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傳統商超“關門歇業”時常發生。現在,商場逐漸恢復到了往日的熱鬧景象。業績方面,上市商超表現不一,在疫情後的新零售浪潮下,傳統商超如何實現“突圍”?

新一佳的新生

對於大多數深圳人而言,新一佳早已成爲過去的記憶。近日,經歷破產重組後的新一佳超市門店正式在深圳羅湖開業,伴隨開業的還有一家“社區衛星店”。

公開信息顯示,巔峯時期新一佳的大型門店上百家,年銷售額一度達到180億元,甚至和華潤萬家、人人樂並稱爲華南“超市三巨頭”。

2017年,就在新一佳超市加速推進實體店並在全國快速擴張之時,國內零售行業電商平臺模式迅速崛起,新一佳的實體店運營一度陷入困境,後遭遇債務危機並進入破產重組。2021年,經過多方努力,新一佳成功引入了戰略投資人紅牛母公司華彬集團,在不到一年時間裏解決了公司債務問題。2022年8月,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新一佳公司重組成功,新一佳超市重獲新生。

天眼查顯示,華彬集團旗下華彬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於2021年3月投資了深圳家園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0%,而後者爲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100%持股大股東。

4月26日,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位於羅湖區寶安南路的新一佳羅湖新首店,商場共分爲果蔬生鮮區、熟食自制加工、包裝食品和基礎生活用品等幾大分區,均標記爲新一佳精選SKU(商品)。由於是工作日中午,商場內購物的人並不多,店內還推出許多特價和促銷活動。

記者發現,與目前流行的錢大媽生鮮產品的打折銷售模式相似,新商場的生鮮水果等商品也會在晚上分時段進行打折銷售。不過,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一佳新首店還未開通線上購買渠道。不過,公司將推進“數智化”零售新業態,加強對全域零售的渠道建設,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A股上市商超企業表現如何?

過去的2022年,受到疫情及業務模式承壓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商超類企業經營業績普遍承壓,這一點從A股上市商超類企業披露的年報業績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20家A股上市商超類企業披露了2022年年報,這裏面多數公司營收和利潤同比下滑。

新華都、*ST商城、新世界、徐家彙、國芳集團、人人樂、中興商業等公司2022年營收同比下滑均超過兩成。

比如新華都2022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0.22 億元,同比下降 39.95%(剔除已剝離的零售業務影響,互聯網營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4.86%)。新華都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優化公司資產結構,聚焦電子商務行業,剝離零售業務板塊,通過現金出售的方式完成向控股股東新華都集團出售持有業績承壓的零售業務板塊 11 家全資子公司 100%股權,原零售子公司自 2022 年 4 月起不再併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內。

*ST商城(即瀋陽商業城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約1.1億元,同比下降 27.74%。對於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ST商城稱,是因報告期內公司旗下兩家門店受新冠疫情影響閉店近一個月造成一定的業績流失,同時由於資金持續緊張,鐵西百貨的自營業務和聯營業務均出現下滑。

新世界2022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8.5億元,同比減少 27.07%,其中百貨商場營業收入約2.13億元,同比減少 36.50%。

一些營收超百億元的A股商超類公司2022年營收也普遍減少,但同比下降幅度相對較小。

比如王府井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2022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8億元,同比下降15.32%,剔除門店變動因素,同店同比下降18.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95 億元,同比下降 85.45%。

天虹股份2022年報顯示,2022 年公司實現銷售額超 335 億元,同比下降 3.57%,營業收入 121.25 億元,同比下降 1.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2 億元、同比下降 48.26%。

不過,仍有一些上市商超類企業憑藉經營和模式的韌性,實現逆勢增長。比如紅旗連鎖披露的2022年報顯示,2022 年公司營業收入100.2億元,同比增長7.15%,實現含稅主營收入 112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7.09%。另外,實現增值業務收入 32.87 億元,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 4.86 億元,同比增長 0.90%,扣除新網銀行等投資收益,公司主營業務淨利潤 3.89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1.58%。

紅旗連鎖稱,作爲企業高速運轉的“血液”,公司現金流狀況良好,資金充足,沒有貸款,經營穩健,供銷方面循環良性。公司表示,報告期持續對門店進行提檔升級,優化門店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同時加快舊店改造,使公司門店銷售額取得穩步增長。報告期公司新開門店 91 家,舊店改造 400 家。

從2023年一季度開始,商超類企業經營已出現一定改善跡象,多家企業開始實現正增長,比如中興商業近日披露的2023 年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2億元,同比增長6.0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42萬元,同比增長25.82%。

傳統商超如何突圍?

值得注意的是,從一些企業近來的具體行動來看,可謂動作不斷,頗有在行業逆境中奮力突圍的意味。

近年來,社區零售、倉儲會員等新興商超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與此同時,傳統商超也紛紛和互聯網平臺合作,集體轉向一種新型零售業態——“即時零售”,推出例如“線上下單,線下30分鐘送達”等新型業務。

有分析人士表示,傳統大商超已經開始邁進“小時代”,由“大而全”開始向“小而美”“多而精”轉變。不過,商超的獨特優勢在於其品類的齊全性,能讓人從中得到購物的滿足感。而在這一點上,雖然社區零售和新零售也有一些垂直領域的豐富產品,相比之下,還是顯得比較單一。此外,傳統大商超還應注意建立良好的社區關係。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互聯網大廠下場商超打造出的新零售又重構了傳統商業的‘人、貨、場’的關係,對於傳統商超業態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革命性的;同時,疫情強化和塑造了購物習慣的線上化,對傳統商超的生意造成了從SKU到毛利率的雙重擠壓。”柏文喜也指出,讓傳統商超的線上化與業務內容的社交化、場景化、社區化,以及向會員店的轉型,成爲不可逆轉的趨勢。

責編:葉舒筠

校對:蘇煥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