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思享匯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石家莊峯會:創新不止,戰勝未知

5月26-27日,以“創新 協同 發展——新格局下京津冀協同高質量發展”爲主題的202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

大會期間,商界領袖齊聚一堂——陳東昇、丁立國、張文中、何啓強、任泉……分享了這些年對成長、轉型創新、企業家精神等衆多方面感受和認知,作爲未來中國企業衝破束縛、逆勢而上的參照和經驗。

《財經思享匯》整理、彙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9位企業家的觀點,用他們真切、坦誠、睿智,又溫暖的聲音,還原企業家們對個人、企業和社會的思考。

9位企業家代表(排名不分先後):

陳東昇  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丁立國  德龍集團董事長,新天鋼集團董事長

啓強  廣東長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文中  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Dmall創始人

任泉     StarVC創始人

趙笠鈞  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伏安  歐美同學會金融委員會會長

葉健     360集團首席運營官

楊哲     太和華美(北京)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壹 | 關於困境:

在迷茫中尋找光

何啓強:1985年,我和其他三個合夥人湊齊27000元,創建了小欖氣具閥門廠。通過生產壓鑄器件並組裝成閥門,最終銷售給客戶,能夠實現10倍增值。

當時,我們投入資金生產,聯繫銀行貸款,尋找目標客戶,眼看正式投產時,趕上地方經濟調控,導致資金鍊緊張,一拖三個月發不了工資,情況十分困難。不過後來銀行貸款到位,企業重回健康發展的狀態。

回想這段過往,有三個因素十分關鍵:第一是方向必須正確,第二是必須做好人員、資金、設備各方面準備工作,第三是要有一定的運氣。

任泉:我在投資一家公司前,一定與創業者深度溝通。我會提問:如果對賭,你是否願意賭上自己的一切?很多人的資本不多,價值不高,但他們必須建立一個堅定的信念。

很多人在猶豫,認爲無論如何要有一套房子作爲“後路”,可我認爲這不是一套房子的問題。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創業者擁有的一切都會消失,甚至舉債前行,沒有動力和夢想支撐,很難取得成功。

三年前,我組建了新的團隊,重新開始創業。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衆多,很難確定能夠成功,我告訴自己,這次仍然要賭上自己的全部。

如今我們每天都在面對各種問題。我對自己說我就是一個普通人,只有夢想能支撐我前行。對我而言,賺錢不能帶來動力,能夠伴隨一個新事物共同成長進步,和相關領域的團隊設法改變人們的生活,爲行業帶來新面貌,這給我帶來的快樂、激情、動力纔是無價之寶。

因此我一直在呼籲,要支持年輕創業者,他們已經超越很多難以逾越的險峯,要給他們更多的鼓勵。

丁立國:過去我們嘗試走出去,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開展項目,最終有不少失敗的案例。進行經驗分享時,我們認爲整個過程中還是要隱忍。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企業必須潛心開展業務。一旦遇到新的機遇,或者突破轉型後形成新的競爭力,就很有可能迎來成功,這成爲我們的行動指導。

當前,我們每個月都走出去,到美國、俄羅斯、朝鮮去考察。六七月份我們要去南美,八月份還要去中東,要繼續堅定走下去。

李伏安:清末民國時期,有一位實業家從歐洲留學回國,在江南創辦一家紡織廠。設備、工人、棉花都到位了,可是突然燃起一把大火,將工廠付之一炬。

事業剛起步,仍處於負債經營階段,最終一無所有,實業家很有責任感,他決定向債權人交代一切;同時因爲內疚,他決定事後找個機會跳江自殺。

其中幾位債權人覺察到他的情緒,當時的中國通商銀行行長與他當面溝通,對他說“我知道你想做什麼,但我想提醒你,從歐洲回來的時候你也是一個人,同樣一無所有。當你提出想法,我們提供了有限的資金,雖然程序出現問題,工廠被燒掉,但是可以看出你是一個有想法的人,能夠將企業辦成。因此我可以用個人財產、家族信譽爲你擔保,給你再來一次的機會。”

行長挽救了這名實業家,後來這座紡織廠在江南地區十分有名。

在我看來,金融應該與企業形成這樣共生共贏的關係。這些年,由於流動性的壓力,企業家面臨很多極端的情況,甚至出現極端的想法,和這位清末民國的實業家境遇類似。

因此企業和金融機構合作,至少要與一家機構建立起絕對信任的關係。機構管理層瞭解企業的情況,能夠且願意在最關鍵的時候伸出援手。

當然,這份寬容並不針對所有企業,市場優勝劣汰是常態。不過企業遇到困難被更多人發現,甚至伸出援手,核心在於具備更高的價值,擁有更強的生命力,藉此贏得各方尊重。

趙笠鈞:2017年2月,博天環境A股掛牌上市後,我們通過股權質押方式收購開能健康,馬上安排職業管理團隊經營公司;隨後一段時間參與了一系列PPP項目,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最終因多重因素,環保行業衆多頭部企業被其中困難絆倒,也包括博天環境。

其中有外部因素的牽制,也有企業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的內部因素。多數民營企業沒有長週期發展經驗,都是在經濟上行期高歌猛進,進入調整階段普遍消沉,我們也是其中之一。但我們沒有放棄,全力補救。通過債轉股等方式,2022年我們化解了超過100億元的債務危機,負債率大幅下降。

回想這段故事,高歌猛進的時候,很多人忽略了風險,所以必然經歷苦難;不過苦難未必是壞事,企業從中學到很多,這對行穩致遠有很大幫助。

自創業以來,我已在環保行業成長28年時間,整個過程中生生死死不止一次。只是我始終認同一句話:一切到了最後都是最好的。如果不是,說明還沒到最後,因此我們始終保持樂觀。

楊哲:從事生物醫藥相關工作,是一件特別熬人的事情,因爲發展初期需要面對大量不確定性因素。我是從2015年開始創新藥研發工作,至今已有8年時間。人們常說,要“摸着石頭過河”,我們知道“河”在哪,卻不知“石頭”在哪,只能往前走。整個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惑,就是經常問自己要不要繼續堅持下去。

創新藥研發行業屬性就是這樣。類似於獨行,沒有參考和收入,卻一直要開展可持續性研發。我們會經常犯錯,甚至會遇到方向性問題,我們必須不斷調整,必須堅持繼續投入。

好在我們還是挺了過來,2022年通過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技術審評機構(CED)審批,展開了I期臨牀。

貳 | 關於成長土壤:

愛拼纔會贏

何啓強:企業家生存的土壤,需要“被迫”——創業之初爲了改善生活,成功以後要維護尊嚴,更不要被同行打垮(都是被迫面對);還需要“壓力”——必須不斷向前走,絕對不能躺平。

葉健:企業家精神應當有兩個特徵:一是有創新的精神,堅持人生信念,解決自己或客戶的痛點;二是敢於承擔風險,擔負自己的責任。因此適合創業的土壤,需要對創新和創業者有更高的寬容度。

李伏安:當今中國產業發展環境與產業鏈完善程度,已經爲培養企業家,尤其是高精尖技術創業者,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企業家們應該將這些條件和資源銜接起來,生產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任泉:很多年輕的創業者處境很困難,實現創新和創造的難度更高,我們需要一直陪伴年輕創業者,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我堅信,哪個地方能夠擁抱年輕人,爲他們提供健康發展的土壤,那個地方就能擁有未來。

趙笠鈞:創新需要容錯。沒有容錯的環境,企業很難發展。只有經歷過失敗,經驗才能成爲智慧。因此整個社會應該更爲包容,而非無限放大責任。

當前,這樣的容錯空間有限,甚至出現“幸災樂禍”的情緒,這樣的土壤不夠理想。我們應該建立更好的發展生態,既能幫助摔倒的人重新站起來,又能讓全社會讚賞和尊重企業家精神。

叄 | 關於職責:

角色決定權責

陳東昇:企業家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力量。環顧世界發達經濟體,普遍是一批接一批的企業家出現,通過創新引領國家和民族的復興,因此企業家要有歷史責任感。

何啓強:經營者與企業家不一樣。前者遵守和維持秩序,企業家需要開拓與創造。企業家必須敢於冒險,不能守舊,帶領企業成功步入藍海。即使進入紅海,也能長期存活。

李伏安:企業家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他的主要工作是“解決問題”。以汽車行業爲例,很多人想創業,規劃製造屬於自己的汽車,其實他不一定適合成爲董事長,而是應該成爲一名技術工人。在該領域創業,企業家面對的很多問題,和實際造車沒有直接關係,甚至要面對前所未見的問題。

需要董事長解決的問題,都是高層、中層、基層員工不想或不能解決的問題,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才能成功,創業者一定要建立這樣的預期。

張文中:企業謀求高質量發展,必須擁抱數字化,還要有接地氣的創新,以數字化爲基礎,推進實體經濟快速轉型升級。當年,我和一批年輕人共同開發多點平臺,正是在全面發展基礎上,推動傳統零售業擁抱數字化。要得到數字化的能力,而非成爲數字化的購物者。

葉健:之前,我在拜訪一家國企時遇到一位專家。他對我說,雖然待遇條件並不理想,但他還是願意來到這家國企。因爲這裏在生產國產CPU,這是他所追求的理想。

他對我說,他並不在乎外企的高薪,那限制了他的成長;反而在現在的位置,可以做很多更有價值和意義的工作,這也是企業家精神的表現。

很多人認爲企業家精神需要創新,不過只有創新還不夠。我認爲,守正出奇才重要。出現創新時,我們做“守正”的人就要分析成長邏輯、波峯低谷、資源互補、投資回報率等一系列問題。就好像史蒂夫·喬布斯再強大,也需要一個蒂姆·庫克幫助他。企業家可以做很多事情,而職業經理人也能幫助他們。

肆 | 關於企業家精神:

永遠不要停止向前

張文中:前瞻思考、保持學習、解放思想、持續創新,這是企業家需要永遠遵守的大原則。

李伏安:企業家應該具備三方面的素質:首先是組織能力,能夠將原材料、土地、資金、勞動力等核心生產資源組織在一起,進行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其次是具備專業獨到的眼光,同時能夠設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最後是具備領導力和號召力,通過展示目的和收益,讓所有人緊密團結在一起。

任泉:一路走來,我做每件事也都要求自己完成一次“清零”:我會問自己,如果將一切光環、榮譽、物質全部放棄,從零開始,是否能夠真正的接受。這種心態很有必要。因爲每到一個新的領域,就會像學生一樣,甚至個人學習進度還會落後於其他參與者,作爲後來者一定面對最艱苦的局面,因此必須襟懷如此心態。我接觸過很多年輕的創業者,我也會要求他們和我一樣,用相同的心態,在未知的領域實現自己的夢想。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