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2月14日晚間消息,分時共享平臺iGO,在創業末期卻因聲討騰勢汽車“火”了一把。

近期,深圳市愛出行汽車租賃有限公司(iGO)發文指出,公司1033輛騰勢電動車出現電池故障,因多次溝通失敗,最終導致損失總額達6億多元。

而後,騰勢汽車通過官方微博發佈聲明,回應iGO出行聲討千餘輛騰勢電動車出現電池故障一事。聲明稱,關於相關方提及的內容,系因合同履行產生爭議,目前仍在法律訴訟程序中,尚未審結,並呼籲雙方積極配合法院審理工作,加快糾紛依法解決等。

iGo“聲討”騰勢,是沉寂已久的共享汽車行業爲數不多的新消息。而就在幾年前,共享汽車(汽車分時租賃)還是一個一度引發公衆、資本與傳統汽車品牌熱捧的行業。

倒閉潮已至,多數玩家“消失”

從備受關注到無人問津,共享汽車行業發生了什麼?

公開資料顯示,iGO是基於共享經濟形態,經營分時出租汽車業務。創始人吳建明曾介紹,該公司主要車輛品牌包括騰勢、奔馳、寶馬及特斯拉。其中,騰勢爲最主要品牌,佔比爲80%以上。

自2015年起,iGO所在的共享汽車行業先後經歷了“井噴”、“蟄伏”和“收縮”三個階段。有媒體梳理發現,在2016年—2019年期間,全國先後出現了近500家共享汽車企業,總共投入超過10萬輛汽車。

但如今,大部分企業都悄悄地“消失”了,其中包括一些明星企業,例如TOGO(途歌)在各地撤城事件等,引發了多輪風波。究其原因,共享汽車的商業模式一直未被跑通。過低的車輛週轉率和過高的丟失率、損壞率,以及居高不下的成本,如車輛購置、運營網點建設、車輛保險投入,以及停車費用、車輛管理費用等運營成本居高不下,而收入卻幾乎全部來自於車輛租金。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出行企業中多數處於天使輪,另有50餘家處於A、B輪階段,進入C輪者寥寥無幾。它們多有巨頭資本入局,其中不乏紅杉中國、螞蟻金服、真格基金、聯想之星等頭部機構。待資本耗盡,更多的則是草草收場,一地雞毛。

大潮褪去,高端車玩家首當其衝

在衆多玩家中,iGO在車型策略上有所不同,當其他共享汽車品牌使用小型、微型車輛作爲運營主力時,iGo的共享汽車車隊採用了一線豪華品牌。

根據iGo官網,iGo的共享汽車運營車輛爲特斯拉Model 3、寶馬118i、i3、A180、MINI COUNTRYMAN與騰勢500,這也與iGo App上顯示的結果相符。上述車型在iGo成立的2016年,零售價格大多爲20萬,甚至30萬級別。有業內人士認爲,回到2016年的時間節點,騰勢車型對於iGO存在吸引力,無論是純電車型、售價還是滿足其高端車型策略,是認同的結果;而現在iGo轉而指責騰勢產品問題,其實欠缺說服力。

在資金湧入的那些年,燒錢成爲“玩家”日常,它們分佈在各個價位區間讓賽道多樣化,本無爭議。但是,資本寒冬之時,弊端被放大。高端路線本身就面臨着車輛購置成本和運營成本偏高等問題,缺少“輸血”時,會讓屬於重資產的分時租賃項目,運營變得更加繁重。

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分時租賃行業的用戶習慣未養成,運營模式也未打通。資金鍊斷鏈成爲了玩家們相繼“倒下”的主因。在黑貓投訴上,關於iGO的相關投訴達652起,“拒絕退款”、“拖欠押金”、“懷疑倒閉”成爲關鍵詞。有多名用戶表示,已近一年未收到千餘元押金。

業內有分析認爲,分時租賃行業要想發展,一方面,由於受限於國家補貼等政策,需要儘可能壓縮費用成本,採用便宜的微型車以降低費用;另一方面,也需要與汽車廠家的共建共創,共享汽車代表品牌如GoFun出行、EVCARD合作廠家分別爲首汽集團、上汽集團,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

市場蛋糕很大,想“啃”下難度多大?

那麼,消失的“玩家”都去哪兒了。有媒體報道,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出現了不少共享汽車的身影;還有諸多地方出現了“共享汽車墳場”。

此外,有二手車商表示,如果共享汽車廠商倒閉,可能將手裏積壓的庫存低價出清。“八成運營商都成二手車販子了。”另有一些分時租賃平臺,轉型爲長租、以租代購等模式。

另外,壓垮許多廠商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許是車輛的折損。時間線上來看,絕大多數共享汽車廠商都在2016年前後進入市場,出於網聯功能及維護便利,大多選擇純電車輛作爲運營主力。而2016年至今的幾年時間,正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迅猛發展的幾年,早年的純電車型迅速被成熟車型淘汰。共享汽車廠商的運營車輛殘值十分有限。

雖然困難重重,但行業尚存希望。近年來,也有一些行業玩家開始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例如,通過盤活C端個人閒置車輛降低車輛採購成本等等。而在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也可能給共享汽車行業帶來新的可能。

想要真正啃下這塊蛋糕,還需要共享汽車玩家們,選中車型定位、找準盈利模式,繼續前仆後繼。這條路,任重道遠。(文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