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左上:春運期間,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工作人員揮手送別即將起飛的飛機。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攝

右下:近日,前往印尼巴厘島的旅行團旅客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T4航站樓候機。

龍 巍攝 (新華社發)

2023年春運期間,民航旅客運輸量從低位快速反彈,客流量明顯增長。1月21日至27日,春節假期七天民航運輸旅客900萬人次,比2022年春節同期增長79.8%。春運期間,全民航日均安排客運航班11000班,爲2019年春運期間的73%左右。春節假期七天民航平均客座率達76%,比2022年春運增長20個百分點。

民航業2023年的目標是完成運輸總週轉量976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6億人次,貨郵運輸量617萬噸,總體恢復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實現盈虧平衡。爲此,要在國際航班航線上不斷加力,在拓展國內客運貨運網絡上不斷挖潛,在智慧綠色高質量發展中精準發力。

恢復國際航班促進復甦

當前,航空公司、機場正在“鉚足幹勁”恢復國際航班。“1月8日以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國際入境航班從T3D恢復到了T2和T3E常態化運行,第一入境點航班全部迴歸北京。目前首都機場已經恢復一定規模的國際航線,周航班量達到180架次。”首都機場航空業務部航空發展主管蘇增蓉告訴記者,已有21家中外航空公司恢復了在首都機場的國際及地區航班運營。

2月6日起,國家文旅部試點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中國公民赴泰國等20個國家出境團隊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中國南方航空加大國際運力投放,恢復及新開其中12個目的地國家的48條往返航線,爲旅客提供全國出發的豐富航班選擇。當前,南航聯合旅行社推出新西蘭、菲律賓、柬埔寨等目的地的首發旅行團。

根據飛常準和攜程統計,1月份,中國境內通航國際和地區航線日均執行航班量約爲264班次,環比增長31.73%,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國際和地區航班起降8196架次,環比2022年12月份增長了31.7%,同比2022年1月份增長了105.3%。

國際航班的恢復,離不開政策支持。2022年12月28日,民航局發佈《恢復國際客運航班的若干措施》。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實施國際客運航班“五個一”“一國一策”調控措施。自2023年1月8日起廢止疫情期間發佈的部分政策措施要求,民航各單位按照安全第一、市場主導、保障先行的原則,及時優化政策措施和工作流程,確保國際客運航班安全穩妥恢復。

2023年,民航業將充分利用中國巨大市場的吸引力,擴大國際合作範圍。完善合作機制,夯實合作內容,加強與各國民航主管部門各層級溝通交流,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航各領域合作。

不過,恢復國際航班和航線,航空公司和機場仍需應對挑戰。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民航經營管理學院副院長綦琦認爲,國內航空公司要儘快恢復各型號遠程寬體客機的運營能力,機場要強化國際和地區航班的綜合保障能力,尤其是大型客運口岸的航班保障能力。同時積極與境外航空公司加強對接和協調,增加國際和地區航線的航空客貨運力供給,滿足國際和地區聯繫的現實需求。

民航業專家林智傑認爲,下一步需應對三大挑戰。一是旅遊市場仍需恢復,國際旅遊市場恢復、旅行社組團和接待能力的恢復仍需有一個過程。二是需要加強與國外航司的代碼共享、聯營聯運等國際合作。三是國際銷售能力重建,疫情下不少機票代理商退出市場,航空公司需要重建國際銷售能力,特別是海外市場銷售渠道。

“國際航線的恢復需要境外地面保障資源、時刻航權資源的匹配。部分核心機場的時刻和航權資源突破了疫情前的分配規則,歷史時刻和航權的確認問題不容忽視。”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佔芬建議,佈局國際航線時需充分考慮各類風險因素,做好國際航班保障評估,確保國際客運航班有序穩妥恢復。

拓展客貨運網絡釋放潛力

2023年,民航業將鼓勵大型骨幹航空公司打造樞紐間空中快線,鼓勵中小航空公司專注支線市場,擴大“干支通,全網聯”試點範圍。

“國內航空市場將是民航業挖掘潛力的重點方向。支線航空的完善將推進國內骨幹網、基礎網連接,有利於優化航線網絡、釋放潛在市場需求,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佔芬說。

2022—2023冬春航季,華夏航空將在內蒙古、新疆、重慶、湖北等多個區域新開或復飛40多條航線,將新增鄂州、忻州、東營、荊州、巴中等多個全新支線網絡航點。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認爲,推進“干支通,全網聯”有四個着力點。通過增加現有機場之間的通達性,發揮樞紐機場的輻射效應,強化幹線、支線、通航短途運輸之間的“供血”效應;完善通程航班“一次支付、一次值機、一次安檢、行李直掛、全程無憂”五項基礎服務標準,推行中轉服務便利化;引導航空市場主體間深度合作,挖掘中轉市場潛能,提升現有航班客座利用率;解決目前通航短途運輸航線在干支機場的中轉服務斷點,增加旅客乘坐通航短途運輸航班意願,帶動通用航空發展。

2023年,民航業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力爭2023年頒證運輸機場達258個。將強化綜合樞紐機場航空物流能效,發揮貨運樞紐機場功能,促進航空貨運穩健發展。

李曉津表示,2022年,民航貨物運輸量約608萬噸,恢復至疫情前的80%。2022年前三季度,國際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198.2萬噸,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6.1%,但航空貨物運價同比2019年同期有較大增長,主要原因在於我國航空貨運高度依賴客機腹艙,貨物運力與客運航班高度相關。2023年,要響應國內國際雙循環要求,穩住國際航空貨運市場,開拓國內市場。

佔芬認爲,國內政策持續發力、防疫政策科學優化、新興業態持續升溫、貿易伙伴多元化,將促進航空貨運發展。2023年航空貨運要挖掘國內市場潛力,鞏固國際市場優勢。繼續優化制度環境,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安檢通關體系,深化民航業與航空偏好型產業的融合,更好發揮航空貨運速度和效率優勢。

加快智慧建設助力綠色發展

《“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強調,到2025年,民航業將初步建成安全、智慧、高效、綠色的航空物流體系。

民航業2023年將深入推進《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實施,落實《關於民航大數據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和個人數據的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有效實現數據共享和數據安全之間的平衡。

佔芬認爲,2023年,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智慧民航體驗。例如,旅客“刷臉”即可快捷查詢航班、登機口、行李轉盤等信息,航空出行全程自助、差異化安檢、托運行李全流程跟蹤等服務將更加普遍,通程航班、中轉數字化的推進也將不斷提升旅客中轉銜接的便利性。

當前,南航物流在大興貨站引入外骨骼機器人,提高了搬運效率,還有效保護工作人員的安全,解決了人工裝卸承受負荷大、易受傷的問題。“外骨骼機器人的運用是大興貨站邁向智能化的其中一步,我們積極探索智慧物流建設,讓科技真正照進現實。”南航物流華北區域營銷中心黨總支書記程倩表示,南航物流正在加快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積極打造智慧型貨站和一體化智慧物流平臺。

民航局已印發《“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從長遠看,民航運輸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能源消費和排放將剛性增長,實現全面綠色轉型仍有挑戰。

在綠色民航建設上,海南航空開展了30多項節油舉措,累計節油72.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30萬噸,還在國內航線全面實施“禁塑”行動,客艙內採用環保餐具包、餐盒、紙杯、杯蓋、攪拌棒及毛毯袋、手提袋等用品,助力民航綠色發展。

李曉津表示,2023年乃至未來,民航綠色發展重點是降低噸公里油耗。值得期盼的舉措包括在空中逐步降低航線非直線係數、降低繞航率、降低地面滑行時間和等候時間、推動機場區域專業車輛電動化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