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足球超級聯賽,大多數球迷能夠想起的估計是“英超”“葡超”或者“中超”,然而在上週日,武漢的一所小學辦起了一個有28支隊伍參與的“萬超”聯賽,十輪賽事每週進行,將一直持續到學期末。

萬松園路小學發展校園足球的歷史悠久,曾培養出塗勝橋、蒿俊閔和姚翰林等運動員。在2022年中國青少年聯賽中,“萬小”參加了武漢賽區6個組別的比賽,在4個組別拿到冠、亞軍。

記者在參加新學期“萬超”聯賽開幕式、觀摩多場比賽後發現一些獨特細節,或許從中可管窺該校在校園足球上的諸多成功經驗。

61頁的秩序冊

聯賽開幕儀式後,比賽開始。從儀式場地到足球賽場的迅速轉換,從賽前教練帶領學生熱身到學生裁判員熟練執裁,從場邊預備着的救護車和醫護人員到中場學生表演的古箏彈奏,職業範兒十足的“萬超”聯賽有條不紊、秩序井然的組織執行讓人印象深刻。

當翻起包含14大項共61頁的“萬超”聯賽秩序冊時,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

其中的規程、賽程等條文,對活動分工、比賽流程、獎項評選細則有着極爲詳細的規定,專業程度幾乎能媲美職業賽事。

“萬超”聯賽還有一些特別的設置。比如,學生文化成績必須爲優才能參賽,中場休息要穿插才藝展示,根據年齡和陣型進行場上、場下評分,以及細緻到要求教練員瞭解世界足壇先進技戰術的行爲規範。

校長熊麗萍介紹,“萬超”今年從校園足球賽事升級到了江漢區的羣衆體育複合型賽事,有6支幼小銜接組的隊伍和4支成年球隊被邀請加入聯賽。

在4支成年球隊中,有3支是醫院、銀行職工以及附近居民組成的隊,還有一支是學校的教練隊。

在賽制上,“萬小”五六年級的隊伍被編入了成年組,將與四支成年隊進行切磋。此外,這種“以小打大”的安排,也隱含了教練團隊對青少年足球更深層的思考。

教練鄧世俊說,如此賽制其實是爲了給小球員提供高強度比賽環境。“足球不僅僅是技戰術問題,還涉及心理和社交層面。剛纔比賽有個孩子,他在遇到強大對抗下,心理就失衡了。我想這也是很多孩子需要提升的地方。”

紮根小學的職業級教練

51歲的鄧世俊在武漢有“草根足球之父”之稱,是全國唯一取得亞足聯講師、亞足聯職業級足球教練員資格的小學教師,也是籌備組織“萬超”聯賽的教練團隊負責人。

根據中國足協的數據,目前國內僅一百餘人持有職業級教練證。儘管具備執教頂級職業俱樂部的資格,鄧世俊毅然選擇紮根校園足球,躬身育人已將近三十載。

“每週末打完比賽,所有比賽資料全部會被教練拷貝回去進行分析,週一進行教練員集體分析會,指導這一週的訓練內容。”

“其實就在於認真不認真,”鄧教練如此總結“萬小”搞足球的獨到之處。“我一直說要靜待花開,只有付出很多,才能調出精品。把基層做紮實,10年、20年,像愚公移山一樣,慢慢來。”

“萬小”教練團隊目前有10位專職教練員。這些教練大部分有職業運動員經歷,且全部持有亞足聯C級及以上的教練資格證。

鄧教練介紹,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學校引入專職教練員,即解決了退役球員的工作待遇問題,又能很好提升校園足球的專業水準。

一天轉換三次的場地

每週日從早到晚,28支隊,分幼兒組、高低年級組、成年組,在“萬超”聯賽期間,學校把一塊八人制場地用到了極致。

在一場高年級與成人隊的比賽後,教練們迅速用圍欄把整個場地切分成三塊,參加五人制比賽的六支隊隨即開始上場熱身。根據一位教練介紹,場地還會被劃爲六塊進行後續幼兒三人制的比賽。

而場地上的圍欄其實是公路上常見的“水馬”。經過多年探索,教練們發現這種捆綁起來的“水馬”比普通的移動式足球圍網更好用——方便搬運,不會撞翻或被風吹倒,還能將球反彈以保持比賽節奏的連續。

依靠分組輪轉的上課形式以及高效的場地利用,“萬小”在一塊八人制場地上滿足了每週全校一千多學生上一次足球課,十餘支隊伍進行“四練一賽”的使用需求。

“我們這個場地將會在今年七八月份進行維修,還要把場地擴寬。”鄧世俊說,場地升級以後希望能把“萬超”聯賽繼續做大做強。

圍牆內外的家長

在“萬超”聯賽揭幕戰開始前,球場臨街一側圍牆外早已站滿了觀看比賽的家長們,百餘米的步道上人頭攢動。

圍牆內的場地邊,其實人羣中也有不少家長。張智輝是五年級學生張慕朗的父親,他和幾位隊友的家長在聯賽現場做志願者。

這些家長志願者分爲不同的角色,有的擔任攝影師給孩子們拍照、錄視頻,有的充當助教幫教練帶隊比賽,還有的在場邊做一些擺器材、遞水的保障工作。

教學主任王玲潔說:“家長現在已經和學校形成了默契,他們知道怎麼去幫教練、老師補位。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家長參與孩子成長的過程。”

鄧世俊說,在區政府等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學生們在“萬小”訓練、比賽都不用付費,還能領取免費的足球裝備,因此家長們的負擔減輕不少。

據教練們介紹,隨着“萬超”聯賽的舉辦,曾經週末帶孩子去校外培訓機構踢球的家長們,如今大都讓孩子回到了學校踢比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