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隨着社會經濟逐步復甦,職場迎來一輪求職高峯,應聘者都希望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此時,詐騙分子也瞄準時機蠢蠢欲動,打着“招工”幌子實施詐騙,手段也是層出不窮。“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卻被要求繳納保證金、培訓費、材料費等各種費用。”“明明是‘高薪招聘’,入職後卻發現,工作是刷單詐騙等違法行爲。”……公安紅橋分局打擊犯罪偵查支隊民警提醒廣大求職者,在找工作過程中需加強防範,警惕求職“陷阱”。

兼職刷單被詐騙

互聯網招聘平臺是求職主要渠道,但一些網上信息真假難辨,容易上當受騙,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手段就是兼職刷單詐騙。近日,家住紅橋區的小張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看到一條招聘廣告稱,居家辦公參與網絡刷單,每月可收入過萬元。小張與對方取得聯繫後,對方表示只需按要求完成各類點贊、轉發任務贏取積分,完成相應打榜任務就能返還相應佣金。幾次嘗試後,得到佣金的小張嚐到了“甜頭”。爲了獲得更多返利,在客服的“指導”下,小張向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內先後轉賬交易7次,可對方卻遲遲不返還本金和佣金。直至最後失聯,後知後覺的小張發現自己上當受騙,趕緊報警。目前,警方正在偵辦這起電信詐騙案件。

警方提示

刷單這類兼職工作往往存在“貓膩”。不法分子在發佈虛假信息時,以“高回報”“快收益”等噱頭吸引求職者注意,進而騙取錢財。求職者遇到需自行付款或要求購買虛擬產品進行所謂刷單、刷信用的兼職活動都是詐騙行爲,切勿相信。

假中介自導“雙簧”

去年大學畢業的小王在多個網絡平臺上投簡歷求職,不久後,一自稱某招聘網站客服與小王取得聯繫稱,能爲他提供求職中介服務。很快,客服就爲小王推薦了一家待遇優厚的外資公司。公司的工作人員與小王進行了“線上面試”後,其被告知已順利錄取,這讓小王興奮不已。隨後,在客服的要求下,小王先後繳納了包括中介介紹費、入職保證金、崗前業務培訓費、體檢費、服裝費等諸多費用總計上萬元,但盼望中的入職通知,卻一直沒收到,客服電話也打不通了。帶着疑問小王向警方求助。查證後得知,這原來是騙子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戲,分別冒充“中介”和“企業”,以優厚待遇爲誘餌進行招工,騙取應聘者繳納各種費用後攜款跑路。目前,警方正在偵辦這起電信詐騙案件。

警方提示

求職時務必高度警惕,面試前要認真瞭解招聘單位情況,不要輕信花言巧語。在未簽訂正式用工合同、未安排上崗的情況下,提前收取各類費用的都是詐騙。

“能人”自吹不能信

這類詐騙手段其實很“老套”,但恰是利用了求職者急於找工作的心理,所以仍然有其“市場”。市民何阿姨一直爲女兒找工作的事發愁,心疼閨女的她想給孩子找個輕鬆又體面的好工作,但經多方打聽,也沒什麼眉目。近期,何阿姨在自己的一個微信羣裏竟意外發現了位“能人”馬某。馬某自稱有門路、關係多,已幫很多求職者找到了“好”工作。何阿姨加了他微信,通過視頻、電話詳細溝通了很多次。馬某把自己與“某領導”“某局長”的聊天記錄截圖發給何阿姨,成功騙取了信任。在何阿姨的懇求下,馬某答應幫忙牽牽線,但爲了疏通關係需要花錢。在給了對方10餘萬元的“疏通費”後,心儀的工作卻遲遲沒着落。何阿姨恍然發現自己被騙了。雖然報警後馬某被警方成功抓獲,但錢早已被揮霍一空。

警方提示

找工作應該通過正規途徑和渠道,不能偏聽偏信,找關係、走後門這些所謂的“捷徑”往往會變成“劫徑”。機關、企事業單位招錄人員都有着嚴格的招錄程序,一定要心懷警惕,以防受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