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卻呈現了另一番景象。

韓系車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快速增長。據外媒報道,綜合韓國五家整車廠商發佈的3月銷售業績,韓系車全球銷量同比增長19.2%。其中,本土市場銷量爲14.1萬輛,同比增長26.8%;海外市場的銷量爲52.9萬輛,同比增長36.7%。

一直以來,以現代汽車集團爲代表的韓系車在全球市場上位居前列。2022年,現代起亞集團全球銷量達684.5萬輛,僅次於豐田(1048.3萬輛)和大衆汽車(848.1萬輛)之後,這是現代汽車集團首次在全球銷量中排在第三。此外,在美國市場,現代汽車集團份額首次突破了10%,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也高達9.4%。

相較於歐美車企,韓系車造型較爲時尚,同時油耗和價格相對低,在經過長期經營後,性價比優勢下韓系車在歐美市場較受歡迎,形成良好的口碑。

然而,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卻呈現了另一番景象。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2月,韓系車累計銷量爲4.9萬輛,同比下滑33%,韓系車的市場份額不足2%。

韓系車從2017年開始走向下坡路。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是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兩大主體。2016年,北京現代的年銷量突破了100萬輛,而2022年北京現代的銷量僅爲26萬輛。起亞2016年的銷量達到65萬輛,去年銷量則不足10萬輛。此外,韓系合資車企東風悅達起亞的中方合作伙伴東風集團已經在2022年退出。

過去多年來,韓系車的標籤性爲高性價比。但隨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和主流合資品牌價格的下探,韓系車的市場份額被擠出。另一方面,韓系車在電動車領域相對被動。

值得注意的是,二線合資品牌在2017年後開始逐步衰退,包括廣菲克、長安鈴木、東風雷諾等已經撤資或者倒下。信達證券發佈的一份研報顯示,2015-2022年,國內乘用車呈現出自主品牌份額提升,德日系車企份額相對穩定,美、韓、法系車企份額顯著下降的局面,其中自主品牌份額由37.2%增加至47.2%。

自主品牌在電動化領域的發力加速了市場結構的重塑,這導致電動化轉型遲滯,產品力下降的合資車企,受到新能源及自主品牌燃油車的雙重擠壓。

業內認爲,韓系車企沒有根據市場的變化在戰略及車型上進行創新,且國產化進程較爲緩慢,同時此前幾年推出過多雷同的車型,導致其在營銷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同時,無法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這使北京現代一度錯過自我革新的機會。

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吳周濤去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整個市場關注度的下降是影響北京現代未來發展最核心的因素,未來發展的核心一是重構產品研發體系,二是向智電化轉型,三是調整營銷渠道。

按照計劃,今年北京現代將引入全新電動車品牌,聚焦15萬~30萬元區間電動車,未來2~3年將引入4~5款電動車產品。吳周濤認爲,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北京現代將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達成市場佔有率3%左右,年銷50-60萬輛,重回主賽道。

起亞近期也發佈了中國新能源戰略,計劃到2027年在中國推出6款電動車型,到2030年,實現電動車型年銷量18萬輛的目標。

“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困局,將不可避免地持續一段時間,韓系品牌也只有逐步走出傳統市場,提升品牌價值,推出中國市場專屬車型,增加在中國的研發投入,才能夠走出目前市場困境。”韓國汽車工業協會通商合作辦公室負責人權五燦(音譯)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能否在新能源汽車(NEV)轉型方面獲得成果,將成爲決定韓系品牌在中國市場成敗的重要一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