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顧夢軒 夏欣 廣州 北京報道

2023年開年以來,隨着權益市場的回暖,相關基金業績也相應回升。其中,量化基金的“回血”引發投資者關注。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全市場782只量化基金(包括指數量化基金和主動量化基金),其中有38只年內收益超過10%,年內平均收益爲3.76%。

對此,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有關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量化基金使用計算機程序和數學模型來分析市場數據,並根據預設規則自動執行交易,這使得投資決策更加客觀、科學,避免了人爲情緒干擾。其次,由於採用了自動化交易系統,量化基金可以在瞬間完成大量的買賣操作,從而提高了交易效率。最後,量化基金通常會設置一系列的風險管理規則,在市場波動時能夠及時止損或調整倉位,有效控制風險。

量化投資優勢顯現

從數據來看,指數量化基金和主動量化基金均在年內取得不錯的業績。其中,指數量化基金年內業績前三名分別爲:西藏東財中證雲計算與大數據主題指數增強基金A份額和C份額,以及西部利得中證人工智能基金A份額,這三隻基金的年內收益分別爲22.34%、22.27%和18.94%。主動量化基金年內收益前三名分別爲華商計算機行業量化A份額和C份額,以及渤海匯金量化成長基金,這三隻基金的年內收益分別爲17.54%、17.47%和14.61%。

華商計算機行業量化股票發起式基金經理艾定飛指出,相比傳統主動管理基金,主動量化基金擁有三大優勢:第一,主動量化基金具有更嚴明的紀律性。這類基金通常以量化模型爲投資主線,與基本面研究相結合,深度挖掘多種資產的配置機會;多維度分析、優化投資組合,爭取以更加有效的數量化管理,克服市場擾動雜音,監控風險,增強投資機會。

第二,主動量化基金反應更爲迅速。基於大數據的統計效應,量化模型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全市場海量數據的覆蓋、分析,力爭有效避免個人投資情緒的影響。因此,加入“量化”的主動管理基金,能夠利用算法完成市場投資機會的判斷和交易,讓交易更迅速靈敏化。

第三,主動量化基金更注重風險的把控。“主動+量化”可以更好地搭建風險管理體系,力爭有效控制投資組合不同預期收益與風險之間的平衡。在波動頻繁的市場中,這種優勢也更爲放大。

“主動量化基金的主要優勢是風險收益特徵清晰,風格漂移更小,與主動權益類基金相比,進攻性不一定突出,但更加追求投資收益的穩定性。”艾定飛說。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指出,量化基金中的指數基金和主動量化基金在基金管理和投資策略上有以下區別:第一,投資策略方面的區別。指數基金通常採用被動式管理方式,追蹤某個特定的市場指數,如滬深300標普500等。而主動權益基金則通過研究分析公司財務數據、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來選擇投資標的,並進行積極交易。第二,交易頻率方面的區別。由於追蹤市場指數不需要頻繁調整持倉,因此指數基金的交易頻率相對較低;而主動權益基金會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持倉,其交易頻率相對較高。第三,風險控制方面的區別。由於追蹤市場指數本身就具有一定風險控制作用,在波動行情下可以有效地規避單隻股票風險,而主動權益基金則需要依靠專業團隊進行精細化風控。

迎信創政策利好

記者注意到,無論是指數量化基金還是主動量化基金,大數據、雲計算、計算機相關主題基金在今年以來業績表現突出。在全部量化基金中,年內業績排名前十名中,有8只是大數據、計算機相關主題基金。

艾定飛指出,在經歷了接近兩年半的熊市之後,2023年整個計算機行業在利潤和收入端有着不小的變化和改善,相應的計算機行業標的表現不俗,從而使得持有計算機行業標的基金有表現的空間。

“我們主要關注計算機領域的數字經濟與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以下簡稱‘信創’)和數據要素板塊。首先,由於近年來外部環境逐步惡化,我國的軟硬件發展勢在必行。在國家政策的驅動和扶持下,未來幾年整個信創落地的數量和節奏或逐步加強,所以相關產業鏈的公司在收入和利潤增長方面或顯著提高。其次,數據資產化和行業數字化是未來幾年國家進行產業升級和轉移的核心方向。在商業模式和運營方式逐步清晰之後,相關公司的業務種類和數量可能會得到指數級別的增長,從而最終在財務報表上得到體現。”艾定飛指出。

對於如何投資量化基金的問題,艾定飛建議主要關注以下三個核心因素。第一,關注自己比較看好且未來預期較好方向的增強型量化基金,可以選擇比較好的賽道、行業或者比較好的寬基指數。第二,關注歷史表現相對穩定,即波動率低、風險收益比較高的量化基金。第三,關注與自己已經持有的基金相關性低的量化基金(分散化投資),從而使得自己的基金組合收益更穩定,風險更小。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建議,選擇合適的量化基金進行投資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瞭解基金經理和研究團隊的背景、經驗和業績等信息,評估其能否有效地運用量化模型來獲取超額收益。其次,不同類型的量化基金採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如趨勢跟蹤、套利交易、多因子選股等。需要根據市場環境和個人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再次,產品費用方面,除了管理費外還要關注其他費用(如銷售服務費),並比較不同產品之間的費率水平。最後,查看歷史業績表現,並結合市場情況分析其表現是否穩定且符合預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