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記者 王彭

近日,外資私募隊伍再度擴容。3月17日,渣打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完成登記,成爲今年以來第2家成功登記的外資私募。經過6年多的發展,各家外資私募發展呈現明顯差異,有機構成功“私轉公”,有機構註銷登記,也有機構專注私募領域做大做強。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顯示,3月17日,渣打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渣打私募”)完成登記。渣打私募的企業性質爲外商獨資企業,由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機構類型爲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除了渣打私募,今年3月3日,壹桃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登記,成爲今年首家登記的外資私募。

自2017年1月3日富達利泰成爲首家在基金業協會登記成功的外資私募管理人以來,外資私募在中國市場已經走過6個年頭。從管理規模來看,不同外資私募之間已經拉開較大差距。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截至3月24日,橋水(中國)投資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在所有外資私募中排名首位。此外,元勝投資、德劭投資和騰勝投資的管理規模在5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潤暉投資、瑞銀投資管理規模在20億元至50億元區間,英仕曼(上海)投資和惠理投資的管理規模在10億元至20億元區間;其他外資私募管理規模均不足5億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部分外資私募規模擴張緩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外資極爲重視其在本土投資者中的聲譽,不希望在起步階段存在任何風險和負面影響,因此在進入初期較爲謹慎;二是中國資本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在監管環境、交易規則等方面有較大差異,這些機構希望慢慢適應,爲以後的長期發展打下穩定的基礎。

在戰略發展方向上,不同外資私募也做出了不同選擇。目前,貝萊德、富達、聯博、施羅德和路博邁均已註銷私募管理人登記,專注於公募領域發力。此外,出於不同原因,雄愉投資、澳投企業管理、韓華投資均在去年註銷私募管理人登記。相較而言,憑藉較爲成功的“全天候”策略,橋水(中國)投資的私募業務發展得風生水起,規模快速增長,目前其運行中的備案私募證券產品已有3只。

還有外資私募表示,公司在未來一年內也有申請公募牌照的計劃,一旦公募業務獲批,其將主動註銷私募登記。“進軍公募市場是我們的最終目標,目前公司已在積極組建投研團隊,引進相關人才,爲組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做好準備。”該外資私募人士稱。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隨着中國資產吸引力與日俱增,外資佈局中國市場的趨勢不會改變,但如何克服“本土化”難題,同時結合自身戰略規劃選擇最合適的發展路徑,成爲每家外資私募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