁入“萬億俱樂部”後,常州何時突破萬億元大關,一直是外界頗爲關注的話題。

此前,常州“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地區生產總值要突破1萬億元。

對於衝刺萬億之城,今年的常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深入推進‘532’發展戰略、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啓下的關鍵一年,也是衝刺GDP萬億之城的決勝之年”。

如果按照2023年目標5.5%的增速,常州的GDP將在今年達到萬億量級。

跟常州同時有望在今年邁入萬億城市的還有北方沿海重鎮煙臺。煙臺市統計局1月2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煙臺市地區生產總值爲9515.86億元,同比增長5.1%。

在總量上,煙臺進一步縮小與常州的差距,二者目前的差距不到50億元,衝刺萬億之城呈現常州和煙臺兩強領跑態勢。

根據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煙臺取得了省級重點項目總投資額全省第一、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全省第一的好成績。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左右。

在今年的山東省“兩會”上,山東省委書記林武表示,煙臺提出“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元”,彰顯了煙臺作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引領城市的擔當。

2023年,煙臺GDP如果破萬億,對於山東來說意義重大。屆時,山東省將擁有三個GDP過萬億城市,在數量上跟廣東、江蘇處在同一梯隊。

常州和煙臺如若在今年攜手邁進“萬億俱樂部”,中國頂級城市梯隊也將在沉寂一年之後再次引領新成員。

北方城市全力衝刺

近些年來,區域經濟“南高北低”熱度不減,區域間發展差距也一直是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癥結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在能源價格不斷攀升的背景下,北方城市憑藉着豐富的資源優勢,在供需格局改善情況下,經濟表現亮眼。

常州和煙臺之外,在萬億城市後補陣營中,緊隨常州和煙臺之後的唐山、徐州和大連,都屬於北方城市。這些城市在經濟總量上正在不斷向萬億逼近,也是候補梯隊中最接近萬億的城市。

拿唐山來說,作爲河北省內經濟第一城,在京津冀地區,唐山僅次於北京和天津。

2021年,唐山GDP爲8230.6億元,在城市排行榜上僅次於煙臺,距離煙臺尚有近500億元的差距。在經濟總量上,是常州和煙臺之後下一個萬億城市的種子選手。

雖然2022年唐山全年經濟數據尚未公佈,但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349.4億元、同比增長4.3%,全年保持正增長已經是大概率事件,按照前三季度的增速,2022年經濟總量很有可能接近9000億元。

對於衝刺萬億之城,唐山也是雄心勃勃。

唐山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五年,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力爭進入“萬億俱樂部”。到2025年,現代化沿海強市建設實現突破性進展,成爲以首都爲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羣重要一極。

除唐山外,同爲北方城市的還有徐州和大連。雖然行政區劃上屬於江蘇,但是從地理概念上來說,徐州是名副其實的北方城市。

2021年,徐州經濟總量首次突破8000億元,達到8117.44元,在江蘇省內排名第六,同時也是蘇北地區經濟的領頭羊。

1986年,在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的倡議下,一個以徐州爲區位中心、橫跨蘇魯豫皖四省20市、覆蓋人口過億的區域性合作組織淮海經濟區誕生。

2017年6月,國務院批覆徐州市爲“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得益於區位優勢,徐州也成爲了江蘇省域副中心城市,站上8000億臺階的徐州也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即“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

按照徐州“十四五”規劃中年均6.5%的增速,2025年徐州的GDP正好突破萬億,達到10028億元。

不過,2022年徐州經濟增長並沒有達到預期。

1月30日,徐州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經江蘇省統計局初步統一覈算,2022年徐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57.84億元,同比增長3.2%。

而按照今年徐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2023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爲增長5.5% 左右,按照去年的經濟總量和今年的目標增速,徐州在2025年實現經濟總量破萬億的目標存在一定的難度。

相比徐州的增速不及預期,另一座北方城市大連很有可能實現對徐州的反超。

1月28日,大連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根據遼寧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結果,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3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0%。

2021年,大連經濟總量爲7825.9億元,排名全國第28位,僅次於徐州,在總量上僅比徐州少200多億元。2022年大連雖未實現對徐州反超,但在總量上差距已經縮小到27億元,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

對於萬億城市的衝刺,2021年11月,大連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三年挺進“萬億GDP城市”的目標。今年大連黨代會更是明確要“加快挺進‘萬億GDP城市’”。

不難看出,衝刺萬億之城,煙臺、唐山、徐州和大連四座北方城市都有非常不錯的區位和工業基礎,正在引領着整個北方經濟的崛起。

新增長極是衝刺萬億的關鍵

目前,我國共有24座城市GDP突破萬億元大關,也就是被普遍熟知的“萬億俱樂部”。

細看這24座萬億城市的分佈,若以地理範圍劃分,南方城市共有18座,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南方城市更是達到了九座。

萬億城市南北分佈不均衡的特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區域經濟發展正在呈現的“南快北慢”和“南升北降”的局面。

四座北方城市向萬億之城吹響衝鋒號角,給整個北方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這其中,產業起到了重要的託底作用。

例如,煙臺提出今年“GDP過萬億”的目標後,正如上文所說“彰顯了煙臺作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引領城市的擔當”。

不難看出,實現GDP破萬億,牽住新舊動能轉換這個牛鼻子是關鍵。

新京智庫注意到,自2018年起,山東推動並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戰略,在當年國務院批覆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中,煙臺就被明確定位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個核心區之一。

煙臺,一座因工業而強的城市,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這裏誕生了北極星鐘錶、三環鎖等一批家喻戶曉的民族品牌和中國第一個工業化葡萄酒生產廠。

2021年,煙臺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005.1億元,擁有綠色石化、有色及貴金屬、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羣。中國企業500強四家,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九家。

不過,向萬億城市衝刺,除了主導產業需要繼續發光發熱外,新興產業更是重要的增長極。海洋經濟正是煙臺着力打造的“藍色牌”,按照相關規劃,煙臺將海洋漁業、海工裝備製造業、海洋生物醫藥業等產業作爲經濟發展的“藍色引擎”。

今年初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進一步提出,支持煙臺強化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城市功能,建設現代化國際濱海強市。

北方自然資源,尤其是天然氣、煤炭、鐵礦石石油等能源資源豐富,使得在產業結構上,大多數北方城市都依賴傳統重工業,徐州也不例外。

作爲全國典型的老工業城市和資源枯竭型城市,徐州產業結構過去一直偏重,煤炭、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在經濟總量中佔比過大,隨着煤炭資源即將消耗殆盡、傳統產業結構難以爲繼,徐州在轉型發展上面臨着巨大壓力。

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彌補支柱產業真空之下的缺失,也是徐州邁向萬億之城的必答題。

如何激發新興產業的“增量”,徐州聚焦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新興主導產業。同時以產業“數智化”改造作爲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抓手。

按照徐州的相關規劃,聚力打造三個優勢創新產業集羣,加快培育四個新興創新產業集羣,提檔升級三個特色創新產業集羣,到2025年,奮力打造全國先進製造業高地。

縮短南北經濟發展差距,實則是新興經濟與傳統產業的比拼,對一座城市來說,內部產業的變革顯然要比地理位置更爲重要,這也是北方城市萬億之城衝刺的核心要義。

文/新京智庫研究員 查志遠

編輯/鄭偉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