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壇初代大魔王,世界冠軍鄧亞萍的比賽,球迷們都看過了吧,但鄧亞萍所寫的名著《心力》你們看過了嗎?

在賽場上,鄧亞萍並不是靠自己的巨大的身體優勢來贏得比賽,恰恰相反,可能從身體這方面來看,鄧亞萍從來就沒有優勢,這反而是她的劣勢。

就是她擁有強大的心勝能力,也就是她說有一顆大心臟。在她職業生涯裏,榮獲四枚奧運金牌,十八次世界冠軍

球友們知道嗎?其實在中國乒乓球隊挑選隊員參加國際比賽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公式,就是實力:技力×心力。

技力就是一般理解的技戰術水平,包括力量,速度,反應等,心力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素質,具體來說包括抗壓能力,發揮的穩定性,自信心等。

有比賽經驗的球友都知道,其實在技力和心力兩者中,心力是經常被嚴重低估的競技能力。

有請林高遠發表一下意見可否?繼續往下看

《心力》就是一本能系統地指導球友們在實際乒乓競技比賽中如何調整自己的"實戰型"讀物

1996年的奧運決賽是鄧亞萍記憶最深刻的一場比賽,那是一場大逆轉,可以說是奠定了鄧亞萍乒壇第一人地位的一場重要賽事。

這場女單決賽,鄧亞萍的對手是狀態正佳的中華臺北隊的運動員陳靜,此前他在半決賽中乾淨利落的3:0獲勝,可以說是氣勢如虹。

而鄧亞萍早在1992年已經拿到了奧運冠軍,這次志在衛冕,外界期望很高,所以壓力也非常大。

這場比賽是五局三勝制,開場兩局,鄧亞萍狀態很好,接連拿下,眼看離冠軍就差一步,此時轉折點來了,結果第三局最終打成了20:22,鄧亞萍輸掉了關鍵分之後,第四局連續再輸,原本2:0領先的大好局面被追成了2:2平手。

這場比賽也是鄧亞萍離"心態崩了"最接近的一次,但最終的結果是鄧亞萍在決勝局中徹底反彈。

在最後一局,鄧亞萍用21:5的大比分乾脆利落地終結了這場比賽。值得球友們注意的是,在逆勢翻盤前的短短几分鐘,鄧亞萍究竟是如何做到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呢?注意往下看(乾貨)

在《心力》裏鄧亞萍談到:"當時自己只做了很簡單的一件事,就是一個"摁球檯"小動作。

其實在當時鄧亞萍瀕臨崩潰之時,第五局幾乎每一個發球的回合前,鄧亞萍她都會用手摁三下球檯。

就是這個小動作的過程中,鄧亞萍迅速從上一個球的得失中走出來,不去聽觀衆的吶喊,也不去想和陳靜有幾分差距。

隨着這個小動作,給自己一點時間緩衝,去想下一個球的策略,去仔細而敏銳的觀察對手。

最後這一局,鄧亞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這個小動作,每次都在清空之前的失誤和成功,讓自己重新專注到新的一球上。

當回到比賽本身的專注,不去反覆想剛纔發生的失誤,不去想如何衛冕奧運冠軍,就是這樣鄧亞萍以21:5大比分碾壓陳靜,最終贏得了勝利。

這個小動作其實就是一種思維阻斷的行爲。

思維阻斷,這是在於通過轉移焦點來讓自己在很短時間內全神灌注地,做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清空你的腦袋,也就是說主動的走神,然後才能重新恢復自己的注意力。

鄧亞萍在關鍵時刻及時調整過來,往往不是他的專注力,而是她的走神能力

很多球友經常在業餘比賽時候往往不是輸在不夠專注,而是輸在"想太多",所以我們要學會要在正確的時候,及時放空自己的大腦。

看了鄧亞萍名著《心力》後,分享幾種具體調整自己的方法:

第一,重點不在於你對自己說什麼,而在於你對自己做什麼,一定要落實,做出一個具體的動作。

第二,這個動作要提前準備,是刻意設計好的,便於在關鍵時刻能輕鬆做到

第三,這種思維阻斷的動作,最好是你提前已經演練過,已經成了你的習慣。

最後總結一下關於調整心態的兩個關鍵技巧:第一,其實面對失誤最忌諱的就是反覆提醒自己冷靜,同時注意力卻深陷其中。

第二,真正的贏家,會及時用思維阻斷的方法,找到一件可以短暫分心並且全新投入的事情,主動給自己創造一個走神的時刻。

最後我還是推薦廣大球友們去閱讀,鄧亞萍名著《心力》,因爲實力不等於簡單的能力積累,心力不足就難有匹配實力的表現。

其實球友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處處有壓力,意志力時刻都要經受考驗。怎麼破?《心力》或許會給到你們意想不到的認知和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