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ACE進場的奧迪,如今ABB已成BBA,在豪華矩陣中的地位一落再落,對於這個起個大早卻成了吊車尾的豪華品牌來說,多少有些傷感。

奧迪Q5L星夜上市,媒體圈一陣歡呼,似乎迎來了史前大改款車型,但大家比誰都清楚,這樣的小改款車型,對於奧迪來說只能說呼聲大於實際意義。

因爲,它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期改款車型,在設計以及技術迭代上,沒有本質上的改變。


如果非要說,就是中期改款車型都喜歡做的細節雕塑,一汽奧迪對全新奧迪Q5的前臉進行了重新設計,換上了更加運動的中網,讓它看起來更“兇”一些,同時爲了讓娛樂感受更好一些,它還配備了全新一代MMI車機系統,支持觸控的10.1英寸懸浮大屏以及12.3英寸全液晶儀表,讓此前有點掉隊的科技感跟了上來。

總體來說,奧迪Q5L依然是一臺非常值得入手的豪華中型SUV。

倒不是因爲產品力多麼強勢,而是奧迪依然會給出一個非常強勢的降價空間,指導價39.69萬起售的奧迪Q5L在經銷商處依然會輕鬆獲得一個不高的終端價格。

40萬不到你就能落地一臺配置升級,更具有科技感,看起來更加運動的全新一代奧迪Q5L,並不是一件壞事兒。

如果沒有一張非常愚蠢的海報,這篇文章到底爲止,如果你手握40萬預算買低配豪華SUV,奧迪Q5L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奧迪非常愚蠢的把自己最不擅長,也完全不是優勢的點當成了傳播亮點。Q5L的動力亮點中,有一個是“同級唯一12V輕混系統”。

12V輕混系統,嚴格意義上來說我非常討厭這個詞兒。

這是一個混淆是非,硬湊出來的優勢,又或者說12V 不應該說自己是輕混系統,從技術角度上來說,它由一個啓動發電量用電機與一塊12V小電池組成,連逆變裝置都不需要有,因爲12V正好是絕大多數車輛的工作電壓。

它能做的,就是提供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動能,從理論上來說優化起步、加速時的感受。

爲什麼說是理論上, 因爲12V在動力系統的工作範圍內只能起到一個非常非常小的作用,它的理論是輕混,但又起不到輕混的效果。

奧迪挺喜歡說自己是12V輕混的,一來這種設計成本最低,二來,奧迪在混動領域方面的造詣最淺薄,它必須要在新產品上堆疊這一亮點,以扭轉市場中較差的競爭力。

輕混、弱混、微混的門檻,至少也得是48V。

奧迪所謂的“同級唯一12V輕混”,至少我完全get不到亮點,因爲我知道的是,奧迪Q5L這個級別的競爭對手中,12V輕混系統不是最優秀的,隔壁的凱迪拉克XT5早早的就上了48V輕混系統。

這個感覺就像是,某一家企業上了1.5T發動機,做出了一個“唯一1.5T”的海報,全然不顧隔壁競爭企業上了2.0T引擎的事實。

技術角度,48V才能夠真正影響到駕駛感受。

以凱迪拉克XT5爲例,它全系裝備了48V輕混系統之後,油耗是真正有效的得到了改善,油耗從之前的7.5L百公里降到百公里7L,同時起步更加平順、安靜。

當然不是說凱迪拉克XT5多麼出色,只是從技術角度上來說,奧迪Q5L所謂的“同級唯一12V”的確不尊重技術。

12V輕混系統只是從理論上做到了升級,但駕駛體驗依然沒有變。

目前所有企業都在向着新四化轉型,豪華品牌整體轉型速度較慢,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術沉澱偏向於傳統,在電動化轉型衝擊下難免有所慌張。

奧迪Q5L的確也在改變,譬如說丟掉了此前的8AT變速箱換上了全新的雙離合變速箱,託森四驅也換成了電子四驅,爲的就是降低油耗,而此次搭上12V輕混,不也是在向着這一方向做努力嗎。

只是,技術不行營銷來湊,多少有點拉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