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劉琪 韓昱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呈現較爲明顯的企穩回升態勢,物價就業總體穩定、生產需求回升向好、市場主體發展預期改善、金融數據表現良好。

我國二季度經濟形勢如何,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點,繼續鞏固經濟復甦態勢有哪些着力點?對此,《證券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等七位首席經濟學家。

經濟迎來快速修復期

3月31日最新出爐的PMI數據顯示,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爲51.9%,低於上月0.7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爲58.2%和57.0%,高於上月1.9個百分點和0.6個百分點。三大指數連續三個月位於擴張區間,表明我國經濟發展仍在企穩回升之中。

“國內經濟已逐步克服此前疫情的負面影響,走上覆蘇通道。預計二季度經濟將迎來快速修復期。”明明表示。

這一觀點也代表了絕大多數受訪首席經濟學家的看法。

羅志恆預計,二季度經濟有望實現較快增長,GDP同比增速或達7%以上。今年全球經濟“東昇西落”特徵將更加凸顯,中國經濟在強勁的內循環拉動下將穩步增長。

“目前,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和社會有效需求持續積極修復,疊加低基數效應,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達到7%左右。”龐溟表示,預計二季度工業生產、投資、社零等宏觀指標均將出現較爲全面、強勁的復甦和改善。

章俊認爲,二季度經濟在基數效應下同比增速將明顯反彈,但需要更多關注環比增速的走勢。

溫彬分析稱,從環比角度看,考慮到經濟內生動能仍然偏弱,以及5%的增長目標下不會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長將會邊際放緩。

“不過,由於去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情況爲過去一年最慢時段,偏低的基數將會推高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預計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二季度同比增長9.0%。”溫彬進一步表示。

消費有望繼續回暖

3月份的最新數據顯示,零售、鐵路運輸、道路運輸、航空運輸、租賃及商務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60.0%,表明近期居民消費和商旅出行意願增強,相關行業市場活躍度較快回升。

章俊認爲,在一季度經濟企穩和溫和復甦的背景下,消費有望繼續回暖,並且由此前的服務消費轉向大宗實物消費,例如地產後週期相關商品、手機和汽車等消費有望企穩回升。

陳靂表示,消費市場復甦、消費活動的恢復,有利於推動服務業的整體復甦,同時銷售端的恢復也將促進製造業利潤修復與投資回升,進一步帶動失業率的下降與人均收入的上升,從而促進社會整體預期好轉,推動我國經濟良性循環發展。

在龐溟看來,財政政策可以更爲積極主動地開展補貼、優惠,加大對居民消費能力的支持力度,刺激消費者信心的改善和企業的經營預期;貨幣政策可以通過結構性工具在消費信貸領域發力,有效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釋放居民消費需求;繼續重點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和養老服務等潛在消費領域,同時通過加大社會保障和轉移支付、兜牢民生底線、穩定就業、優化收入分配機制等方面的工作,穩住居民收入預期和消費意願,提振消費和內需。

基建投資將保持高景氣度

在消費回暖的同時,固定資產投資也呈現出穩定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3月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0%。受訪專家普遍認爲,基建投資在二季度仍將保持較高景氣度。

章俊表示,在年初以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前置發力的背景下,基建投資有望繼續走強,而高新技術製造業投資的景氣度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2023年海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國內聚焦經濟復甦的情況下,預計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將維持相對高位。”陳靂認爲,外需下滑有可能擾動國內經濟復甦步伐,強化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基建與製造業領域投入,是“穩增長、擴內需”的有效手段。

羅志恆預計,二季度基建和製造業投資將在政策支持下繼續保持較高增速,重點關注房地產銷售、投資的恢復情況。

董忠雲分析稱,目前房地產市場呈現出的亮點值得關注,前兩個月房地產銷售、投資、新開工同比增速的跌幅明顯收窄,反映前期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的調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房地產是決定內需的一個關鍵因素,預計二季度房地產銷售回暖仍具有一定的持續性。”董忠雲表示,但受制於居民已有的債務槓桿水平,房地產銷售進一步大幅攀升的概率較低,預計以溫和恢復爲主,進而帶動整體內需和經濟延續溫和復甦格局。

龐溟認爲,下一階段,可繼續關注房地產銷售端點狀回暖復甦態勢轉化到暢通“銷售-拿地-新開工”鏈條的速度和力度。

年內仍有降準空間和必要

今年一季度,宏觀政策方面動作頻頻。例如,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全面降準落地,預計釋放超5000億元中長期資金;財政政策方面,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每年減負規模預計達4800多億元;各地方也出臺了穩經濟相關舉措,助推經濟運行向好因素增多、市場信心增強。

章俊認爲,考慮到今年我國經濟還處於修復通道中,年內宏觀政策還會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特別是財政政策需要“加力提效”,在穩定投資和改善民生方面發揮更爲積極的作用。

在財政政策方面,明明表示,預計今年將繼續完善稅費支持政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爲企業減負。從財政支出的角度來看,今年將繼續加大對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

在具體着力點上,羅志恆表示,今年新增專項債額度較上年增加1500億元,加上地方債務餘額與限額之間的餘留空間,2023年專項債的理論空間有4.95萬億,有助於擴大基建投資,帶動社會投資。

龐溟認爲,預計二季度專項債發行力度和規模將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做到前置發力、持續發力、精準發力、有效發力,以實現穩基建、穩投資、穩增長和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的統一。

在貨幣政策方面,溫彬預計,年內仍有降準的空間和必要,以增加金融機構低成本的長期資金,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但降息的可能性在下降。同時,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規模有望擴大。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專項債都是穩固經濟復甦的重要抓手,除此之外,還可以充分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作用,吸引社會配套資金進入,共同加大對基建項目的支持力度。”溫彬表示。

羅志恆認爲,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恢復當中,但恢復基礎仍不夠牢固,且面臨全球需求收縮、金融動盪等外部挑戰。一方面政策不宜過度刺激,避免引發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另一方面要呵護經濟平穩增長,貨幣政策更多運用結構性工具,財政政策綜合運用減稅降費和專項債,提振微觀主體信心與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