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記者盧夢雪 冉學東 北京報道

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如何適應老齡化趨勢,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成爲金融機構關注的重點話題之一。

3月19日,多位銀行、保險業人士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就此話題發表了觀點。他們認爲,當前我國人口的老齡化發展速度快,老齡人口基數大,必須重視老齡化給我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但也要看到,人口老齡化不是洪水猛獸,對壯大銀髮經濟、發展養老金融、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有正向效應。

我國老齡化具有獨特性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百年變局的重要一環,對於中國和全球都有深遠影響。”興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呂家進指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既有各國的一般趨勢,也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點。

他認爲,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進步的結果和表現。而且中國有獨特的生育文化、人口規模巨大、人力資本持續積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尤其是黨和國家已經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近年來作出了逐步放開生育政策、研究延遲退休年齡、健全養老保障三支柱體系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人口老齡化受到高度重視,可望得到較好應對。

華夏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民吉則具體分析了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他表示,人口老齡化一方面,影響社會資本積累,減少勞動力供給,拉低潛在經濟增長率;另一方面,增加家庭養老負擔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壓力。”

但他同時指出,人口老齡化不是洪水猛獸,對壯大銀髮經濟、發展養老金融、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有正向效應。同時,通過儲蓄和投資、收入再分配、生產和消費等變化,影響銀行經營發展。

“一是經營管理方面,資產負債面臨總量收縮壓力,中間業務存在增量空間,要求定價端再平衡、客戶結構再調整、風險管理策略再優化;二是財富管理方面,總量上未老羣體對財富的“跨期管理”需求增加,結構上財富從儲蓄端轉向投資端,期限上從短期交易轉向長期投資,風險偏好上從較高轉向穩健;三是養老金融方面,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爲。”

國民養老保險公司董事長葉海生則列舉了部分數據,指出了我國養老金市場存在的問題。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對其工作時的工資替代率在1999年達到最高值,約爲77%,目前則低於40%。而國際勞工組織的最低標準爲55%。

葉海生測算,假設今後13年(2023-2035年)中國GDP每年增長5%,如果按照國際平均水平(養老金佔GDP50%)目標假定,養老金市場規模將由2023年底15萬億元增長至2035年117萬億元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7%,中國養老金髮展潛力巨大。

“我國養老金存在積累不足、財政負擔重和替代率逐年下降、保障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發展養老第二、三支柱既是銀行保險業的義務也是機遇。”葉海生總結道。

養老市場大有可爲

“中國一面推動基金業開放發展,一面縝密完善養老金政策,這兩項舉措在幫助更多中國民衆豐富退休和投資選擇,提升財務保障,以應對老齡化社會帶來的財務挑戰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信安金融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niel J. Houston指出。

他認爲,中國在2022年推出的個人養老金制度,作爲現有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養老金計劃的補充,讓中國在加強層次、多支柱養老金體系之路上又邁出重要一步。

“今年,中國政府已批准相關交易和牌照,引進了信安金融等幾家跨國集團擴大在華資產管理業務,爲市場提供產品及服務,來滿足這一新的個人養老金領域的需求。”Daniel J. Houston透露。

作爲中國金融體系的中堅力量,商業銀行深受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應對人口老齡化也對銀行業、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在此之中,商業銀行和保險企業應如何作爲?

呂家進認爲,解決老齡化問題要圍繞“五個高”做文章:一是有效激活高生育率歷史傳統,二是大力支持高科技創新應用,三是努力維持高儲蓄率比較優勢,四是嚴密防範高風險因素積累爆發,五是積極融入高水平對外開放。

此外,呂家進提出,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還需要大力支持高科技創新應用,爲破解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嶄新的中國方案。商業銀行在其中亦要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數據市場完善規則、增加交易,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更快發展,讓中國在“人口紅利”之後及時形成“數字紅利”。

“我國也應努力維持高儲蓄率比較優勢。”呂家進指出,商業銀行作爲提供儲蓄基本服務的金融機構,要幫助居民做好全生命週期的財富規劃,提供更加豐富的儲蓄產品,暢通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渠道,提升財富管理專業能力,努力使廣義的儲蓄率仍然保持相對較高水平。

呂家進還指出,大型銀行要積極擔當欠發達地區政府的財務顧問,發揮專業優勢,盤活存量資產,重整債務結構,提升綜合財力,幫助中小銀行提升資產負債管理、風險管理及數字化經營能力,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李民吉則以華夏銀行爲例,爲商業銀行在支持養老服務事業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打造財富管理體系,打造有溫度的養老金融服務,打造養老金融客戶局部可閉環、可循環業務的主辦行,打造G(政府)-B(企業)-C(個人)一體化養老生態服務體系四點建議。

保德信金融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harles F. Lowrey則提到,養老金三大支柱的增速不同,相應的監管監督機制差別也很大,這往往意味着三者不能很好地協同,導致政策和方案不清晰。

“不存在能滿足每個國家每種需求的通用解決方案,但根據經驗,簡單、低成本、帶有自動選擇特徵的養老產品更有可能提高參與度,應該重點開發可提取的儲蓄類產品和服務,以確保退休人員能夠獲得足額和定期的收入來源。”Charles F. Lowrey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