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軍報

“陣風”爲何沒成爲“一陣風”

——探究“陣風”戰機的優長與短板

2022年,“陣風”戰機再獲新訂單。如果不出意外,印尼將引進42架“陣風”戰機。正式交付之後,印尼空軍將擁有亞洲較大規模的“陣風”戰機機隊。

然而,從1986年“陣風”戰機首飛時起,一直到2015年之前,該戰機除了裝備法國海軍和空軍之外,一直沒有獲得其他國家的訂單。甚至當時有評論質疑——“陣風”戰機會不會成爲國際軍貿市場上一掠而過的“一陣風”。

近些年,在四代機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陣風”戰機外銷之路卻走得較順。2015年起的8年時間內,該戰機已經外銷278架,合同總金額超過540億美元,平均單價達2億美元,裸機單價幾乎與F-35戰機持平。

爲什麼“陣風”沒有成爲“一陣風”,反而被多國相中?光環之下它的本領究竟如何?與五代機存在代差的客觀形勢下其未來發展之路如何?本期“熱點兵器”,讓我們聚焦“陣風”戰機。

高性能並非該型戰機研發的唯一出發點

20世紀70~80年代,冷戰中的美蘇陣營劍拔弩張。“幻影”2000戰機已無法保持優勢,法國空軍和海軍迫切需要新一代戰術戰機,來取代當時的“幻影”“超級軍旗”“美洲虎”等機型,並實現主力戰機型號標準化。

1979年,法國達索公司承接了新一代戰術戰機研製任務。法國國防部對其要求是:第一,具備低速性能和大迎角飛行能力,可用於近距作戰;第二,可完成多目標中距空戰任務;第三,具備大速度範圍以執行攔截作戰任務;第四,擁有650千米以上作戰半徑,可在對手防空火力外實施打擊;第五,可在航母上短距起降,實施全天候作戰;第六,具備一定隱身能力和電子對抗能力。

但是,追求高性能並不是這型後來被稱作“陣風”的新一代戰機研發的唯一出發點。法國航空工業長期以來一直秉持獨立自主的發展戰略,即便在多國合作項目中也極力保持其主導地位。作爲屈指可數的有獨立研發先進戰機能力的國家之一,法國在制訂該戰機研製計劃時,就考慮到了對自主研發能力的秉持與強化。

起初,達索公司也曾考慮通過“歐洲戰鬥機”計劃與其他國家共同研製。但分歧很快產生,法國要求的是一款重量輕、適應敏捷作戰的戰機,而參與計劃的其他國家則需要一款重型、適宜遠程截擊作戰的戰機,且法國還要求該戰機具備艦載能力。由於需求方面的南轅北轍且其主導地位喪失,1985年合作破裂,法國開始獨立研製“陣風”戰機,其餘一些國家則聯手研製“颱風”戰機。至此,歐洲“雙風”成爲競爭對手。

較爲厚實的技術創新底蘊爲研製“陣風”戰機奠定了基礎。1956年法國研製“幻影”3戰機時就立足較弱的國產發動機達到了與美蘇同代戰機差別不大的性能,此即爲“陣風”後來使用的M88型發動機前身。同時,研發“幻影”2000、“幻影”4000戰機的經驗也有很多被應用到“陣風”戰機研發中。在當時,“陣風”戰機所融入的一些理念堪稱“超前”,比如其整個研製過程都依託交互式CATIA系統、運用虛擬人體控制等手段,使得數字化樣機的設計精度達到了十幾分之一毫米級,工廠規劃、裝配鏈設計、戰機維護等都在設計階段完成了預研和模擬,這幾乎是如今數字孿生和數字工程思想的前瞻性實踐。

也正因此,“陣風”戰機一經亮相就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圍繞“空海通用”打造而成

至今,“陣風”戰機已經發展出空軍單座C(D)型、空軍雙座B型和海軍艦載單座M型3個主力衍生型號,基本性能相差不大,整體特點較爲鮮明。

結構設計用心。“陣風”戰機緊緊圍繞安全上艦、空海通用以及有利於出口進行了一系列設計。首先,它機體較輕,機身長15.27米、高5.34米,由於機體大量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及鈦合金等,重量在10噸左右。其次,革新了氣動佈局,“陣風”戰機採用鴨翼加三角翼式氣動佈局,兩者取長補短,縮短了起降滑跑距離的同時兼顧了高空高速性能,作戰半徑達1500千米,基本滿足空海通用的需求。

機動性有所提升。“陣風”戰機採用了一系列措施以達成其敏捷優勢。首先是增大推力,體重上它僅比單發F-16戰機重一噸多,但它採用了雙發設計,推力更強,可以在空空戰鬥中做出高難度動作以獲取機動優勢。其次是採用了數字化電傳操縱系統,飛行員可簡潔輕鬆地操縱飛機。再次是採用了廣角全息平顯和座艙顯示系統、新型相控陣雷達以及電子戰系統,有效提高了戰場感知與反應能力。

擁有較強的多任務能力。法軍將“陣風”描述爲“全能型戰機”,可執行制空作戰、對地攻擊、反艦打擊、偵察甚至空基戰略核打擊任務。“陣風”戰機機身有14個外掛點,雖然自重僅10噸,卻能掛載9噸彈藥,包括“米卡”空空導彈、“流星”空空導彈、“飛魚”反艦導彈等。“陣風”戰機以對地攻擊能力見長,可掛載法國空軍幾乎所有的空地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反輻射導彈、遠距攻擊子母彈箱、帶核彈頭的中程空地導彈ASMP等。

感知手段比較多樣。“陣風”戰機的電子系統功能完備,電子設備造價超過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導航方面,它可依靠內部數據庫進行地形規避,這對戰機低空突防很重要;雷達方面,RBE2火控雷達能同時跟蹤8個目標並自動控制導彈對其中4~6個目標實施打擊,支持全天候攻擊;光電探測方面,可進行超視距目標識別,兼具紅外探測、誘餌、雷達告警和干擾、導彈來襲告警等功能。“陣風”戰機採用紅外和電視系統作爲雷達探測系統的補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現代航空探測系統的又一發展方向;數字化操作方面,飛行員可通過機艙內的多功能顯示器以及寬視野抬頭顯示器察看作戰數據,並進行簡單的指令式人機交互。

數次競標落選折射其弱項短板

很長一段時間裏,“陣風”戰機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無人問津,後又在多次競標中“敗走麥城”。頻遭冷遇的事實,折射出其在一些方面存在弱項短板。

1996年,尚未服役的“陣風”戰機在阿聯酋空軍的戰機採購競標中敗給了F-16戰機,原因據稱是後者成熟可靠度更高;2001年和2005年在韓國和新加坡空軍採購戰機的競標中,“陣風”戰機又輸給了F-15E“攻擊鷹”家族,除因機體較小導致航程、載彈量方面存在差距以外,“陣風”較弱的空對空作戰能力也是其落敗因素。儘管對地打擊能力不輸於“攻擊鷹”,但受制於當時機載雷達的偵測距離以及所搭載制導導彈的射程較近,最終的採購合同還是花落別家。

“陣風”與EF2000“颱風”戰機、JAS-39“鷹獅”戰機合稱“歐洲三雄”。“鷹獅”是一款輕型戰機,這使它在作戰性能方面有着“天然缺陷”。多國聯合開發的“颱風”戰機與法國獨立自主研製的“陣風”相比,道路可謂坎坷。“颱風”驗證機首飛時間落後於“陣風”一個月,但服役時間比“陣風”晚了3年。儘管未能率先形成戰鬥力,但“颱風”綜合實力與“陣風”戰機旗鼓相當。同等體量下,“颱風”戰機在高速制空作戰性能方面更勝一籌。也正因此,在競標2006年沙特阿拉伯戰機採購合同時,“陣風”F2輸給了“颱風”戰機。

F/A-18E/F“超級大黃蜂”是“陣風”的一個強勁對手。“超級大黃蜂”服役數量多,獲得備件較爲容易,操縱性相對較好;在彈藥選擇方面更爲靈活且成本較低;執行對地任務時,“超級大黃蜂”的大迎角能力更強。相比之下,“陣風”戰機則有着後發優勢,在空氣動力學設計、航電設備上比“超級大黃蜂”略勝一籌,其短板是戰機生產數量相對較少,武器系統價格較高,且長期沒有配備頭盔顯示器。

今後的“大浪淘沙”之路充滿挑戰

2015年,“陣風”戰機贏得來自埃及的第一個訂單。被埃及軍方相中的原因,是“陣風”戰機經歷了實戰檢驗。2002年,“陣風”戰機首次戰鬥部署,支持美國在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動”。2007年,“陣風”戰機執行攻擊任務,投下了GBU-12激光制導炸彈。2011年在打擊利比亞的行動中,“陣風”戰機執行了不少戰場偵察、縱深突襲、防空壓制及精確打擊任務。此外,2013年在馬裏、2014年在伊拉克、2015年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陣風”也曾參戰。“陣風”戰機戰場表現以及相關積極宣傳,使其終於贏得了第一筆訂單。

但是當前,在四代機持續完善、五代機隆重登場、六代機依稀可見的態勢下,儘管法國不斷對“陣風”戰機進行改進,其仍不可避免地面臨着新一輪 “大浪淘沙”的衝擊。

隱身作戰能力不足。未來空戰對戰機隱身的要求進一步提升。綜合來看,“陣風”戰機與三代機相比有一定優勢,但仍不足以形成臺階式的“代溝”優勢。按一些國家先進戰術戰鬥機概念所呈現出的新戰機技術標準來看,可簡要概括爲“4S”,即隱身性、超聲速巡航、過失速機動、超視距攻擊,其中最重要的是隱身性。雖然“陣風”戰機在研製之初爲降低可探測性進行了外形優化、進氣道彎曲設計、機身應用複合材料、座艙罩金屬鍍膜等處理,然而這種隱身能力比較有限,與具有更強隱身能力的戰機相比,其無法在先敵發現、先敵攻擊方面佔據優勢。

體系化作戰能力較弱。今後的空戰正朝着基於分佈式雲系統的體系化作戰方向演變,空中力量依託強大的網絡信息體系以“力量簇”的方式組團作戰,將成爲主要作戰形式。比如,戰鬥機、轟炸機、無人機、電子戰飛機“組團”後就會形成一個“楔子”,在不全面摧毀敵防空系統的情況下,在敵縱深區域進行穿透式作戰。此時,戰鬥機的職能就不僅是進行火力打擊,同時要承擔指揮節點、態勢感知節點等職能。顯然,“陣風”戰機並不具備這種能力。在單打獨鬥情況下,“陣風”M 的態勢感知能力可能比“超級大黃蜂”Block II強,但後者通過數據鏈將E-2D“先進鷹眼”“宙斯盾”艦的信息即時無縫集成,就能形成“羣毆‘陣風’”的集羣優勢。

認知能力需要補足。未來空戰將以下一代戰鬥機爲核心節點,依託有人高價值平臺和大量可消耗、能自主、模塊化無人平臺的有機搭配靈活展開。在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統的支撐下,空戰系統將形成彈性、靈活、自主的網狀殺傷模式。這種優勢,首先來自於對未來先進戰機的定位與認知。從一定意義上講,“陣風”戰機並不是一種爲高烈度、高強度未來戰爭而研發的戰機,它能否在這方面通過不斷改進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繼續有所作爲,還得打個問號。

供圖:陽 明

上圖均爲“陣風”戰機。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