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任命

1987年11月2日,中國共產黨十三屆一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鄧小平在會前提出了辭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請求。全會經過慎重研究後,同意了鄧小平的請求,但還是選定他擔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鄧小平要繼續履行他的責任,而對時任總後勤部部長的洪學智來說,腦子裏就一個想法——解甲歸田,回家養老。

畢竟,他當年已經74歲了。

然而十幾天後,事情突然有了變數。

11月18日上午,洪學智來到鄧小平位於景山後街的家中開會。

文章圖片1

和出席人數衆多的十三屆一中全會不同,這是一場極少數人蔘加的小型會議,來的人無一不是軍中的高級將領。除了洪學智這個總後勤部部長,還有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海軍司令員劉華清等人。

大家都坐下後,鄧小平指着洪學智、劉華清問楊尚昆:“他們兩人的命令下了沒有?”

楊尚昆回答:“下了,正在幾個老帥那裏傳閱。”

正在洪學智和劉華清一臉疑惑時,鄧小平解釋道:“軍委已經決定,由你們擔任軍委副祕書長。”

這個突如其來的任命令洪學智頗感意外,當自己正興致勃勃地計劃要頤養天年之際,居然被鄧小平一紙命令調到了中央軍委,相當於職務還在往上升。

見他們不解,鄧小平指着劉華清和洪學智對衆人說:“軍隊要實現現代化,就要從裝備抓起,調你們來,就是抓現代化,抓裝備。”

會議結束與大家分別時,鄧小平與在座各位將軍都合了影。要與洪學智合影時,鄧小平竟一把拉住他說:“洪學智同志,來,靠近一些,請到我身邊來。”

文章圖片2

洪學智走到鄧小平的沙發旁邊,挺直身體,跟鄧公合了影。鄧公的行爲讓洪學智覺得,他接下來一定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1988年9月14日,洪學智迎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我國恢復了已經取消23年的軍銜制,洪學智以75歲高齡被授予上將軍銜。

而在1955年,洪學智就已經被授過一次上將了,30多年後再次被授上將,這在我軍中是絕無僅有的,洪學智因此被人稱爲“六星上將”。

鄧小平評價洪學智:“洪學智這個人見解獨到,不管任何時候頭腦都保持着清晰的狀態,深謀遠慮,秉公直言,行動務實,就事論理,從不摻雜個人情感。”

初顯後勤才華

洪學智將軍出身貧困,戰功赫赫,雖然醉心軍事,但大半輩子都在搞後勤,是人民軍隊名副其實的“大管家”。

洪學智小的時候放過牛,跟人家學徒做過工,不過這並不影響他投身革命。1929年3月,16歲的洪學智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商南起義,兩個月後便入了黨,正式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文章圖片3

洪學智的革命生涯曾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有一次作戰,洪學智不幸中彈倒下,所有人都以爲他犧牲了,可衛生員卻把他拉回去救治。當洪學智傷情好轉又重新回到隊伍中時,大家都驚呆了:這小子命怎麼這麼大?

長征過草地,洪學智又染上了傷寒,病重得昏迷過去,一位警衛員眼看着平時和藹可親的首長病成這樣,以爲沒治了,竟傷心地開槍自殺。但後來洪學智不但沒死,還萬幸碰到了一位老中醫,他給洪學智開了藥方後,戰士們漫山遍野地找到了草藥,終於將洪學智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多年後,洪學智的兒子回憶:“正因爲在過草地,能找到草藥,父親的病才治好了,也可以說是長征救了他。”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發動嘉陵江戰役。當大軍向川西北進,準備與轉戰中的中央紅軍會師時,時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政治部主任的洪學智受命爲方面軍籌糧,還要鞏固根據地,建立地方政權,發動羣衆支援紅軍。

文章圖片4

政治部主任變成了方面軍的“後勤部長”,年輕的洪學智完全沒料到這在自己的軍旅生涯中意味着什麼。

不光是紅四方面軍,就連即將要通過黑水、蘆花等地的紅一方面軍中央縱隊也要紅4軍籌集糧草。這一片恰好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情複雜,武裝林立,他們與漢族的矛盾也很深,基本無法做羣衆工作,更別說找糧食了。

但總不能讓紅軍空着肚子打仗吧?洪學智決定組織民運部、保衛部外加一衆軍政機關和直屬隊,直接翻山越嶺去把當地幾個反動武裝的頭人寨子全打開了,籌集到了幾萬斤糧食和幾百只牛羊。

當洪學智把籌來的糧食交到中央縱隊手裏時,他們很是感激,對洪學智出色的後勤工作大加讚賞。

這次籌糧行動可以看成是洪學智從事後勤工作的開始。而當時的他只是把籌糧、搞後勤當成一項“副業”、一個軍中戰將的“附加技能”,絕不會想到這項工作會貫穿他大部分的軍旅生涯。

一年後,紅四方面軍攻佔西康省瞻化縣,由於一年前在爲中央縱隊籌糧中的出色表現,洪學智又肩負起了籌糧的任務。

文章圖片5

洪學智發現當地聚居的少數民族中,有個叫巴頓多吉的藏族頭人有不少糧食,何不上門找他要糧?可巴頓多吉過去受過國民黨官兵的傷害,對漢人的敵意很深,不太願意給紅軍糧食。

爲了安撫他,洪學智給巴頓多吉擺了一桌酒席。席間,洪學智一邊淺斟慢酌,一邊給巴頓多吉講紅軍的羣衆政策。巴頓多吉一開始對他的戒備心很重,全程只是聽着,桌上的酒菜一點兒沒動,生怕裏面放了毒。

洪學智看出了巴頓多吉的想法,於是他頻頻舉杯一飲而盡,又將桌上的酒菜都喫了一口,以示無毒。終於,巴頓多吉被洪學智的豪爽豁達感染了,又見其十分有誠意,便打消了一切顧慮,和洪學智開懷暢飲起來。

巴頓多吉說:“你們紅軍紀律嚴明,把我們藏族同胞當朋友看待,真是個仁義之師,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酒過三巡後,巴頓多吉提出要和洪學智按藏族風俗喝公雞血酒,兩人義結金蘭,洪學智欣然同意,他們的結義也成了一段佳話。

文章圖片6

接下來幾個月,巴頓多吉給紅四方面軍提供了大量糧食、牛羊、帳篷等物資,幫了紅軍的大忙。

朝鮮戰場威名揚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洪學智也從抗大五分校副校長做到了四野43軍軍長,跟着林彪從東北一路打到海南島。

四野將星如雲,在林彪、劉亞樓、李天佑、韓先楚、鄧華等一衆名將的光環下,洪學智不算特別耀眼,真正讓他名震全軍的是朝鮮戰爭。

入朝時,洪學智是志願軍副司令員,他之所以在朝鮮揚名,不是因爲他殲滅了多少敵人,而是他扛起了幾十萬志願軍的後勤供應。

有人會說,後勤工作不就是運運糧、送送裝備,這不是很容易嘛!但別忘了,在美國人的狂轟濫炸之下,後勤工作的困難要比在前線打仗高得多,保障糧食彈藥難如登天。

但洪學智就做到了。

朝鮮戰爭第一次、第二次戰役時,志願軍的後勤簡直慘不忍睹。

“聯合國軍”動用了他們遠東空軍70%的作戰飛機,對着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就是一頓狂轟濫炸。志願軍入朝一週就損失了200多輛汽車,第二週損失的汽車就佔到了汽車總數的一半。

文章圖片7

在那之後,全軍後勤損失得越來越多:

到第二次戰役結束,志願軍只剩下260輛汽車,僅相當於美軍兩個步兵團的汽車數量;

第三次戰役前,中朝聯軍30萬人在進入戰鬥位置時只勉強補足了彈藥,但糧食都沒達到最低需求的30%,志願軍還得找當地羣衆借糧作戰;

抗美援朝前三次戰役,志願軍後勤部門一共損失了1200多輛汽車,戰鬥期間平均每天損失30輛;

......

與此同時,新上任的“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調動了更多的航空兵進入朝鮮,使得“聯合國軍”飛機總數達到了2000多架。

1951年5月,志願軍後勤司令部成立,誓要改變志願軍糟糕的後勤。

這個司令部一成立,洪學智就預料到,中央會讓他兼任志願軍後勤司令部的司令員。

後來果然如此。

文章圖片8

說實話,洪學智心裏是不大願意管後勤的,作爲一名軍人,他當然想上戰場殺敵。

有次,他找到彭老總說:“我怕管不好,也沒幹過後勤工作。”

彭老總沒好氣地回覆:“那你來指揮!我去做後勤工作。”

周圍的人也勸洪學智:“大家都一樣,你怕管不好,別人也不一定能管好,但彭總不能不指揮啊!”

這時,洪學智竟向彭總提起了條件:“我先兼職後勤,但回去之後我還要帶兵!”

彭總打趣道:“等我當上了參謀總長,非得叫你幹後勤不可!”

洪學智最終還是逃不掉與後勤的緣分,即使後勤不是他最想從事的工作,但肩負了這個責任,他就要把這件事做好。

他面對的,是志願軍一塌糊塗的後勤。

美軍的“空中絞殺”從未停止過,志願軍後勤補給線平均不到兩米就有一枚炸彈爆炸,前線戰士們哪怕只拿到了一小部分物資都是常事,洪學智將全軍幾乎所有高射炮部署在鐵路線旁,但還是杯水車薪。

文章圖片9

那段時間,“聯合國軍”平均每天都要派五六次飛機過來炸鐵路,平均一次至少50架飛機。

爲了應對美軍轟炸,洪學智想了好幾條對策:

第一、在後勤司令部建立了運輸、裝卸、警衛等部門,各司其職,依靠分工來提升工作效率;

第二、實施分段運輸,取消由兵團一級接收物資的制度,改爲直接由軍級單位在分轉站進行接收,最後再根據一線各師、旅級單位的需要,將物資再次分配運輸;

第三、各個供應區內建造大量永久性或臨時倉庫。若前線處於休戰期,後勤部門便全力儲存物資;若前線突然開打,各部隊立刻就能獲得大量補給,後勤效率大大提升;

第四、臨時徵調大量非戰鬥人員,除了幹本職工作的鐵道兵、工程兵外,還有機關幹部、勤雜人員全都被洪學智叫過去修鐵路;

第五、火車實施分段運輸,即將滿載糧食彈藥的火車開到轟炸頻繁的區域內時,應當停止前進並卸下物資,再將物資轉運至安全區域,待到合適之時裝上另一輛火車運抵前線。

在洪學智的努力下,大家終於打造了在戰爭初期想都不敢想的、總長度達到1000多公里的“鋼鐵後勤”。

文章圖片10

在這條“鋼鐵後勤”的作用下,志願軍的車輛損失率從42.8%下降到了1.8%,物資損失率從13.4%下降到了10.8%,運輸效率上升至76%。而能從後方運到前線戰士們手裏的糧彈物資,從前三次戰役的25%提升到了四、五次戰役的60%~70%。

整個朝鮮戰爭期間,志願軍後勤人員向前線運送糧食19萬餘噸、各種槍彈2.2億發、炮彈668萬發、汽油29萬餘桶、戰場救護藥材207噸。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蘇聯老大哥提供的30個師的裝備。

正是因爲有了無數後勤人員的不懈努力,志願軍才能在後來的金城戰役中真切地“闊綽”了一回,1483門火炮和130萬發炮彈讓南朝鮮軍在僅僅十幾天之內就付出了53000餘人的傷亡。

彭總非常滿意洪學智的工作,他評價:“洪大個子,我看你這個人還是好人吶!”

人民軍隊的“大管家”

洪學智雖不太情願幹後勤,但他總和後勤工作繞不開緣分。

朝鮮戰爭結束後,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兼政委的黃克誠又將洪學智調到自己麾下幹後勤。

文章圖片11

看來洪學智這輩子和後勤是分不開了,他對這份任命是有點不太情願的,後來傳到了毛主席耳中。

一次會議結束後,毛主席專門把洪學智叫過來詢問:“聽說你不想做後勤工作?”

洪學智回答得很乾脆:“是的,我想搞軍事。”

毛主席又問:“那你在朝鮮戰場時怎麼做了後勤?”

洪學智有些“委屈”地回答:“因爲是主席下的命令。”

看着洪學智那副樣子,毛主席不禁哈哈大笑。

或許這就是洪學智,只要毛主席下令,只要軍隊需要,即便自己不太喜歡,他就會盡力去做,這種工作態度屬實很難得。

洪學智終究免不了要去幹後勤,1954年2月,洪學智被任命爲總後勤部副部長。

1956年,已經是開國上將的洪學智又當上了總後勤部部長兼黨委書記。這一次,中央軍委直接把全軍的後勤都交給了他。雖然他本人不太願意幹後勤,但毛主席實在愛惜這個難得的人才。我軍戰將如雲,但有能力爲戰士解決喫穿彈藥的人卻屈指可數,洪學智這樣的人才豈能放過?

從這時候開始,洪學智就徹底成爲了人民軍隊的“大管家”。

文章圖片12

上世紀60年代,洪學智又被調到了吉林省,出任農業機械廳廳長。

能爲吉林這片曾經灑過熱血的黑土地發揮才能,讓洪學智內心十分坦然。在他心裏,只要有生之年能爲黨和人民做些事情,洪學智別無他求。

每每提起在吉林的日子,洪學智就感受良多。他不喜歡坐辦公室,而是喜歡下車間。每一位老師傅,每一臺機器,每一片田地,洪學智都會“零距離接觸”。一位威風八面的開國上將竟一頭扎進了鄉鎮一線,親自調研生產。

洪學智在吉林待了近18年,期間研製出了東風牌聯合收割機。該型號收割機投產後,大大推進了吉林省乃至全國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毛主席十分掛念洪學智,70年代初的一天,他問韓先楚:“好久沒見到洪學智了,他到哪裏去了?”

韓先楚回答:“我也很長時間沒見到他了,聽說他在吉林。”殊不知,那時的洪學智已經年近花甲,還經常“老當益壯”地和年輕人比扛糧食。

毛主席的關心傳到洪學智耳朵裏,他十分激動,通過老戰友們向毛主席表達了感謝:“請你們轉告毛主席,我現在在吉林工作很好,學了很多東西。”

文章圖片13

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洪學智從1974年起開始擔任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長。

後來洪學智感慨:“主席還沒有忘記我洪學智呢!”

“洪學智這個人,我有大用!”

1977年黨的十一大結束後,正在長春參加遊行活動的洪學智被接到了北京。

當他到達北京見到了久違的葉劍英後,心中感慨萬千。

葉帥緊緊握住洪學智的手,說道:“洪學智同志,你精神面貌很不錯啊!”

洪學智笑了:“葉帥,我身體很好!”

故人相見自然有很多要談的事情,但主要內容還是關於洪學智下一步的工作。那時已經64歲的洪學智可能根本不指望中央賦予自己什麼重任了,而葉帥也希望洪學智繼續幹後勤,當好軍隊的“大管家”,畢竟老本行也駕輕就熟。

後來鄧小平知道了這件事,卻笑着對葉帥說:“洪學智這個人,我有大用。”

1980年1月,洪學智再次出任總後勤部部長。

文章圖片14

以67歲的年紀重新回到老崗位的洪學智,迸發出了年輕人般的工作熱情。他一上任就要求全體後勤人員必須樹立“全局觀念、戰備觀念、羣衆觀念、政策紀律觀念”,還提出“錢少要把事情辦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勤儉建軍、艱苦奮鬥”等原則。

這並不是摳門,因爲在改革開放前,軍隊的條件都是相當不錯的,老百姓還因此有了“工人有錢,軍隊裏過年”這樣的說法。而在改革開放後,鄧公就把國家的發展軌道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搞經濟,什麼地方都需要花錢,鄧公又做了個預計,認爲世界大戰短期內不會爆發,所以在軍事建設上可以緩一緩,軍費也相應減少了。

所以,洪學智的“勤儉建軍”、“錢少要把事情做好”是順勢而爲。

按理說,像洪學智這種從小參軍,把軍隊當家的老革命應該不會支持削減軍費,但他十分理解鄧公爲國爲民謀深計遠的一片苦心。洪學智這種與時俱進的政治覺悟十分難得,這使他在戰爭年代或許不是最出色的,但到了國家進行重大改革、社會即將發生鉅變的時候,洪學智就會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文章圖片15

不得不說,鄧公果然是慧眼識人。

此時開始,洪學智就隱隱察覺到:軍隊在短期內可能會有很大變動,否則軍委絕不會將一個本可以退休的老幹部仍放在第一線重用。或許,中央要裁軍了。

確實如此,幾年後的百萬大裁軍猶如一顆驚雷,震撼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

1987年,當洪大個子正美滋滋地憧憬退休生活時,鄧公竟又將他任命爲中央軍委副祕書長。

這當然不是鄧公信奉“老人軍政”,而是在中國軍隊處於關鍵時期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老將軍的新責任

在1987年那次小型會議上,鄧公意味深長地對洪學智等人說:

“軍隊減100萬,控制軍費。現在機關太大,要減,從三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做起,三總部機關構成不合理,要選些軍長來當部長,有些人知識少、素質差,要調整。從現在着手,兩年內找一批年輕幹部接班。論資排輩要打破,要選十個對象來培養,要快,要講階梯,軍隊不能在老人堆裏打圈子,軍隊要年輕化。”

裁軍後,爲了早日實現軍隊現代化建設,鄧公決定起用一大批有素質、有知識的年輕幹部接班,老幹部們雖在戰爭年代經驗豐富,但在軍隊變革的關鍵年代,全部任用老人就有點死氣沉沉,未來還很可能導致軍隊人才青黃不接。

文章圖片16

不過,鄧公大膽啓用年輕幹部,自然會引起一些老幹部們的不滿。在這種新老幹部交替的關鍵時期,鄧公還需要一批資歷深厚的高級將領充當主心骨,引領年輕幹部,軍隊的改革才能順利進行。

這些高級將領最好是紅軍時期的老革命,說話要有分量,威望還要高,還得能接受新生事物。可在80年代,這種人很多都已作古,即便健在的絕大部分也早已退休,能堪大任的只有洪學智、張震、劉華清、張愛萍等人。

老將軍們在80年代本可以退休頤養天年,但在鄧公扛起改革大旗且求賢若渴之際,他們卻毅然選擇爲鄧公分擔責任,爲中國軍隊進入新階段發光、發熱。

洪學智則是這根“主心骨”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具備那個年代老人少有的好學精神和對新鮮事物的渴望,幾十年來從未停止過緊跟時代發展。

這一點,從50年代發生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

1954年2月,洪學智被彭德懷從南京軍事學院的課堂上調回了北京,準備讓其擔任總後勤部副部長。

文章圖片17

可洪學智不願意了,甚至失態地和彭總吵了起來:

“彭總,在朝鮮的時候您就親口答應過我,等抗美援朝結束回國後就不讓我搞後勤工作了。可現在,不僅還搞這攤子,而且連學都不讓人家上完。彭總,你知道我們這些'大老粗’能有一次脫產學習的機會,多不容易?!”

在彭總的“威逼”之下,洪學智“乖乖就範”,但他不甘居於人後的精神相當可嘉。

要知道,當初南京軍事學院要培訓高級將領時,有一部分“大老粗”將領是不樂意的,他們都認爲自己打了那麼多年的仗,作戰經驗已經夠了,根本不需要進行什麼正規軍事教育,甚至還看不起給他們上課的教員。

然而,洪學智卻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儘管他功勳卓著,但從未被榮譽衝昏頭腦。朝鮮戰爭的經歷讓洪學智深刻感受到,中國和世界軍事強國在裝備上的差距非常大,也深知共產黨雖然打下了江山,可要學習的還有太多太多。

洪學智雖身居高位,仍常思進步;雖戰功卓著,仍不忘學習。他工作能力顯著,威望極高,胸懷寬廣,幹一行愛一行,不管是打仗、搞後勤、搞農機......無論什麼工作上手都很快。

文章圖片18

而且洪老將軍對國家、對人民、對軍隊還有極強的責任感,例如他不太喜歡從事後勤,但只要是上級要求的,他都會義無反顧地去做,一做就是很長時間,做得還很出色。

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全都是80年代軍隊改革中迫切需要的。

所以,有洪老將軍出任軍委副祕書長,不管是老年還是青年幹部都會團結一致,統一思想,鄧公這個軍委主席大刀闊斧的改革就會像熱刀子切黃油一樣順利。

這也難怪鄧小平會如此器重洪學智了,就連照相的時候都讓他靠近些。

洪學智經常笑容滿面,讓人覺得他有股子年輕人般的勃勃生氣。這種勃勃生氣不停地在他身上生長、運行,讓他無論何時都對工作保持着極大的熱情。

這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兩次擔任總後勤部部長,又在古稀之年毅然扛起軍隊改革大旗的革命先輩,將滿腔熱血和畢生努力都奉獻給了中國和中國人民。

晚年的洪學智曾說:

“革命人這一生,在哪個位置,做什麼樣的工作,沒有一定之規,有時候不是工作選擇你,從某種意義上也不是你選擇工作,而是歷史的潮流把你推到某個位置上。可能你身居高位做一個領導,那你就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大的貢獻。但是,當歷史潮流使你做不了大領導又做不了大貢獻的時候,你的心態也要好,一樣要積極努力地去工作。這纔是真正的革命者,纔是共產黨人。”

如今,“六星上將”洪學智雖已逝世十幾年了,仍活在人民心中。

(全文完)

【文:傑瑞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