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豐臺,工人掀開覆蓋在工地地面上的綠網,正式開工。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工作人員指揮工程車輛進入工地。
工程車輛啓動進入工地。

2月4日,豐臺區2023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暨麗澤北區國際金融城啓動儀式舉行,一季度2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復工。今年全年,豐臺區將推動160個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達到3419億元,投資體量居全市前列。下階段,豐臺區將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爲目標,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落地。

關注1

麗澤國際金融城項目正式啓動

2月4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早上8點,在麗澤金融商務區,近百名一線建設者現場集結。短暫的啓動儀式結束後,他們掀開覆蓋在工地地面上的綠網正式開工,挖掘機在手勢旗語的指揮下“揮鏟”。

這是麗澤北區地下基礎設施及綜合開發配套項目的建設現場。該項目總用地面積13.7公頃,地下總建築規模約50萬平方米,包括市政綜合管廊、公共人行城市通廊、公共地下車行連通道、軌道交通設施、能源站、變電站、地下商業、地下停車設施等,建成後將與麗澤南區及麗澤北區其他區域地下空間互聯互通。

該項目的開工也標誌着今年備受關注的麗澤國際金融城正式進入項目啓動階段。

麗澤國際金融城建設總規模約160萬平方米,圍繞麗澤城市航站樓,未來這裏將打造成爲涵蓋商務辦公、休閒功能於一體的全球活力中心,進一步吸引跨國金融機構、高端商務公司總部等國際化企業入駐,加快麗澤金融產業集聚。

記者從豐臺區發改委瞭解到,此次豐臺區開復工的2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402億元,聚焦高精尖產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住房保障和改善民生4個領域,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

包括此次集中開復工的20個重大項目在內,豐臺區今年提出160個重大項目,涵蓋“點靚涼水河”、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二期、雲崗路西延等48個新項目,以及麗澤城市航站樓、園博數字經濟產業園、南苑森林溼地公園等112個續建項目。總投資達到3419億元,投資體量居全市前列。

下階段,豐臺區將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爲目標,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落地,持續發揮重大項目對區域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支撐和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北京市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關注2

6個住房保障項目提供大量安置房

20個項目中,包括6個住房保障項目和3個改善民生的公共服務項目。大紅門一期棚戶區改造安置房項目預計2月10日正式復工。現在,位於久敬莊路南側的項目施工現場已經塔吊林立,建築工人正在進行復工前的準備工作。

記者看到,現場土護降施工已全部完成,基坑工作面完全移交至總包單位。南地塊基礎墊層施工完成30%,並覆蓋保溫材料。此外,現場16臺塔吊也已完成安裝。

據瞭解,該項目於2022年9月30日開工建設,計劃今年10月實現主體結構封頂,確保2024年底前竣工投用,建成後可提供2237套棚改安置房源。

首鋼二通廠東區棚戶區改造定向安置房項目也正式開工,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成後將爲轄區羣衆提供646套安置房。豐臺區檔案館新館項目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建成後可以滿足豐臺區未來30年的館藏檔案量,將成爲豐臺區文化新地標。

此外,20個項目中還包括4個高精尖產業項目和7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其中,麗澤開創金潤項目定位爲新興金融商務綜合體,總建築規模22.3萬平方米,引進高精尖產業,並提供8萬平方米的高品質公寓。

聲 音

2023年是豐臺區推動倍增追趕、跨越發展的起步之年,立春當天舉行集中開工活動,表明了豐臺區“起步即衝鋒”的決心。這批項目的落地實施,將進一步填補相關重點產業鏈的空白,補齊上下游短板,延伸產業鏈條,助力豐臺區加快構建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爲全市經濟實現一季度“開門紅”作出豐臺貢獻。

——豐臺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戴偉明

■ 手記

這個春天,看向豐臺

“春冬移律呂,天地換星霜。”2月4日,立春當天,豐臺區舉行啓動儀式,2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復工,助力全市經濟開好局、起好步,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作爲首都的南大門,豐臺區是首都南部地區發展的重要節點,具有良好的產業發展空間和豐富的資源優勢,是一塊投資的熱土。開復工儀式的背後是該區全年160個重大項目的推進,是近3500億元的總投資。

項目建設是穩定投資、拉動經濟、集聚產業的重要載體,對於拉動有效投資,促進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起着關鍵作用。今年豐臺區160個重大項目的推進,無疑是一個大手筆。

更重要的是,這些項目的設定都是靶向精準的錨定,既有固基強鏈補短板的高精尖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如備受關注的麗澤國際金融城官宣進入啓動階段;也有直擊百姓痛點的民生工程,如首鋼二通廠東區棚戶區改造定向安置房項目,將爲轄區居民解決646套安置住房。

這樣的設定也體現了豐臺區今年提出的“倍增計劃”的內在要求——“倍增”不僅要在地區生產總值規模總量上有所作爲,還強調服務精準度、企業獲得感、生態活躍度的倍增。

有項目就會有投資,有投資就會有回報,有回報就能促發展。這個春天,看向城南,看向豐臺。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