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的一個下午,轎車行駛在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大道東上,沿着一處水泥小路拐進去,即可抵達一座鬱鬱蔥蔥的柑橘園,一旁的城市鐵路高架橋,將一大片柑橘園割裂成幾個單獨的小塊。

這裏是市場熱炒的所謂新會陳皮“核心產區”東甲村的柑橘園一隅。

突然,小路上駛來了黑色大奔和凱迪拉克,“這是新會陳皮經銷老闆們帶人過來逛柑園了。”新會本地陳皮商人陳老闆在第一財經記者耳邊輕聲說。

近年來,隨着疫情的影響和帶動,新會陳皮泡茶、煲湯成爲人們日常養生的“新寵”,市場上越來越多人加入新會陳皮的銷售大軍。前段時間《狂飆》電視劇熱播,更是讓很多影迷跟着高啓強學喝陳皮茶。

不過,一般消費者要想買到地道新會陳皮,可能需要提前做足功課。

第一財經記者實地前往江門新會走訪調查發現,新會陳皮“道地性”炒作盛行,市場熱衷於推崇“核心產區”一說,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商家炒作的產地概念,與產自其他地域的陳皮品質差別仍有待考究。

此外,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標註新會陳皮產品的年份從新皮到幾十年不等,很多產品也沒有認證或鑑定書,產地和年份都靠賣家自說自話,價格也差距巨大,一般消費者難辨真假。

炒地:“核心產區”爭議

“這裏種植的柑橘賣出50塊/斤高價,市場上一大把人搶着要,而在遠離這裏的‘二線產區’種植的柑橘,即使賣出6塊錢的低價,也無人問津。”3月下旬,站在江門新會東甲村的一座柑橘種植園內,江門當地陳皮種植大戶劉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與傳統農業種植區山清水秀之地不同,這裏的新會柑種植園與居民生活區較近。劉明說,這裏水源也不夠好,同時園內柑樹種植得也較爲密集,其實並不是一塊非常適宜種植新會柑的地方。可現實是,這裏的地塊價格卻被炒得很高,只因爲它地處所謂新會柑種植的“核心產區”或者“一線產區”。

劉明介紹,在民間業內流傳稱,以茶坑村熊(讀作ni“尼”)子塔爲地標,凡是能肉眼看見熊子塔的地方,所產的新會柑格外香甜,陳化最道地。因此,以熊子塔爲中心,方圓半徑內,新會陳皮分爲四大產區,一線產區,包括東甲村、西甲村、梅江村、天馬村和茶坑村五大核心產區;二線產區,則包括三江鎮、南坦、小岡、大澤;三線產區則是雙水、羅坑、古井等地;四線產區,則爲司前、崖西和崖南等地。

“最核心的東甲村的柑橘地年租金炒到3萬至4萬元/畝,國內其他種植柑橘的地方沒有這麼貴的,正常的年租金在1000元~2000元/畝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像重慶、四川、江西那些地方,種植柑橘的地方年租金都是都是200元至300元/畝。”劉明說,新會的柑橘地產區基本以村莊爲單位。

最近,在西甲村剛拍到的柑橘園地塊前,陳老闆指着面前的一塊裸露的黃土地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這是今年第一季度,家裏剛拍的一塊柑橘地,“年租金是3.5萬元/畝,我們家和別人家一起拍下,自家佔10畝,共計35萬元,押一付一,已付了70萬出去。”

這塊柑橘地目前正裸露在外,早期種植的老柑橘樹已被砍伐,“今年還不能種植,需要再養一年土地,讓它充分吸收空氣養分,另外新種植的柑橘,短期3年內結的果還不能食用,要全部摘掉丟棄,到第四年才能收穫。”陳老闆說,也就是說,還未結果的情況下,4年光土地租金成本就要投入140萬左右。

另外,劉明介紹,近年來在新會從事新會陳皮產業的人越來越多,導致當地“核心產區”的柑橘地價格猛漲,“目前梅江村的柑橘園年地租價格也漲到2萬元至3萬元不等,而天馬村土地租金也差不多到上萬元。”

在劉明看來,目前所謂新會陳皮種植“核心區”、“功能區”,其實是屬於大家炒作的一個概念,“新會陳皮‘核心區’這種說法官方並沒有認定,這只是民間說法。官方一直都是在推新會陳皮,並不會做這樣的事情,因爲一旦推出所謂的種植‘核心區’等區域,就會搞得新會陳皮市場非常擠兌,導致大家都瘋狂的搶‘核心區’的柑橘資源。”

產自“核心產區”的陳皮一定最好嗎?業內卻並不這麼認爲。劉明表示,之所以大家如此推崇所謂的“核心產區”一說,主要還是過去這裏的土壤、水質較好,“過去這幾個產區都是衝擊平原,土壤含有大量豐富的營養價值。”

劉明稱,東甲、西甲、梅江、天馬和茶坑這些地方過去都是小村莊,村之間的界限並不明確,有些是以兩三米的小路或者小河爲界,所以沒有辦法說明這個村種植的新會柑比另外一個村好。

第一財經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現時的所謂新會陳皮“核心產區”的土地,隨着城市化發展浪潮,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種植區域被高速橋、新建的房地產開發樓盤給瓜分。

沿着新會區的啓超大道往北走,來到與銀鷺大道交匯處,高速公路橋以及深湛鐵路橋墩之下,一塊綠油油的柑橘園映入眼簾。車水馬龍之下,一片面積並不大的田地裏,綠油油的柑橘樹正茂盛地生長着。百度地圖顯示,這裏是天馬村所在地,即新會陳皮所謂的“核心產區”。

雖然市場上熱炒所謂“核心產區”的概念,但多位業內人士認爲,即使是來自上述所謂的“核心產區”的柑橘,開出的柑皮所做出的陳皮,也不見得質量就真的上乘。

在新會區,一般種植的是茶枝柑品種。在劉明看來,新會茶枝柑這個品種,不同產地種植出來可能有一些區別,“比如說在新會同一塊地耕種,不同的人去栽種、施肥以及日常管理,種植出來的柑皮品質都不一樣。”

“有的人喜歡經常施有機肥,還有的人喜歡施化肥,兩個人在同一塊地,同一個品種種出來,陳皮質量也肯定不一樣,就像我們種蔬菜,拿一些農家肥種植的蔬菜,與一些完全用化肥或者溫室大棚種植出來的蔬菜,味道也完全不同。”劉明表示。

事實上,商家宣稱新會陳皮來自所謂的“核心區”,還無法分辨真僞。江門市農業系統下屬的一位科技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整個新會陳皮產業還存在兩大難題,“一個是場地鑑定,(另)一個(是)年份鑑定,大家現在都還處於不斷努力的過程。

上述科技專家表示,如果同樣是圈枝柑的新會柑品種,種植在所謂“核心區”東甲村或者非“核心區”三江鎮的柑橘產出的新會陳皮,二者分辨則沒那麼簡單。

稀缺:年份越久越貴

第一財經記者在新會當地採訪瞭解,新會陳皮是要求在新會貯存陳化3年以上而來,隨着加工以及逐年損耗,成本增加,陳皮價值愈高。

家住新會西甲村的陳老闆近年來成爲當地的新柑農,加入了陳皮產業的經營行列。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陳老闆的父輩就開始種植柑果,“聽父親說以前基本家家種植,每家少則幾畝,多則十幾畝,但並未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畢竟這一農產品並不賺錢。每年開出來的柑皮僅供家裏自己食用,我從小就喫家裏種的陳皮,煲湯、泡茶已成爲本地人的習慣。”

在新會陳皮產區西甲村內,一位陳皮種植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年的11月至12月,當地人家都會在柑橘園內採摘新會柑,並進行現場開皮,選擇天晴天氣曬皮或晾曬,再自然陳化。其間,柑皮要經歷新會溼熱、溼冷交替變化的地方性氣候,這對新會陳皮品質的形成至關重要。

“在我們當地,一般都會將陳皮存儲在家,並經過年年翻曬,達到十年或者二十年標準後再送親友。”陳老闆說。

作爲藥食同源的品種,不同年份的新會陳皮有不同的功效,總黃酮是新會陳皮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業內人士介紹,陳皮貯存時間越長,總黃酮含量會越高,這就造成年份越久遠的陳皮,價格也較高。

劉明表示,陳皮陳化過程中,儲藏成本加上人工成本,以及陳皮本身隨着年份而增長的營養價值,大約每年升值20%,因此年份越長的新會陳皮,自然價格也越高。

“在新會本地,正宗的10年陳皮基本不低於3000塊錢,20年的陳皮基本不低於上萬元。”劉明說,如果再加上其他成本的話,價格只會更高。

據新會陳皮經銷商吳女士介紹,該公司10年份的圈枝柑新會陳皮售價是在3680元/斤,嫁接柑2580元/斤,“我們已經是接近成本價了,如果遠低於我們這個價格,顯然很難保真。”

據江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1年2月發佈的《地理標誌產品 新會陳皮》(江門市地方標準DB4407/T70—2021)文件顯示,陳化年份指以年份表示的陳皮陳化度,說明產品達到相應等級的陳化水平。

“十年自然陳化的新會陳皮,自然是要貯存十年。”劉明說,如果一位剛入行的陳皮經銷人士,真正囤積一大批陳皮自然陳化,等到十年或者二十年後再出貨,會佔用一大筆資金,一般企業難以承受,“因此現在比較少人這麼幹,畢竟大家都想着如何賺快錢。”

近3年來,新會陳皮柑果售價兩級分化,據新會本地的陳皮老闆劉明介紹,在所謂的“核心產區”東甲、西甲、天馬等村,新會柑果售價在15元/斤至50元/斤左右;而在非“核心產區”,新會柑果售價則僅有6元/斤至10元/斤。

多位新會陳皮銷售商表示,一般是20斤新會柑橘果才能開出1斤柑皮。據此初略計算,“核心產區”的新會柑皮1斤成本在300至1000元;非“核心產區”的新會幹皮1斤成本在120元至200元。

“還未進行陳化處理的新會柑皮初始成本價,就到了這麼多,那網上賣的幾十塊甚至幾百塊一斤的十年、二十年陳皮那些算什麼?”劉明反問道。

真假:年份產地難辨

與價格居高不下並存的,是電商市場上不乏以次充好的亂象。

第一財經記者在淘寶、抖音商城等購物平臺上看到,在輸入“新會陳皮”後會出現衆多產品,這些產品裏面有標註“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等各種年份,進入產品頁面後,會有詳細的介紹,但是商家所標註的年份真僞難辨,一些商家更難以提供具體的證明,最多隻能說提供檢測報告,而檢測報告一般只是證明產品合格,至於年份是不是如商家所標註的那樣,消費者更是難以辨別。

在抖音商城上,一家店鋪打出“15年整片老陳皮”,600克券後價只要45元;一家名爲“百年辰益”店鋪,打出“正宗17年的新會老陳皮”券後價394元。而在淘寶平臺,類似價格低廉的新會陳皮也是屢見不鮮。

在某電商平臺上,按銷售排名前位的“新會陳皮”產品,產品標註是“十五年新會陳皮正宗老陳皮”,但是當第一財經記者詢問是否能提供十五年陳皮認證的資料時,店家一直沒有回覆。

除了年份難辨,標註新會陳皮的產品,是否產自新會也是讓不少消費者難以辨識。在線上店鋪不少標註“新會陳皮”的產品,難以提供產地證明,同樣,在線下實體店走訪時,不少店家雖然也一再強調是地道新會陳皮,但是也難以提供實質性證明。

“在網上有半斤或者1斤幾十塊的新會陳皮,那估計是用廣西、貴州等地的柑橘皮,這類皮就是加一點添加劑,讓陳皮的顏色看起來更深一點,製作的速度也很快。”在新會區的一家陳皮產業店內,陳皮商人李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李剛最近十分忙碌,由於生意火爆,他一直忙着給客戶打包發貨。李剛家族都是經營新會陳皮生意,隨着近年來疫情的加持推動,喝陳皮的人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也越做最大,最近出貨量也很大。

李剛店裏10年新會陳皮價格是在200多元/斤,他坦言,這類陳皮都是工藝製作的速成陳皮,“工藝皮就是不經過自然晾曬,直接設定好溫度,不斷地翻轉,使得柑皮充分乾燥,通過反覆高溫高溼的處理,使一年的新皮達到老皮的顏色,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做出外觀看起來像是10年份甚至20年份的‘新會陳皮’。”

另外,劉明也表示,目前網上賣的所謂的100塊或者200塊/斤的“十年(份)新會陳皮”,有的也是這種工藝皮。“有的商家甚至直接用沃柑皮製作,1塊錢/斤的沃柑,20斤果做1斤皮的情況下,原料成本20元。”劉明說,通過不斷烘乾、高溫、高溼的環境下處理,很快就可以做出十年新會陳皮的品相和氣色,電商銷售量很大,利潤在100%以上,基本是暴利。

“自然陳化的陳皮每年的外觀和口感會發生變化,但現在科技也發達了,製作工藝五花八門,有的不法商人可能在一兩個月內就能做出10年甚至20年的新會陳皮外觀,而口感卻不能完全做出來。”劉明說。

第一財經記者還調查發現,隨着陳皮的養生保健功能深入人心,近年來做新會陳皮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自己隨便註冊一個品牌,都可以從事新會陳皮銷售經營,行業准入門檻較低。

“目前很多主流電商平臺的很多門店,大家自己註冊一個品牌之後,然後線下發貨基本選擇在新會區,我們來給他們代發,只要把產品包材寄過來,我們再進行灌裝打包並進行代發貨,這樣讓網購客戶在下單的時候看起來是‘原產地發貨’,顯得更真實。”李剛說。

另外,目前新會陳皮的生產標準沿用的是食品食品生產許可標準“SC”。“網店商家選擇新會本地陳皮經銷商,選擇我們可以免去註冊‘SC’證。”李剛說,客戶也基本可以不用操心生產環節。

而多位種植戶主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他們種植園邊上,打出的“某某種植園”、“某某莊園”也是替客戶打的廣告,“一般網店頁面詳情裏面貼出的帶有品牌‘原產地種植’的戶外名稱牌,其實是我們給客戶打的廣告,這個種植園並不是網店商家的,他們只是採購過我們的柑果或者柑皮而已,基本不參與種植環節。”

(應受訪者要求,上述劉明、李剛爲化名,實習生王可一對本文亦有貢獻)

更多新會陳皮產區實地調查可戳:實探廣東新會陳皮產區:《狂飆》帶動淡季銷量增長,外地資本湧入投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