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包括諸多中國科創公司在內的全球創業公司之所以傾向於選擇硅谷銀行,是因爲其有別於傳統銀行風控機制的投貸聯動模式。

貳||下一個支撐科創公司發展的究竟是新一個硅谷銀行,還是以微軟谷歌爲代表的產業資本,甚至會不會是包括比特幣、區塊鏈在內的新技術手段,他們的出現會不會徹底使得創業公司和傳統銀行徹底“脫鉤”?如今來看,一切都還沒有答案。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動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如今,這一效應再一次在這一次席捲全球的銀行業危機中得到印證。當美國西海岸的硅谷銀行暴雷風波未平之際,遠在歐洲的瑞士銀行業第二大巨頭、在全球資本圈聲名顯赫的瑞信“接棒”:在其最新披露的年報中,瑞信稱2021和2022財年的報告程存在“重大缺陷”,未能在財報中設計和維持有效的風險評估。

不過,也就短短一禮拜時間,面對瑞信危機,相比硅谷銀行時險些耽誤發工資的窘迫,後來的市場反饋顯然要平靜的多。而隨着時間的流逝,曾經被認爲是金融海嘯前夜的危機,到現在似乎也並未到來,末日博士預測的“大而不能倒”的瑞信將引發的多米諾骨牌坍塌也並未出現。

這種變化,全球政府的接連出手固然打下了信心的底座,但許多人可能忽略了這種淡定背後另一個層面的信心撫慰——如果站在金融的視角來看,硅谷銀行和瑞士信貸背後的科技創業公司羣體似乎已經站在泡沫一觸即破的懸崖之上;但如果站在科技的視角來看,他們似乎已經穿越了2008年的恐慌、進而已經站在2009年的新起點上:ChatGPT4.0的發佈,在全球點燃了人工智能的熊熊希望之火,多年之後微軟再一次站在了浪潮之巔,比爾蓋茨曾經被喬布斯掩蓋的光環再度閃亮,預言家說,這將是新的“iPhone時刻”。

歷史總是相似,但歷史絕不會是重複。我們當下究竟處於金融危機的前夜,還是新技術革命的轉折點?

投貸聯動

對於系統性金融風險究竟是否會發生,分析師們的觀點不盡相同。

作爲全美第 16 大銀行,硅谷銀行是專注服務於初創企業以及 PE/VC 的區域性銀行,這也

意味着其客羣較爲單一、業務狀況與科技行業深度綁定。目前,硅谷銀行已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FDIC被美國監管機構指定爲硅谷銀行的破產管理人。

按照惠譽博華分析師張可欣和張帆的觀點,美聯儲激進加息導致硅谷銀行金融投資的利率風險及期限錯配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加速暴露。由硅谷銀行引發的儲戶恐慌以及市場對美國中小銀行的恐慌情緒蔓延,引發了美國甚至歐洲部分銀行潛在的流動性危機。

但是,她們同時也認爲,硅谷銀行並不屬於“系統性重要銀行”,其不同債務工具的兌付方案與中國監管機構 2019 年包商銀行事件相似度很高,次級屬性較高、償付順序靠後的次級債權/無擔保債券未能得到保護,而個人存款和公司存款得到了較高程度保護。中美兩國監管機構對於銀行不同債務工具的保護力度與惠譽博華銀行評級標準中債券評級體系高度一致。

這種觀點也是當下市場的主流觀點。不過,業內人士也進一步指出,硅谷銀行暴雷影響不一定僅僅只存在於二級市場。

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惠譽博華金融機構部副總監彭立表示:主要有兩類中國公司受到硅谷銀行事件的影響:一類是在硅谷銀行有直接存款的公司,另一類是需要通過硅谷銀行進行海外融資的生物醫藥公司。

他認爲,對於第一類公司目前來看影響暫時並不顯著。硅谷銀行危機在全球迅速蔓延引起金融市場動盪,面對投資者的擔憂,相關中國上市公司及時發佈公告予以澄清。截至3月13日,約24家中國生物醫藥公司發佈公告,其中 37.5%的公司預計硅谷銀行近期事態發展不會對公司運營產生重大影響,62.5%的公司表示影響確實存在,但風險可控。然而,不排除其他公司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披露其在硅谷銀行的鉅額存款。

彭立指出,對於第二類公司的影響其實更爲顯著,硅谷銀行是中國初創公司在美國的主要融資渠道之一,其破產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初創公司正在進行的融資被迫中斷,迫使中國初創公司在短時間內尋找其他合適的融資夥伴。

此前據媒體報道,包括諸多中國科創公司在內的全球創業公司之所以傾向於選擇硅谷銀行,是因爲其有別於傳統銀行風控機制的投貸聯動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通過風險貸款方式進行投貸聯動業務,這是銀行貸款與股權投資的混合體。硅谷銀行提供的風險貸款通常介於借款企業的兩輪融資之間,並向初創企業索要3%-5%的認股權證,以抵補貸款的違約風險。

過去的幾十年中,硅谷銀行開創的這種投貸聯動業務模式,成功地爲近一半的美國PE/VC支持的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其成功令各國競相引入該模式,以支持本國科創產業發展。這也被認爲是銀行業歷史上的一次重要創新。

在近期上海高金智庫(SAIF ThinkTank)舉辦“硅谷銀行事件”閉門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會計學教授李峯認爲,投貸聯動業務模式具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健全的風險隔離機制,與流動性風險相關度較低,且至今未出現大面積信用風險。因此,此次硅谷銀行事件與科創融資服務及其投貸聯動業務模式無關。

但美國一名科技博主Noah Smith在針對硅谷銀行事件的結論是,硅谷銀行是科技泡沫破滅的又一個犧牲品,只不過它以傳統銀行破產的方式破產了。

在一段時間以來,這種憂慮其實並不罕見。在硅谷銀行風暴之始,全球最爲知名的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YC)的現任CEO就將硅谷銀行的破產稱爲“初創企業的滅絕級別事件”,他稱YC 1/3的項目、約1000多個創業公司所有的錢都在硅谷銀行。隨後市場也有觀點認爲,硅谷銀行一朝破產,創投圈可能會“倒退十年”。

下一個是誰

2023年3月,確實看起來像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一面是從全球金融從業者們到業界學者們均憂心忡忡於硅谷銀行是否意味着科創公司的泡沫破裂;但另一面,春節前幾個月還深陷裁員、虧損、倒閉陰霾的全球科技圈,整個三月都在爲了ChatGPT的驚人表現而歡呼“下一個時代來了”。

無論硅谷銀行暴雷是否引發實質影響,其本次危機對於創投圈的信心挫傷無疑是巨大的。諷刺的是,按照美國媒體的報道,作爲曾經Y Combinator(YC)總裁、連續創業者、風險投資人,OpenAI如今的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在硅谷銀行暴雷之後“自掏腰包”向多家初創公司提供緊急資金,以幫助它們支付員工薪酬並確保公司能夠繼續運營下去。

但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當以往支撐硅谷創新的硅谷銀行暴雷,接下來誰能夠繼續爲創業公司提供可持續的金融支持?

要知道,相比以往,人工智能的研發和創新投入是一場天量資金的持久戰。

2023年1月,微軟公司宣佈開啓與在線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者OpenAI合作的第三階段,將向OpenAI開展“多年、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兩家公司沒有披露具體款項,但《紐約時報》、彭博分別援引一位知情人士消息稱,微軟將向OpenAI投資100億美元。美國財經媒體Semafor此前1月10日報道了這一數額。這筆資金包括其它風險投資機構。包括新投資在內,OpenAI的價值將達到290億美元。

僅僅是在4年前的2019年,微軟已經宣佈向OpenAI投入10億美元,並且,在2021年微軟還宣佈投入另一輪資金。也就是說,僅僅是在微軟,這就是一場規模以十億美元計的大型資金競賽。這還不包括谷歌、百度等全球諸多競爭對手都在攜以重金投入這一賽道。

在過去數年的全球創投寒冬之下,硅谷銀行的暴雷,無疑對於硅谷的創業公司們來說是雪上加霜。這是因爲在傳統的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系統裏,初創公司的商業模式意味着極大的風險,這也導致他們長期處於資金緊張之中。硅谷銀行的投貸聯動模式在此之前有效彌補了其中的鴻溝。但悲劇的是,也正是因爲全球科技行業一夜入冬,創業投資風潮迅速降溫,沒有造血能力的空殼公司發生擠兌,加之美聯儲的不斷加息,銀行資金流動出現問題,造成了如今艱難收場的局面。

中關村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硅谷銀行的一個重要商業策略便是“做早做小、識企於微”,即在企業發展的早期建立關係,並在其成長髮展過程中持續陪伴,提供不同階段所需的金融服務,直至企業取得成功。以硅谷銀行爲代表的市場化機構的股貸聯動模式,專注於科技創新企業,用債權+股權雙重視角衡量企業價值,硅谷銀行能夠帶長期股權視角看待企業,彌補傳統銀行在考察企業未來成長價值上的缺失。

報告認爲,硅谷銀行已經深刻嵌入科技創業世界的結構中,全球範圍內與美元相關聯的創新企業與投資機構是此次硅谷銀行事件的直接受影響者,乃至今後幾年的融資前景可能受到影響。

上述上海高金的閉門會也談及,硅谷銀行的倒閉引發全球資本市場恐慌,擔憂投貸聯動模式具有內在問題,這將波及一系列的各國銀行。

可以預期的是,當ChatGPT掀起了新的技術浪潮,正如當年的iPhone創造了一整個移動互聯網世界一樣,未來一定會有無數生態上下游的創業者投身其中。而來自新技術紅利的增長,將帶來我們當下可能難以想象的變量。

只不過下一個支撐科創公司發展的究竟是新一個硅谷銀行,還是以微軟谷歌爲代表的產業資本,甚至會不會是包括比特幣、區塊鏈在內的新技術手段,他們的出現會不會徹底使得創業公司和傳統銀行徹底“脫鉤”?如今來看,一切都還沒有答案。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經濟觀察報”(ID:eeo-com-cn),作者:陳白,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