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過去三年,跨境電商經歷了非常規的高速發展,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平穩回落,2024年中國跨境電商或將回歸正常商業邏輯,帶動新一波投資熱潮。

隨着跨境電商成爲近幾年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業態,中小跨境電商企業乘着這艘劇船穿越風浪,成爲逆勢增長的焦點。但發展過快,也很可能帶來資金需求的脫節。

據FundPark中國區總裁霍昊揚表示,對於剛剛開始的2024年,很多跨境電商企業的增長意願非常明確,甚至他們的發展規劃還挺激進,至少達到200%的增長。面對發展是資金需求,很多企業在信貸市場都加了槓桿。

該如何看待這些迫切的資金訴求?2024年,行業如何突破跨境電商中小企業貸不到款的難題,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快速走向更有競爭力的角鬥場。FundPark(豐泊國際)聯合創辦人及執行董事莫招傑、FundPark中國區總裁霍昊揚作爲行業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對鈦媒體APP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融資難題

疫情以來,全球貿易面臨的挑戰不斷增加。在全球貿易經濟下滑的背景下,跨境電商呈現逆勢增長的態勢。不僅成爲全球貿易增長的動力,也成爲中國重要的增長路徑之一。

據海關測算,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增長15.6%。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增長19.6%;進口5483億元,增長3.9%,參與跨境電商進口的消費者人數達到1.63億。

隨着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靈活、高效的跨境電商成爲大量傳統工貿企業轉型和走出海外的首要選擇。

然而,在跨境電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後,隱藏着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的融資貸款困境。

由於涉及國際貿易,跨境電商擁有業務複雜、倉儲難度大、物流效率低、資金回收期長等問題,且中小型企業普遍輕資產運營,具有內部制度不完善、財務數據不健全、業務總量小的特點,難以通過銀行進行擔保或抵押融資貸款。

FundPark(豐泊國際)聯合創辦人及執行董事莫招傑的跨境創業經歷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2010年,莫招傑和幾個合夥人在華強北成立一家跨境電商企業,銷售手機及相關電子產品到香港和其他海外地區。但隨着業務增長,海外備貨帶來的資金壓力不斷加大。

莫招傑開始不但探索能夠獲得融資貸款的各種方式,但很快他們發現,“無論是國際銀行還是內地銀行,對於中小企業都是愛莫能助的狀態。他們也看到了中小企業的潛能,也很想幫助我們,但是在監管、風控等各種綜合因素考量之下還是無法做(跨境電商中小企業貸款業務)。”

舉例來說,服務一個騰訊企業和服務一箇中小企業,在審批額度和花費的時間、精力等成本方面相比較,銀行自然更偏向於大型客戶。

爲什麼跨境電商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難以得到銀行和傳統金融機構的幫助?據FundPark中國區總裁霍昊揚對鈦媒體APP分析指出:

痛點一:跨境電商中小企業很難有固定資產,或者很難有合規的能夠抵押擔保的資產。通過他們在線運營的數據資產轉化爲可借貸的資產。這是他們的痛點之一。

痛點二:傳統意義上的銀行,評估授信更多是審覈企業的經營狀況、資產負債表等、老闆個人的低價擔保情況等。中小企業的透明度沒那麼高,假設一家中小企業去銀行貸款,它的審計報告大概率是一年多以前的報告,不能完全顯示中小企業現在的財務狀況。

痛點三:這些企業對於資金的使用沒有做很好的梳理。原來做生意更傾向於有多大的資金,做多大的生意。很少想到通過資金槓桿或者其他方式解決融資難題。中國企業還沒有這種思想概念。

在傳統銀行的風控邏輯之下,需要貸款融資企業有足夠的抵押物以及足夠的歷史數據、審計報告做到風險把控。所以,跨境電商企業“融資貸款難”的根本原因是銀行的風控能力、效率、數據能力、數字化系統等與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難以匹配。

“跨境電商發展的時間較短,傳統銀行和金融機構不能非常理解和了解行業發展的重要節點。在對行業瞭解不透徹的情況下,設計金融借貸的風控模型很難完全匹配賣家的需求。比如靈活性上、審批時效上,整體額度方面等,很難第一時間滿足中小企業的業務發展需求。這就是爲什麼銀行、金融機構或其他類型的金融企業很難匹配跨境電商業務的系統。”霍昊揚說道。

經歷海內外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數次碰壁之後,莫招傑和他的合夥人決定自己成立一家用來滿足跨境電商中小企業的融資貸款需求的企業,也就是FundPark。

在成立的8年時間裏,莫招傑和他的夥伴一直都在研發匹配跨境電商企業的專有風控模型,直到2023年第四季度才完全實現盈利。

據莫招傑和霍昊揚表示,FundPark通過數字資產評估做融資貸款。數據資產包括企業在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物流企業、支付平臺等最新的經營數據表現,綜合商流、物流、資金流360度去觀察企業,具體包含動銷、廣告投放、週轉率、現金流數據、進出口貨物質押等。審批以及放款的速度是以分鐘計算的。

市場瞬息萬變,跨境電商行業尤其如此,在缺少質押物,依靠數據支撐放款決策的時候,如何保持信貸模型跟上市場快速的步伐,甚至是走在信息變化的前列。這對莫招傑和霍昊揚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這也是很多銀行和金融機構無法更進一步的原因。

“如何去保證我們的數據公式處於最新最前沿的武器,我們內部在不斷的迭代和學習,我們每天都會去看行業的動態,會深入到客戶裏面,深度瞭解他們對於平臺的看法。”霍昊揚說道。

金融滲透率低

在跨境電商規模迅速擴大的時候,跨境電商金融業務卻發展很慢,大部分參與者淺嘗輒止。

據公開數據表示,全球貿易融資缺口高達2.5萬億美元。而在跨境交易中,金融滲透率還是比較低。

根據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發布《2023年跨境電商行業數據報告藍皮書》顯示,跨境電商屬於快速週轉的行業,對資金的需求頻次較高,而絕大多數企業的融資渠道還是以民間借貸和公司抵押爲主,通過正規渠道向銀行借貸的比例僅有12%。

這一數據如此低,除了“借錢難”,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目前跨境電商金融業務主要包含倉單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轉讓融資、以及利用大數據風控模型進行融資等三種方式。

倉單質押主是指利用企業產品的存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倉儲公司出具的倉單爲質押標的,向相關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相應額度的貸款。但是衆多中小跨境企業由於進口貨物較少,保存隨意,沒有形成或者形成的倉單不標準,不被金融機構認可。

應收賬款轉讓融資則主要以爲電商巨頭供貨的企業爲主,通過供貨協議、倉單憑證、平臺賬期進行融資。問題在於大部分跨境中小企業屬於自採自銷。

過去數據風控模型往往是基於電商平臺、物流企業等單一體系內形成的融資平臺,實際解決電商企業的資金需求方面非常有限。

對此,霍昊揚表示,“不同的進口出口平臺在做(融資貸款業務),他們更多的把金融理解爲一個拓展客戶、海外買家有效的工具。有了這個工具,更多的商家會更願意把貨放到海外倉,幫助賣家的現金流做很好的週轉。”

一方面是金融機構爲跨境企業提供的資金貸款等本身帶有各種限制條件,不能完全滿足跨境電商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跨境電商領域內造假事件頻發,如商品造假、倉單造假、應收賬款造假、營業流水造假等,也使得部分金融機構望而卻步。

跨境電商行業金融滲透率不強原因,除了現有的金融機構的模式問題,據霍昊揚分析還有三個方面:

第一,跨境電商的中小企業沒有槓桿的概念。“有多少錢,做多大的生意”,缺乏使用槓桿資金盤活市場的理念。

第二,整個跨境電商業態瞬息萬變,一年之內,很多企業已經從一個戰場轉向開拓另一個戰場。高速變化過程中,企業對於新事物比較保守,趨於觀察狀態。

第三,第三,服務的內容要與跨境電商的需求相匹配,服務需要不斷完善迭代。比如,如何找到電商企業運營中的痛點,來指引他們發展。

跨境電商金融玩家稀缺,不少跨境電商的中小企業還嗷嗷待哺。

舉例來說,當一家傳統品牌代理企業想要轉型爲跨境電商的時候,往往做品牌代理缺乏競爭優勢,尤其是在市場越來越卷的情況下,如何研發自己的品牌、做海外營銷推廣等,打造新的增長曲線,這些都需要資金投入。

“在整個跨境交易的過程中,交易額是數萬億美金的級別。從傳統金融的角度看,金融的滲透率大概有百分之十幾,這個資金需求市場在千億級別以上。比如說亞馬遜的品牌商家有50萬個左右,還有其他沃爾瑪、蝦皮等大大小小不同的跨境電商平臺裏面所覆蓋的商戶,據我瞭解至少是百萬級別的羣體,他們整個GMV均值非常巨大。如何引導他們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用,利用外部資金帶動企業的中長期發展。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霍昊揚對鈦媒體APP說道。

2024年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增長意願更明確

2021年疫情爆發,跨境電商經歷了飛速發展。據海關統計,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五年來增長近10倍,佔外貿的比重由2015年的不到1%增長到2021年的4.9%。

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1.62萬億元,增長25.7%。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1.92萬億元,增長18.6%。2022年,這一數據首次突破了2萬億元,達到了2.1萬億元。與2021年相比僅增長了7.1%。

隨着物流費用迴歸理性價格,2022年開始中國跨境電商逐漸恢復平穩。從全球電商市場的情況來看,近幾年,全球受到宏觀經濟不景氣、高通脹、區域性政治動盪等因素影響,全球電商發展被催化的同時競爭亦日趨激烈,增長放緩已成爲新常態。

“2023年是一個平穩自然增長的過程。品牌型的或者有產品力的企業發展地更好。中國跨境電商的出口額逐年增長,對2024年或者未來是非常利好的趨勢。當前,東南亞、一帶一路等市場處於高速發展中。但從總量來看,歐美還是主流。歐美大盤在沒有太大的變化情況下,到2024年還是會比較平穩。”霍昊揚對鈦媒體APP說道。

2023年,TikTok、Tume開始試圖分食美國主流市場。在Tume的9塊9全球包郵及90%off的銷售方式,像亞馬遜這樣的平臺也被大量分流。

對此,霍昊揚表示,“從整個跨境電商的角度來講,我覺得肯定是好事。大家不斷的拓展新的銷售方式和路徑。從商業邏輯本身來講,個人認爲這種方式,可能不一定會特別長久,但是它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會變成另外一種形態,如國內的拼多多,通過流量的紅利之後也會做其他商品的正常售賣,變成一個大家願意購物的平臺。”

他表示,去年和今年所有人都在瞭解TikTok的發展,所有人都認爲是一個新的增長曲線、新的機會。FundPark接到的相關諮詢也非常多。從成本的角度、未來銷售的角度,市場還會繼續增長,同時渠道也越來越豐富。新渠道的拓展新興的消費羣體,賣家在產品上也會研發和拓展匹配直播、短視頻帶貨的商品,所以整個增長向好。

不過整體向好中,也有不少跨境電商賣家從銷量到利潤都在下降。《2023年跨境電商行業數據報告藍皮書》中有數據顯示,2023年有31%的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賣家營收保持正向增長,但也有25%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還有超過七成賣家盈利情況未達預期。

對此,“個別一些賣家銷量下滑,他們應該思考一下是否應該重新做產品佈局,比如更加註重品牌化,增強產品競爭力,從中長期發展的角度,防止別人來卷你。很多跨境電商中小企業已經認識到傳統的垂直業務不是長久之計,並且很難去殺出來一條血路。你能便宜別人還能便宜,你有這個產品,別人也可以卷這個產品,所以你只能是不斷的迭代和優化自己的產品力,纔能有機會去做更好的跨境電商的生意。”霍昊揚對鈦媒體APP分析到。

對於剛剛開始的2024年,霍昊揚還觀察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2024年我們看到很多跨境電商企業的增長意願非常明確,拿了相對高的貸款額度去做2024年的發展規劃,而且他們發展規劃還都挺激進的,就不是一倍的增長,至少是兩倍的增長,200%的增長。”

爲什麼他們這麼有信心?霍昊揚表示,“在商品有能力賣得更好的情況下,物流、售價都在飛速上漲,但是對歐美的消費者來說還是可以接受商品價格。因爲並不是單個企業,而是整個市場都在漲。海外人羣的消費能力、購買中國商品的意願還是存在的,這是支撐我們認爲這個行業會有發展的核心點。”

他認爲,大環境之下,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還會存在,但是某種程度上很多企業願意拉高槓杆,2024年可能會出現“好的越好,差的越差”這樣兩極分化的情況,符合經濟學上的馬太效應。

“世界變化越大或是行業變化越大,更有利於中小企業尋找機遇。因爲在變化中間,相較於大企業,中小企業的反應能力、活力、策略反而更容易取得成功。”莫招傑也對鈦媒體APP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貸款方式,VC機構對於跨境電商的態度變化對於企業資金需求的影響。2019年巔峯時期中國跨境電商融資總額一度高達230.8億元,同比增長129.19%。此後一路下滑。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融資總額207億元。2022年融資總額62億元,同比下降70.15%。

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融資總金額僅有20.3億元,同比下降67.26%。

隨着賽維時代等跨境企業的上市,2023年投資機構逐漸恢復了對於跨境電商有機會做合規化IPO的邏輯,開始躍躍欲試。但是真正出手的並不多。

“2023年看項目的很多,2024年可能是發力年。在投融資方面,投資人還是很活躍地去尋找出海企業。我們能感覺到投資人的熱度。” 霍昊揚表示。

投資熱度的再次迴歸,或許預示着2024年跨境電商將是熱鬧非凡的一年。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楊秀娟,編輯|房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