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李願 北京報道

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近3000萬,商業銀行持續優化個人養老金業務服務體驗,以留住個人養老金客戶。

繼2022年11月,首家在APP推出“個人養老金”專區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光大銀行了解到,近日該行對APP“個人養老金”專區進行了升級。

或向存量博弈轉變

據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爲切實做好個人養老金融服務,順應養老財富管理發展趨勢,該行APP對個人養老金專區進行功能升級,打造涵蓋“賬戶+功能+產品”三位一體的養老金融產品體系和綜合金融服務:

一方面,光大銀行APP進一步完善個人養老金開戶、繳存功能,有效簡化客戶選卡環節,支持養老金繳存綁定他行卡進行資金轉入、繳存;推出個人養老金繳存憑證查詢及下載功能,客戶可下載月度及年度繳存憑證,用於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清繳抵扣,方便享受個稅優惠。

另一方面,光大銀行APP持續加強財富管理服務建設,個人養老金專區首頁可以直觀展示客戶資產總金額及活期、存款、基金等大類資產餘額,資產分佈展示更清晰;實現養老基金業務全流程線上化服務,客戶無需親臨櫃檯即可進行辦理。

個人養老金業務於2022年11月25日正式推出,首批23家商業銀行可以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且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3月2日,人社部副部長李忠在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稱,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羣衆積極參加,實施3個月以來,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已經達到2817萬人。

“預計個人養老金業務增量競爭或將在短期內向存量博弈轉變,由於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存在唯一性,且可在各機構間遷移,短期激勵帶來的開戶流量後續如何長期沉澱,或將成爲重要關注點。”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王子瑜表示。

在2022年年報中,多家銀行披露了個人養老金相關業務情況。興業銀行披露,截至2022年末,該行共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229.16萬戶,列全行業第三位,市場佔有率超10%;招商銀行披露,截至2022年末,該行共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165.92萬戶;中信銀行披露,截至2022年末,該行個人養老金賬戶30.25萬戶,賬戶累計繳存金額5.08億元,戶均繳存金額1678.65元;民生銀行披露,截至2022年末,該行個人養老金賬戶數39.52萬戶,贏得市場先機。

“截至去年末,興業銀行個人養老金開戶數229萬戶,在中國銀行業位居第三位,僅次於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董事長呂家進在該行業績發佈會上談及該行數字化轉型釋放的紅利時舉例稱。

不過,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均未在財報中披露該行各自個人養老金開戶情況,僅對相關業務開展思路進行了介紹。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祕書長董克用日前表示,金融機構提供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需把麻煩和複雜留在機構,把方便和快捷給予參與人,充分發揮各類機構稟賦優勢,提供不同風險收益特徵的金融產品,建立個人養老金融有機生態。同時,需以個人養老金產品爲核心,不斷探索服務新範式,爲個人提供一站式全生命週期養老金融服務。

繳費額度爲何低?

在各家銀行爭搶客戶開立個人養老金客戶的同時,正如中信銀行數據所反映,當前個人養老金戶均繳存金額遠低於每年1.2萬元的額度。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1954萬人,繳費人數613萬人,總繳費金額142億元。由此計算,實際繳費人數僅有參加人數的31.37%,繳費人羣平均每人往賬戶裏繳費金額2316.48元。

成都市人社局養老保險處處長、一級調研員王衛華表示,從目前掌握情況看,開戶人數佔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比例,繳費人數在開戶人數中的佔比,以及滿繳人數在繳費人數中的佔比均有較大提升空間。究其原因:在繳費環節,相當一部分羣體因收入水平相對較低而無法享受稅收優惠,參保繳費動力不足;在投資環節,除儲蓄類產品外,其餘三類產品不能保證投資收益;在領取環節,尚需繳納3%稅費,對非納稅人羣不夠友好。同時,參加人在因罹患重大疾病、遭遇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時,沒有提前支取個人賬戶資金的制度設計。這些都不同程度影響了很大一部分人羣特別是青年羣體的參與積極性。

“相關金融機構推出了大量個人養老金產品,但與之相匹配的投資教育與顧問服務沒有跟上,難以向參加人提供科學精準的定製投資服務和智能便捷的委託投資服務。”王衛華還指出。

王子瑜也表示,個人養老金服務屬於財富管理的重要板塊,客戶流量沉澱率取決於開戶行的綜合財富管理能力,持續豐富產品貨架、切實增強大類資產配置能力與選品能力,持續關注投資者教育等是促進客戶留存的核心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