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現四地五工廠、百萬產銷量之後,東風日產近幾年來可謂是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

股東雙方的雷諾-日產聯盟和東風汽車都發生了鉅變,而東風日產內部,曾經獨立於東風總部而獲得快速發展機會,如今,曾經的高管團隊幾乎全部被替換,東風日產也綁在了軒逸這唯一一條救命稻草上。

不管是新車型,還是換代車型,也不管是新能源汽車,還是智能汽車,曾經擁有最豐富車型、以技術著稱的東風日產,已經慢慢落後於市場和競爭對手的發展。

在豐田和本田的油電混動技術相繼引進中國多年後,日產的e-POWER增程式混動系統今年纔會在中國正式亮相,早已錯失了培育市場的先機,在汽車全面純電動化的背景下,地位更是尷尬。

在幾乎所有車企放棄在中國強推三缸發動機的今天,東風日產依舊帶來了搭載三缸機的全新奇駿。要知道奇駿是東風日產在軒逸之外,唯一銷量還過得去的唯一車型。

自2008年導入中國市場,奇駿累計銷量突破130萬輛,是東風日產爲數不多能支撐門面的車型。東風日產要有多大的勇氣和自信,纔敢讓奇駿從2.0L和2.5L的發動機,換上1.5T的三缸發動機。

中國市場對三缸發動機的不認可,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而是成爲了一條不可觸碰和逾越的紅線,這一點相信東風日產再清楚不過了。

只是在自主乘用車市場不得力的東風汽車,再加上遠離中國市場、這幾年紛爭不斷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或許雙方已經無法意識到,市場早已對三缸機關上了大門,又或許是時間上浪費太多,已經無力對市場做出及時的調整。

於是,股東雙方留下東風日產在風中飄搖,不得不強推三缸機新奇駿,不得不打一場必敗的戰爭。或許東風日產只能寄望軒逸能夠持續保持亢奮狀態,或者讓奇駿複製軒逸兩代同堂的戰略。

放眼整個中國市場,搭載三缸機的車型沒有一款能獲得用戶的認可。三缸機僅僅是車企用來應付排放政策的產物,其製造成本不比四缸機低,相比之下卻有抖動增加,穩定性和耐久性不足等等潛在風險。

三缸機的優勢僅僅是稍低一些的油耗,在使用舒適性上略顯不足、在價格上不存在優勢、在使用壽命上存在不確定性,市場和用戶爲何要爲車企的政策產品買單?

通用、福特和吉利等等車企已經在三缸機市場遭遇慘敗之後恍然大悟,並痛改前非,最終放棄三缸機車型,或者僅僅作爲補充車型。

同是日系車企,本田的神車-飛度在海外市場搭載三缸機,到了中國就換成了四缸機,而碩果僅存、全系1.0T三缸機的凌派,當下已經遭遇市場困境。

豐田原本計劃將卡羅拉和雷凌的1.2T發動機,全面換成TNGA 1.5L三缸發動機,最終也僅僅作爲價格更低的入門級車型,即便如此,其銷量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管是從技術力量,還是從品牌影響力層面上看,僅僅依靠軒逸存活的東風日產,又有什麼樣的自信、勇氣和實力,來改變三缸機在中國市場的認知?我們認爲這更多是無奈之舉。

當同是日系的本田和豐田,正在衝擊200萬輛的產銷量規模,實現轎車和SUV、入門級市場和中高級市場全面發展之時,東風日產近幾年來卻在百萬產銷量停滯不前,僅僅依託老軒逸和奇駿等車型在銷量榜上佔領一席之地。

打開東風日產的官網,三位一身橙色西裝的郭德綱老師給新軒逸點讚的畫面非常辣眼睛,而如今號稱“日產史上規模最大、複雜度最高的項目之一,耗時5年,投資190億元的最強奇駿”,在三缸機的陰影之下,又能否讓東風日產如願以償?

百萬產銷量的東風日產,跨得過去就是一汽大衆,跨不過去則是長安福特。

三缸機苦海無邊,新奇駿回頭是岸;中國汽車前路艱險,東風日產且行且珍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