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莊靈輝 盧志坤 北京報道

全國人口出現負增長背景下,2022年多箇中西部省份人口卻呈現出“由負轉正”甚至增量擴大趨勢。

截至4月初,除西藏、寧夏兩省份外,31個省份中已有29省陸續發佈2022年人口數據。從已發佈數據來看,2022年17個省份常住人口實現正增長,其中超半數位於中西部;相較2021年,包括雲南、陝西、甘肅、江西、內蒙古等省份常住人口於2022年實現“由負轉正”,安徽、四川等省份2022年常住人口增量則進一步擴大。

另一方面,2022年常住人口實現正增長的17個省份中,多數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爲負或較上一年有所降低,意味着這些省份的人口增長主要得益於人口遷移因素;包括成都、鄭州、西安等中西部常住人口超100萬的大城市在內,2022年全國多個大城市常住人口雖有所增長,但較2021年的人口增量已出現明顯放緩跡象,僅合肥、蘭州等大城市2022年常住人口實現進一步增長。

多位專家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2年多箇中西部省份實現人口逆勢增長,主要得益於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中西部地區經濟駛入了快車道,疊加政策引導、疫情等因素影響,中西部地區多省份人口迴流,這一情況爲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再平衡創造了難得的機遇與窗口期。長期來看,這一趨勢能否延續仍需看中西部地區能否把握機遇提升自身經濟與產業發展水平。

人口迴流

2022年,我國人口自1961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較2021年末減少了85萬。在此背景下,2022年我國多省份常住人口還是實現逆勢增長,且多位於中西部。

隨着吉林省於4月初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31個省份中已有29省陸續公佈了2022年常住人口情況,其中17個省份常住人口實現正增長。

具體來看,2022年17個常住人口正增長省份中,浙江省較上年增長約37萬人,湖北、安徽增長14萬人,江西增長10.58萬人,江蘇、廣西增長均爲10萬人,海南增長6.56萬人,貴州增長4萬人,雲南增長3萬人,甘肅、四川、陝西均增長2萬人,內蒙古增長1.17萬人,福建、青海增長1萬人,重慶增長0.9萬人,山西增長0.88萬人。

可以看出,除浙江、江蘇、海南、福建等省外,2022年常住人口正增長省份多位於中西部,且相較2021年,多箇中西部省份常住人口由減少轉向增長。較爲典型的是雲南省2021年常住人口較上一年減少了32萬,甘肅、山西等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較上一年也都減少10萬以上,陝西、內蒙古、貴州、江西等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也有1萬到數萬的減量,這些省份常住人口都在2022年實現“由負轉正”。

另有部分省份2022年常住人口增量實現增長,如安徽省常住人口由2021年增長8萬人擴大到2022年的14萬人,四川省常住人口增量也從2021年的1萬人增長到2022年的2萬人。

多爲機械增長

“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人口是正增長還是負增長,取決於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遷移兩個因素。”人口學者何亞福指出,某一地區一年的人口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長率;人口機械增長則指人口遷移,目前來看,多箇中西部省份於2022年實現人口逆勢增長,主要還是得益於人口遷移因素。

從已發佈數據來看,2022年常住人口正增長的多數中西部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爲負或較上一年下降,其中至少有四川、重慶、陝西、雲南、湖北、甘肅、山西、內蒙古等8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爲負,江西、青海等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雖爲正,但較上一年也有所下降。

“2022年四川省出生人口53.5萬人,死亡人口75.7萬人,如果沒有人口遷移,那麼2022年四川省人口將減少22.2萬人。但根據四川省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22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增加2萬人,這意味着2022年四川省淨流入人口24.2萬人。”何亞福認爲,2022年多箇中西部省份實現人口逆勢增長,主要與相關省份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有關。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認爲,2022年多箇中西部省份實現人口逆勢增長,主要是產業轉移以及疫情等因素影響下,務工人員迴流所致。

“從內部因素來看,2022年多箇中西部省份常住人口實現正增長,主要得益於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中西部省份經濟駛入了快車道,近幾年經濟增速要高於東部地區,增長了對人口的吸引力,爲人口增長奠定了堅實經濟基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區域與城市經濟創新工程首席專家蔡之兵則認爲,除外流勞動力迴流等外部因素外,近年來中西部省份經濟快速發展也爲相關省份提升人口聚集能力提供了內生動力。

“一些地方出臺了有利於吸引人才和發展經濟的政策,同時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投入,也有一些地方加速城市化進程,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徐州市經開區醫藥生命科學招商服務局局長史周華認爲,2022年多箇中西部省份人口增長可能是政策引導、產業發展、城市化進程等因素綜合影響下的結果。

把握機遇期

多位專家認爲,2022年中西部地區人口逆勢增長趨勢爲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期。

“2022年中西部地區人口逆勢增長,爲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再平衡創造了難得的機遇與窗口期。如果能夠抓住這一機遇與窗口期,將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和減緩我國東部及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的態勢。”柏文喜認爲,未來中西部地區人口能否保持增長趨勢,與相應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聚集對人口的吸納能力有關,就目前產業格局變遷的趨勢來看,中西部地區未來很難保持長期增長趨勢。

“中西部地區人口增長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應有之義,且仍然能夠帶來巨大的人口與人才紅利,將顯著增加中西部地區的發展能力。”蔡之兵也認爲,中西部應該抓住人口增長的機遇,全方位改善自身基礎設施、優化公共產品供給體系與提高經濟產業發展水平,持續增強自身發展能力。

對於未來我國人口發展趨勢,多位專家也認爲,繼續分化後的均衡將是必經的過程。

“未來中西部地區人口能否保持增長趨勢,關鍵在自身經濟與產業發展水平。”蔡之兵表示,中長期看,我國省際間人口格局仍然會出現分化並最終達到一定的均衡,這是因爲隨着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推進,人口要素仍然會呈現加速流動的特點,人口要素的空間分佈沒有達到最後的穩態,這就意味着未來的省際人口格局還將經歷一段分化的過程。

“中長期來看,我國省際間人口格局可能會更加趨向平衡。”史周華也認爲,未來一些地方可能會在人口和經濟方面實現更快速的增長,而一些傳統發達地區可能會經歷人口減少和經濟下行的壓力。

柏文喜則認爲,中長期來看,我國人口將向以各大都市圈和城市羣爲核心的區域轉移,其他區域人口將呈持續下降趨勢。

另一方面,人口變局也在影響着我國城市發展模式。

“人口總量下降與人口流動放緩等現象,要求城市發展模式由數量擴張轉向質量導向,引導城市的發展導向從追求經濟規模轉向滿足居民需要,不斷增強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與可持續性。”蔡之兵表示,我國正加速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意味着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已經不可能再維持過去的高速增長模式。

實際上,當前我國常住人口超100萬的大城市中,包括成都、鄭州、西安等中西部大城市在內2022年常住人口增長出現明顯放緩跡象。如西安2022年常住人口較上年末增加12.29萬人,這一增量與2021年的21.01萬人相比有明顯下降;2021年常住人口增加24.5萬人的成都,2022年常住人口增量則未到10萬人。

“把握‘人才紅利’,大城市要着力構建宜居的新發展模式。”蔡之兵認爲,當前大城市應加快轉變發展模式,真正樹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的發展理念,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城市宜居程度;要抓緊推動產業升級,儘可能向產業鏈的中高端位置進軍,避免長期被鎖定在產業鏈的中低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