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近年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措施,爲激發企業活力發揮了積極作用。日前,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進一步完善稅費優惠政策,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讓企業多減一些負擔,增添更大的發展動力。

當前,國內外形勢更趨複雜嚴峻,企業降成本政策的效用受到挑戰。如何精準有力降低企業成本也是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重點關注話題。多位代表委員表示,降低企業成本不能僅靠財政政策支持,而是需要各方面政策協同發力,在短期增強減稅降費政策精準性的同時,還要站在中長期的角度,從降低投入風險、熨平週期波動、改善制度環境的角度,降低企業風險成本。

增強減稅降費政策精準性針對性

經營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運行肌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指出,經營主體到底活力如何,發展現狀如何,未來前景怎麼樣?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一個焦點,即企業成本。可以說,企業成本集中反映了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態。

近年來,爲應對新冠疫情等多重超預期因素疊加衝擊,積極的財政政策開展大規模減稅降費,僅在2022年,財政部門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就超過4.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貨幣政策也分別通過降準降息等總量工具和多項結構性工具積極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過去一年,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17%,比上年低34個基點。

在去年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規模創歷史新高後,代表委員也對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抱有期待。“近年來,公司享受各項稅收優惠金額達1.8億元,實實在在減輕了企業稅收成本。希望國家接下來能出臺一些專門針對智能製造、光電子行業的定製化稅費優惠政策,進一步支持企業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說。

劉昆已明確表示,今年將增強財政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大力提振經營主體信心。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根據實際情況,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法律援助與權益保護委員會委員張連起表示,下一步稅費支持政策要繼續重點圍繞擴內需促消費、支持科技創新等內容,爲相關產業、相關企業減負擔、添活力,釋放更多潛能。對於餐飲、零售、文化旅遊、交通運輸等此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服務業等,也要保持紓困支持力度,扶上馬、送一程。瞄準中小微企業、製造業、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增強精準性針對性。

更大力度降低企業長期成本

近期多項調研指出,我國許多企業的綜合成本負擔依然較大。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調研發現,雖然企業稅費成本、融資成本在去年有所下降,但當前企業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仍然突出,並對降成本政策效果形成對沖,企業成本負擔壓力仍然較大。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佈的《2022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同樣指出,部分地區企業成本負擔依然較重。

多位代表委員認爲,接下來,應該多措並舉,努力降低企業的長期成本,比如降低企業研發風險與成本、加大長週期資金支持等,提升企業中長期發展信心。比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提案中建議,延長“專精特新”企業的貸款還本付息時間、開展貸款保證保險、設立專項投資基金。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提案中建議,研發支持農業領域的長週期專項金融產品,熨平企業產業週期,提高企業對農業進行資本投入和技術投入的信心和積極性。

“降低環境的不確定性,實現公共風險收斂乃至最小化,僅僅依靠宏觀政策是不夠的。”劉尚希表示,還需要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來破解結構性和長期性問題,比如,我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妨礙了農民羣體的發展,也導致其收入和勞動技能難以提升。這是當前我國推動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所面臨的最大風險。短期來看,必須擴大內需,在農民市民化上做文章,以公共消費帶動私人消費;長期來看,必須以公共消費促進人力資本的平等積累。

責編:朱雨蒙

校對:趙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