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禕    每經編輯 廖丹    

近日,由普益標準主辦,興銀理財聯合主辦,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提供學術支持,中信期貨、安聯資管、華安資產提供會議支持的“第十一屆普益標準財富論壇”在昆明舉辦。

論壇現場,光大理財副總經理李永鋒發表了《浴火重生、化繭成蝶——理財行業的洗禮與再出發》的主題演講,覆盤分析了2022年理財市場的兩次波動,並提出了優化理財產品和服務的四個方向。

他表示,對於銀行理財行業來說,每一次挑戰都是提升產品體驗和服務、提升管理能力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爲專業的管理人,應始終堅守“投資者利益優先”的原則,依靠自身的投研能力和服務能力,承擔更多的責任。

李永鋒還呼籲,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中,資產管理各個子行業在發揮自身資源稟賦的同時,要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協作協同,共同爲客戶創造價值。

2022年的“贖回潮”反映出四個不匹配

2022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後的開局之年,銀行理財產品期間所經歷的淨值回撤,投資者一度焦慮重重。

“對於銀行理財行業來說,每一次挑戰都是我們提升產品體驗和服務、提升管理能力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在回顧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所經歷的波動時,李永鋒指出,雖然市場波動給投資人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銀行理財行業在銀行渠道的大力幫助下,成功經歷了市場的考驗,由此煥發新生。2023年初,產品淨值基本修復,投資者購買理財的信心快速恢復。

分析2022年的客戶理財“贖回潮”,主要原因是哪些?又反映出行業的哪些痛點?李永鋒對此提到了四個不匹配。

首先,是理財行業投資者陪伴與客戶感知的差異。對此,李永鋒用網約車司機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理財公司作爲產品的管理人,某種程度上比較像網約車司機,雖然真正的客戶關係歸屬於平臺和銷售渠道,但產品管理人要全力提升管理能力並改進陪伴服務。

“一方面,理財公司在搭載乘客行駛的過程中要持續提升專業能力,即使遇到顛簸路段也要儘量把車開穩,減少客戶的顛簸感;另一方面還要提升陪伴服務,在顛簸路段行駛的過程中,持續與客戶保持暢通的溝通,緩解客戶因顛簸而產生的不舒適感,否則客戶就會要求中途下車。”李永鋒表示,過去幾年,雖然理財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續開展投資者陪伴,但與廣大客戶真實感受、理解理財產品之間,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和差異。

其次,是債券資產與民衆認知的差異。相較於股票,廣大投資者並不太熟悉債券資產的投資邏輯,會簡單地認爲債券和股票一模一樣。當新聞出現“債券收益率快速上行”時,投資者很難理解“爲什麼我的理財卻在下跌?”

再次,是產品風險收益與老百姓內心真實偏好的差異。李永鋒提到,不少客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認知可能是,既然是固定收益類資產,收益是不是應該就是固定的?二星級產品是不是始終不會虧錢?業績比較基準似乎越高越好?他指出,客戶內心真實偏好和理財產品實際風險收益特徵之間,可能還有一定的差異。

最後,是產品管理人與銷售渠道對客戶影響力的差異。理財客戶屬於各家商業銀行的客戶,理財公司是產品的管理人,通常沒有機會直面客戶,因此管理人與渠道對客戶的影響力有着明顯的差異。

在對上述不匹配進行歸因分析時,李永鋒表示,相較於渠道,管理人更加全面瞭解底層資產,瞭解產品組合,在與渠道共同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

“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爲專業的管理人,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依靠自身的投研能力和服務能力,承擔更多的義務和責任。資產管理行業一項重要的原則是‘投資者利益優先’,這是我們資產管理行業的從業人員應該始終堅守的原則。”李永鋒總結道。

理財產品優化和提升的四個方向

市場現狀之下,改善體驗和服務,理財行業應該往哪些方面努力?對此,李永鋒提出了優化理財產品和服務的四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產品體系更加層次化,產品風險收益特徵更加清晰化。李永鋒指出,國有行和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綜合實力較強,各家都在積極開展全產品線佈局,但對於購買理財產品的主流客羣而言,在經歷2022年末的市場波動後,理財客戶當下可能會將安全性作爲第一訴求,產品流動性作爲第二訴求,而產品收益性只是第三訴求。因此,銀行理財的主流產品,需要堅持“絕對收益策略”爲主、循序漸進的定位,嚴格控制產品的回撤和波動率。

第二個方向,深度賦能渠道,打造全旅程的客戶陪伴體系。對於產品管理人而言,客戶服務能力首先體現爲服務渠道、賦能理財經理的能力,避免理財經理在服務理財客戶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要聯合渠道做好持續溝通服務,從風險收益特徵、客戶生命週期等角度提供投資策略建議。

第三個方向,管顧結合,發出理財行業的聲音和正能量。李永鋒指出,去年兩次市場波動中,雖然理財行業和各家理財公司積極發聲,爲客戶作出專業的判斷和建議,但投資者由於受到其他干擾,未必能夠正確理解和正面理解。他建議,行業發聲要貫穿“投前、投中、投後”全旅程,投教內容要做到喜聞樂見、通俗易懂,而且要提升公信力,做到知行合一,打造品牌影響力,讓廣大民衆和客戶真心相信、內心信任、長期信賴。

第四個方向,數字賦能,全方位提升理財產品體驗。充分運用數字化工具,精準匹配投資者的風險收益偏好。通過信息整合,滿足客戶多樣化、場景化的財富管理需求,輔助以一鍵申贖等功能,快速爲投資者匹配本外幣產品、分紅產品,並可實現產品投資期限、風險等級與投資者需求間的供需匹配。

“我國資產管理行業面臨巨大的增量和藍海,在某種程度上,理財資金是大資管行業資金的源頭活水。”李永鋒表示,各理財子公司成立幾年來,始終堅持協同協力,共同爲行業鼓與呼,共同服務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他最後呼籲,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中,資產管理各個子行業在根據各自資源稟賦持續提高產品差別化和服務精細化的同時,也要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合”精神,精誠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爲客戶創造價值,攜手服務於共同富裕戰略,協同服務於構建新發展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