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參考消息網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月29日報道,仿生技術的進步使替換器官和提高人體的能力成爲可能,但其高昂的成本可能會使其成爲對於社會上大部分人而言的奢侈品。

與不平等的鬥爭是標誌着人類進化的長久鬥爭之一。多虧了這場鬥爭,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已承認全體公民在法律面前理論上一律平等。但在實踐中,我們仍與一定的社會不對稱共存。

但是,假如對技術的獲取再次將我們這個物種一分爲二呢?一方面,是電子人,他們能夠負擔得起在身體中植入設備的費用,那些設備能使他們變得更強壯,行動更迅速,看得更遠,接收無法自然捕獲的環境信息(地理定位、溫度、超聲波、夜間視覺……)。與之相對的,是傳統人類,他們的生物器官在時間以世紀計數的基因進化過程中慢慢得到改善。他們很棒,但有侷限,且無法與藉助仿生植入物獲得改善的人競爭。

美國電影《扎克·施奈德版正義聯盟》裏的電子人“鋼骨”形象(美聯社)

麻省理工學院航天學教授、技術規劃專家奧利維爾·德韋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醒說:“人們將其視爲未來的事物,但它已成爲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眼科手術、心臟起搏器、髖關節置換、人工耳蝸……”

預計在未來幾年,仿生學將經歷前所未有的繁榮,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的設備將開始被植入。加利福尼亞州的諮詢公司大視野研究公司對該領域進行了多項研究和調查,並估計到2027年全球仿生假肢市場規模將接近80億歐元。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自動化和機器人中心的研究員愛德華多·羅康說:“醫學的主要進步將來自神經技術相關工程學。”

根據大視野研究公司的數據,用於震顫和運動障礙患者復健的外骨骼的銷售額將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達到12億歐元,全球銷量達到2.6萬套。

到這裏爲止,一切都很好。多虧了科學,失去器官或肢體的人將能夠降低自己的依賴性,並恢復生活質量。但當分析這場革命將在倫理、經濟和社會層面帶來的後果時,問題就來了。

國家是否能夠承擔如此精密設備的高昂成本?這項技術的獲取將被視爲基本福利還是奢侈品?如果它不在國家衛生系統的覆蓋範圍內,有多少人能夠負擔得起?

對於科幻愛好者來說,這可能像是一場哲學思辨,但事實是,這是一個已經擺在法院和保險公司面前的法律困境。

最高法院在2019年必須做出裁定,是支持一名勞動者提出的支付新一代仿生手的費用,以替換他在工傷事故中失去的手的要求;還是支持他的保險公司,該公司只想支付一個在抓取物體方面功能較差的傳統假肢的費用。最終勞動者的意見獲得支持,但那經過了長時間的審理和上訴。

而且理論是一回事,實踐是另一回事。西班牙坎塔夫里亞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教授洛德絲·洛佩斯·昆布雷提醒說:“有時,獲取這些產品(在使用時有限制性標準)的條件,以及使用它們的期限(有時,延遲的程度對患者來說是完全不合理的)都不允許等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