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近3000名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託出席盛會,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

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趙樂際主持大會。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李幹傑、李鴻忠、王東明、肖捷、鄭建邦、丁仲禮、郝明金、蔡達峯、何維、武維華在主席臺執行主席席就座。

習近平、李克強、慄戰書、汪洋、李強、王滬寧、韓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在主席臺就座。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應出席代表2977人。5日上午的會議,出席2948人,缺席29人,出席人數符合法定人數。

我國發展取得來之極爲不易的新成就

上午9時,趙樂際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全體起立,在軍樂隊的伴奏下高唱國歌。

根據會議議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共分2個部分:一、過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顧;二、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

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爲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實現了經濟平穩運行、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國發展取得來之極爲不易的新成就。

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過去五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疫情衝擊、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啓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徵程。

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五年來,我們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創新宏觀調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定擴大對外開放,深化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合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政府依法履職和治理創新,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這些年我國發展取得的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

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要直面問題挑戰,盡心竭力改進政府工作,不負人民重託。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促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

在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李克強提出了幾項重點:一是着力擴大國內需求;二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五是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六是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七是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八是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

報告中,李克強還就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國防和軍隊建設,香港、澳門發展和兩岸關係,以及我國外交政策作了闡述。

李克強的報告贏得熱烈的掌聲。

解讀

如何看待“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

如何理解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目標,當前中國經濟是否出現了明顯復甦,未來宏觀政策的重點是什麼?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董志勇,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龔六堂和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學勇就此向新京報記者進行了解讀。

董志勇認爲,今年主要預期目標的確定,尤其是經濟增速的目標,兼顧了增長可行性與必要性、經濟安全性穩定性。對於爲實現經濟增長目標而採取的舉措,董志勇提出五方面建議,表示要慎重使用短期刺激手段,推動有利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度改革。

“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的‘雙管齊下’,擴內需、穩增長,挖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2023年宏觀經濟有望實現全面向好發展。”董志勇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目標,應該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龔六堂認爲,在面臨一些挑戰和衝擊的情況下,我國去年GDP總量仍實現了121萬億元的水平,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超過8.5萬元,繼續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反映出中國經濟面對困難時韌性仍強。

龔六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把GDP水平制定在合理水平,可以很好地引導市場預期,能使消費者增強收入和消費信心,使企業家增強投資的信心。消費增加會帶動企業家投資,進而促進就業提高收入,形成良性循環。此外今年大學畢業生超1100萬,解決就業問題需要GDP增長保持合適的水平。目前判斷,今年GDP5%的增長目標可以較好地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

張學勇表示,隨着防疫措施優化調整以及快速過峯,疫情對經濟的擾動逐漸消退,社會經濟運行向常態迴歸,經濟將重新回到正常運行的軌道,因此在去年3%增速的基礎上穩中有升。GDP增速5%的目標體現了我國經濟堅持發展的決心,能夠向市場傳遞積極的信號,提振信心,引導預期。

他認爲,GDP增速5%是比較穩健的目標,具有可行性,基本符合2035年遠景目標的進度。同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潛力相適應,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經過奮鬥是可以實現的。

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吳爲 記者 張曉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