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這是4月5日在瑞士日內瓦拍攝的世貿組織總部外景。

新華社記者

連 漪攝

最新《全球貿易展望與統計》報告顯示,儘管2022年秋季以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有所上調,但全球貿易增長仍將保持低迷,預計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長率將下滑至1.7%。展望2024年,貿易增長將達到3.2%。

4月5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發佈最新《全球貿易展望與統計》報告。報告顯示,儘管2022年秋季以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有所上調,但全球貿易增長仍將保持低迷,受俄烏衝突、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貨幣政策收緊和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等因素的拖累,預計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長率將下滑至1.7%,低於2022年的2.7%以及過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

貿易增幅預期下降

報告指出,今年全球貿易增幅預期被拉低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四季度全球貿易大幅下滑。2022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長2.7%,低於WTO10月份預測的3.5%。具體來看,前三季度同比增長4.2%,四季度同比下降2.4%。導致這種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此外,多國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也給貿易復甦帶來阻礙。

不過,2.7%的增長率符合WTO在去年3月份俄烏衝突初期預測的2.4%至3.0%範圍,並且遠好於最悲觀的情況。與此同時,2023年貿易增長1.7%的預測也高於去年10月份1.0%的預測值。報告提到,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是其中關鍵因素,預計該舉措將釋放消費需求,進而促進國際貿易。此外,歐洲GDP增長預期上調了0.7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將刺激歐盟內部貿易,預計2023年歐洲出口將增長1.8%,高於此前預計的0.8%。

分地區來看,去年貿易增長最快的是中東地區,進口和出口分別增長9.4%和9.9%,增長率最低的獨聯體國家進出口分別下降13.5%和4.9%,不過報告預計該地區2023年進出口將得到反彈,分別增長14.9%和2.8%。

分商品來看,去年能源貿易同比增長61%,是增長最快的板塊,這也反映了能源價格的上漲。農產品和製造業產品貿易分別增長11%和7%。同時,隨着疫情影響逐漸減弱,2022年服務貿易恢復迅速,同比增長15%,其中旅遊業反彈了79%。報告提到,作爲最大的出境消費國,預計中國將在2023年有力帶動區域和國際旅遊。

加強多邊貿易合作

報告估計,按市場匯率計算,2023年全球GDP的實際增長率爲2.4%,其中亞洲地區增長最快,預計全年GDP將增長4.2%。WTO總幹事恩戈齊·奧孔喬-伊維拉表示,“貿易仍是增強全球經濟韌性的力量,但2023年貿易將面臨外部因素的壓力。各國政府應避免貿易碎片化,在引入貿易限制政策方面保持克制”。她表示,長遠來看,投資多邊貿易合作將有利於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WTO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奧薩表示,新冠疫情的持久影響以及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影響2022年貿易和產出的主要因素,2023年可能同樣受到波及。“發達經濟體持續加息也加劇了銀行系統的脆弱性,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導致更廣泛的金融不穩定。”他提醒道,未來幾個月,政府和監管機構需要對金融風險保持警惕。

展望2024年,報告預計全球GDP增長將回升至2.6%,貿易增長反彈至3.2%。但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糧食供應衝擊以及貨幣緊縮可能帶來不可預見的影響,這一預測比正常情況更加充滿不確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