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數月來,二級市場中的“中特估”主線輪番沸騰,能源、電信、傳媒、金融各板塊的“中字頭”上市公司接力“大象起舞”,沐浴資金湧入所帶來的“價值重估”紅利。

“大象”們輪番“起舞”的原因不一。例如,電信龍頭的大漲與數字化推進和AI大模型突破有關,金融國家隊的大漲則與人民幣國際化等諸多因素相連。不過,有一點相同,央企國企上市公司估值上漲,本質都是市場資金再平衡的結果,背後折射出市場對於穩增長的預期與訴求,也體現出在全球經濟週期波動中,資金對於確定性的溢價。從這個角度說,“中特估”主線搶眼表現,是資金選擇在穩增長與確定性的公約數。

央企國企“價值重估”,有利於促進市場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同時,央企是高端製造、航空航天、基建交通、電子信息通信等領域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支柱力量,這種價值重估有利於央國企成爲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重要牽引力量。

“中特估”被市場資金認可的背後,政策引導、分紅提升、基本面改善都是重要牽引。例如,近年來,在雙百行動、三年行動等專項行動之下,國企改革不斷推進深化,央企國企盈利水平向好,成長潛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持續提升預期強化。

在分紅方面,央企不僅成爲A股分紅的重要力量,且分紅額持續上升、分紅率持續提升。近期多家基金公司上報的相關指數產品中都明確了對現金分紅或回購行爲的央企羣體的關注。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率優勢的央企國企,在市場無風險利率走低的背景下,對於資金而言顯然更有吸引力。

此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不少央企國企今年來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頻,這也強化了市場資金的樂觀預期。這大致可以拆解爲兩個層面。

其一,上市公司充當央企資產整合平臺。今年以來,數十家央企透露資產整合相關事項,上市公司作爲央企專業化整合的重要平臺,擴大業務佈局,提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其二,上市公司充當央企資本運作平臺,包括定增、回購、股權轉讓等重要事項。從中國石化首次在央企中開啓A股和H股兩個市場同步實施股份回購,到中國移動集團溢價40%增持郵儲銀行,再到中國石油提請股東大會給予董事會回購股份一般性授權,央企國企對於資本市場的重視和利用正在步入階段性高峯。

這些運作有共同指向,ROE的提升就是共性之一。很長一段時間內,央企國企在資源配置等方面擁有優勢,但也體現出資本生產率階段性相對不高等問題。今年,央企在“一利五率”經營指標和“一增一穩四提升”總體目標框架下,盈利能力趨向提升,尤其對於ROE、營業現金比率等指標的重視,使規模增長與資金利用效率之間的天平實現新平衡。這些要求與資本市場的價值偏好相一致,這也是點燃市場預期的重要原因。

未來,在探索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進程中,引導央企投資價值發現,推動央企估值迴歸合理水平,助力央企國企在資本市場上發揮更大作用。比如,可轉債轉股、定增再融資等,往往都會牽涉到PB等核心指標的綜合考量。期待央企和地方國企迎着估值提升的東風,發揮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壓艙石作用,推動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