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爲,如果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融合起來,大家都能出彩。

4月18日至20日,“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在廣州舉行。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在接受媒體共同採訪時表示,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個關鍵就是要跨越“中等技術陷阱”。

鄭永年說,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是單純地追求GDP增長,而是要追求對老百姓有獲得感的增長。比如老百姓會關注自己的生活有沒有改善,關注醫療、教育、住房、社會保障水平。中國式的現代化不是少部分人富裕起來的現代化,不是一部分人能享受到好處的現代化,而是共同富裕式的現代化。

他說,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技術進步,是技術進步帶來產業升級之上的經濟發展。所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一就是跨越中等技術陷阱。

所謂中等技術陷阱,鄭永年此前公開表示,這是指發展中國家憑藉低成本優勢承接發達國家成熟產業的產能轉移,但長期看,由於跨國公司始終將核心技術保留在母國,僅將成熟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意味着,一旦成熟技術轉移的紅利被“收割”完畢,而發展中國家本土的企業又不能成功打開技術趕超的空間,其經濟增長就會進入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

鄭永年說,如何促進技術進步之上的產業升級非常重要。目前,中國要從“從1到10”的應用型技術轉向“從0到1”的原創性技術。

“現在的世界是人才去哪裏資本就去哪裏。粵港澳大灣區跟中國其他區域相比有明顯比較優勢。”鄭永年說,高質量發展、技術發展需要具備三大條件,第一,必須擁有一批具有基礎科研能力的大學和機構;第二,必須具有一大批能把基礎科研轉化成應用技術的企業和機構;第三,必須有能提供足夠金融支持的金融機構。

鄭永年說,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就具備這個條件。香港多所大學在世界排名前50位、前100位,它的科研創新體系、人才制度比較完善。珠三角企業的應用技術轉化能力非常強,正因如此,珠三角在過去幾十年裏成爲了世界製造工廠,另外,香港的金融業非常強,如果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融合起來,大家都能出彩。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