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美國初創公司OpenAI推出了ChatGPT,掀起了全球對人工智能的關注潮,這款運用人工智能(AI)驅動的高級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僅上線5天用戶數就突破100萬,僅2個月後,月活躍用戶數就突破了1個億,成爲人類歷史上用戶數增長最快的消費級應用。

ChatGPT的出現意味着什麼?當前是不是入局GPT(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創業的好時機?這種新興技術的出現又會對工作崗位帶來哪些衝擊或機會?

在5月13日播出的央視財經《對話》節目中,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百川智能創始人兼CEO王小川共同探尋AI的邊界。

做GPT需要資金、認知和組織能力 國內水平還落後2年

AI並非新鮮事物,爲何ChatGPT的出現會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周鴻禕認爲,這次的人工智能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像過去的“人工智障”是弱人工智能,或垂類人工智能。“我本來認爲GPT-3.5叫強人工智能,跟人有得一比,結果GPT-4.0出來,我覺得已經算超級人工智能了,GPT-4.0是地球上最聰明的人。”

隨着ChatGPT的持續升級,百度阿里騰訊美團京東、360等國內互聯網廠商紛紛投入GPT的浪潮中,那麼,現在是入局GPT的好時機嗎?

在《對話》中,王小川直言:“我把我的人都投進去了。”周鴻禕也稱:“我把我自己投進去了。我們做搜索的幾百人團隊,還有50人的智能研究院全都投到這個方向上了。”

不過,周鴻禕認爲,如果使用一些簡單的問題比,會覺得大家發佈的產品都差不多,但如果真正瞭解GPT-4.0強大的思維鏈模型,就會發現其將一件事情進行連續多步推理,將一個目標做多任務分解和規劃的能力非常強,如果與GPT-4.0的這種能力相比,我國大模型還是六七十分的水平,“所以我認爲國內還落後兩年。”

王小川則表示,做GPT需要三件事:資金、認知和組織能力。資金是一個巨大的考量,其背後代表着對人才的吸引力以及對算力獲取的能力;在認知上,中國甚至包括谷歌離OpenAI都有距離,認知建立、打開需要共同努力;此外,做GPT不是個人行爲,需要組織能力。

周鴻禕更是將這一過程比喻爲“煉丹”,“OpenAI也踩了很多坑,對於中國公司來說,這些步驟省不了,而要把這些坑都踩一遍,至少需要兩年時間。”

千模大戰、萬模大戰一觸即發 小公司有機會嗎?

與2000年國內掀起一波互聯網創業的大潮相比,兩位嘉賓都認爲,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

王小川表示,這次與2000年互聯網創業潮有本質區別,那時,互聯網帶來的更多是靠信息傳遞、鏈接去改變生產關係,驅動模式創新,但這次GPT能夠“活生生”地將技術變爲生產力。

周鴻禕更是直觀舉了個例子,他說,以後有人工智能的軟件對沒有人工智能的同類軟件可能會形成降維打擊。原來,大家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競爭,比如,誰的字體更好看,排版格式更多,但如果出現人工智能,就會變成,給個標題就能寫提綱,給個提綱就能寫段落,給個段落就能自動潤色,而原有的產品還得自己寫,有了這樣的對比,老百姓會選擇哪款產品呢?再過一兩年,沒有人工智能功能的東西就沒人用了,我有這種危機感。

此外,在王小川看來,通用人工智能是一種新技術,小公司或創業公司都會有機會,並不是說大公司看到了機會就可以做到。大公司有自己的邊界,當其要去維護一個新場景時,原來的組織結構、人的考覈方式就會發生巨大變化,這對原有的文化形成巨大挑戰。

在“對話”現場,產業觀察員馬金男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爲,GPT創業市場的“泡沫”並不是壞事,“泡沫”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對社會的教育,大衆可以通過“全民追捧”的方式來了解這些技術、應用和工具。

周鴻禕則鼓吹大公司、小公司都應該做GPT,甚至很多行業公司也應該做GPT,形成千模大戰、萬模大戰,他認爲,OpenAI的成功有運氣成分,但也有組合式創新的概念,其得益於谷歌、微軟等公司創造了很開放的公開論文,以及科學家發表的論文、算法等,這爲OpenAI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創新不完全是極少數聰明人在密室、實驗室琢磨出來的,創新還要有羣體智慧。”

翻譯等崗位將受較大沖擊 GPT不是工具而是夥伴

在《對話》現場,嘉賓還討論了人工智能對工作崗位的衝擊。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瀋陽表示,最近我們做了一些人工智能對職業替代和增強的研究,最後發現有兩個直接結果:一、大規模生產力的提升會導致一部分職業就業人口減少,未來應該會出現人工智能的補助;二、人類的工作時間也會逐漸減少,現在每週工作5天,未來通過人工智能,每週可能只需工作4天,所以,對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必過於擔心。

在瀋陽的研究中,深層次AI能做到超越一般人水平的行業,從業人員有被AI替代的風險,比如翻譯,“我們發現,機器翻譯的水平比很多碩士生的文本翻譯能力更強,但也會出現很多新職業,比如提示師等,推動AI能力的提升。”

周鴻禕、王小川兩位嘉賓也對AI取代工作崗位持樂觀態度,周鴻禕認爲,大部分工作不會被代替,“就像GPT雖然能寫代碼,但整個程序的結構可能還需要系統架構師。”

王小川則表示,不把GPT當成工具,而是當成夥伴,因爲GPT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幫我們解決問題,甚至直接把事情給做了,人類會因此進入一個新境界,物質更豐富,精神面貌有很大提升。“有了GPT這樣的技術,很多事情就被端到端取代了,所以,對於個人來說,更多要去感悟世界,活得更自我,更能找到存在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