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宣組織改革後不到兩個月,5月18日晚,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09988.HK)直接拋出了一份子板塊的“上市時間表”——阿里雲在未來12個月分拆獨立走向上市,菜鳥和盒馬一年半內完成上市,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啓動外部融資。

龐大的阿里巴巴啓動“瘦身”,對阿里股價有多大影響?阿里員工又如何看待?

資本市場已經給出了反應。阿里巴巴港股19日收跌6.04%,阿里巴巴美股18日收跌5.41%,儘管多家券商依然維持“買入”評級。

5月19日,澎湃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阿里內部持股員工,有員工直言“被套”,也有員工表示“股價越高越好”。接受採訪的多數員工並未擔心阿里組織變革是否會對自己的持股造成影響,有員工直言,“一般而言,企業引入外部融資、啓動分拆上市是好消息。”

對於業務變革啓動所造成的影響,多位員工稱,“環路公司”(此前戰略上與阿里集團保持一致性,但以一個完整的獨立公司形態尋求發展,如菜鳥、盒馬、阿里本地生活等)的員工並未受到大的影響,阿里中臺方面會涉及較大調整。

阿里員工:目前集團股價被低估,分拆是利好

對於阿里組織變革,一位持有阿里集團股的員工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目前集團股價被低估,主要的估值方法是核心電商的估值。對於以後集團股是否可以兌換其他業務線的股票,該員工解釋:“6+N是獨立的財權和人權,激勵方式應該不會通用。”

另一位持有阿里集團股權的員工則表示,“集團持有的股權的絕對價值不會消失,啓動上市也好、外部融資也好,會引入其他的投資人進來,對這個資產整體進行新的估值,集團的股權佔比可能會下降,因爲被稀釋了,但整體價值的絕對值很大概率會上升,如果低估,集團可能不接受這筆融資。”

“現在市場總體來說不是很確定,也不好判斷業務集團上市計劃對目前自身持股的價值影響。”一位持有阿里業務集團股權的高管表示,“但在我們看來,集團分拆以後對大家都有好處,更加自由化、市場化地去做決策,迴歸市場本質。相信還會做必要的協同,整體對各個業務集團而言是個利好。”

還有員工直言,“目前持有的阿里股票正常買賣就行,對我們來說都是在手上的股票了,肯定希望價格越高越好。”

“1+6+N”組織變革啓動,是否會對員工自身及工作造成影響?

一位阿里員工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對其所在的“N”影響不大,很久之前就進到業務裏了,實線就是業務,所以現在只是換了一個架構,無非需要更加努力往前跑一跑,“現在我們都還在調整,估計最後調整完都得六月了。”

多位阿里內部員工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環路公司”的員工並未受到大的影響,“工作還是原來的工作,畢竟已經經營責任制兩三年了。”也有員工稱“集團業務分別上市,這等於給業務集團員工的機會就越多”。

據澎湃新聞記者瞭解,阿里在2015年提出“小前臺,大中臺”的中臺戰略,中臺的概念是指阿里的一些項目研發、落地、發展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共通業務的需求,對於這些共性需求,阿里有技術中臺和組織中臺。2020年開始,阿里在推行多元化治理結構下的經營責任制,環路治理,業務線的管理者需要承擔責任。用張勇的話來說,高管要自己做選擇,而不是說“缺資源,問集團要”、“缺這個東西,聽集團的”,等靠要的思想會下降,主動性會上升。

在組織變革下,阿里中臺變得越來越“薄”,有阿里內部員工指出阿里中臺涉及了較大調整,這從CTO線調整組織架構可以看出,比如數據中臺變成了愛橙技術,成爲“N”的一員,市場化經營,還有一些客服、技術、人力、財務等原阿里集團中臺團隊整體或部分劃入到淘寶天貓商業集團,調整已經落地。

“交叉任職”的六大集團董事會成員

目前,阿里巴巴董事會已經批准任命了六大業務集團董事會人選,各大業務的高管配置與此前釋放的消息相一致,且董事會成員人數均爲5人。張勇在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CEO的同時,兼任阿里雲智能集團CEO;戴珊任淘寶天貓商業集團CEO;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團CEO;萬霖繼續擔任菜鳥集團CEO;蔣凡任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樊路遠任大文娛集團CEO。

其中,彭蕾、吳泳銘、蔣芳、吳澤明、蔣凡、戴珊等人在不同的業務集團中交叉任職。

有關注到上述交叉任職信息的阿里員工指出,“應該是以怎麼能支持到各個業務集團CEO來考慮的,這些交叉任職的董事有豐富的行業和市場經驗,可以支持各業務集團的高速健康發展。”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阿里集團的業務線相互關聯,高管在不同業務之間的交叉任職可以促進業務之間的協同和合作,加強資源共享和互動。

洪勇表示,分拆獨立上市可以爲各個業務提供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機遇挑戰。同時,融資計劃可以爲業務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加速其發展和擴張。需要注意的是,分拆後的業務需要面對獨立的市場競爭和風險,需要有強大的管理團隊和戰略規劃來確保業務的成功和可持續發展。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阿里這次業務分拆上市是個典型案例,它對民生的影響其實已經超出了一家民營企業的能力範圍。這個體量的公司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只有進行公司產權體制改革,重新劃分利益,才能實現邊界突破,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張孝榮指出,隨着分拆業務的估值會在股市上放大提升,阿里集團股的價值也會水漲船高。另外,分拆是實現制度隔離,彼此之間在業務層面依然需要保持很多合作,高管交叉任職是現實需要,可以增強相互瞭解有助於業務合作,也有助於提升高管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從阿里系分拆融資以及旗下業務集團的上市的安排來看,盒馬或將成爲今年阿里啓動改革後首個獨立上市的子公司,阿里透露預計盒馬將在未來6到12個月內完成。

爲何盒馬速度更快?一位阿里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盒馬已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和較爲明確的盈利前景,“盒馬雖然是阿里集團孵化的,但它和其他阿里系業務線相比,是完全獨立的客戶、獨立的門店和獨立的APP,菜鳥一部分業務來源還是淘寶天貓,所以菜鳥一直在強調外部客戶增長。”

阿里雲檢視資本市場的態度?

在經歷了史上規模最大降價後,阿里雲又迎來了重磅變化——未來12個月裏,阿里雲將從阿里巴巴集團完全分拆獨立走向上市。對此,張勇在全員信中表示,分拆是爲了更好地發展,是阿里雲面向未來二次創業的全新開始。

拆分融資後,阿里雲是否具有股權激勵等措施,對於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又會有何具體計劃,阿里雲方面並未有回應。

阿里集團的雲業務分部由阿里雲和釘釘組成,致力於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核心技術的研發。不過一季度阿里雲業務表現平平,營收185.82億元,同比下降2%,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增速也創下自2020年以來季度新低。

“該季度阿里雲業績表現並不理想,而阿里雲將在未來12個月從阿里集團完全分拆並完成上市。在增速表現不佳,以及面臨着亞馬遜雲、微軟雲、谷歌雲等海外廠商,以及京東雲、騰訊雲、華爲雲、百度智能雲等國內雲計算廠商的激烈競爭下,現階段要去上市對阿里雲來說也是個考驗。”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阿里雲在阿里集團的地位顯著,代表着未來的發展,此次率先衝擊資本市場,或也想借阿里雲來檢視資本市場對於阿里未來的態度。”

目前,公有云整體市場規模的增速正在放緩。據IDC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188.4億美元,其中IaaS+PaaS市場在2022下半年同比增長19.0%,與2021年下半年增速相比下滑幅度達到23.9%,與2022上半年相比下滑11.6%。

穩居國內雲廠商第一位的阿里,在過去幾年的營收增速不斷降低,從2019財年到2022財年,阿里雲的營收增速經歷了84%、62%、50%、29%(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後)的一路下滑。

不過,在張勇看來,整個雲計算與IT發展史相比還處於早期,與全球領先的雲廠商相比,利潤率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相信這個差距就是阿里雲的機會。“隨着雲業務規模的壯大,特別是核心技術的提升,希望能夠實現更好的規模化盈利,包括提升利潤率,我們對此充滿信心。”他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