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再度升溫。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近日公佈了2023年首季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期內毛保費總額達到1472億港元,相較去年同期下跌7%。與此同時,2023年一季度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水平回升至96億港元,同比增長2686.4%,大約佔據個人業務總額的20.5%。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認爲,跨境人流恢復正常釋放了壓抑多時的需求,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造成數據爆發。

終身壽險佔比過半

回暖趨勢愈發顯著。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近日公佈的2022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期內毛保費總額達到5560億港元,較上年同期下跌7.7%。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表示,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爲21億港元,上升200.3%,因個別保單及2021年基數較低而顯著回升,佔個人業務總額1.5%。此客戶羣組購買的保單中約95%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筆過支付),終身壽險、危疾及醫療保險分別佔保單的份額爲41%、32%和19%。

5月31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公佈香港保險業首季臨時統計數字。儘管整體毛保費總額爲1472億港元,相較2022年同期下滑7%,但內地訪客購買個人人壽產品數量飆升。

今年1-3月,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水平達96.13億,大幅上升2686.4%,佔據個人業務總額20.5%;新造保單數目爲34506份,去年同期爲1029份,增幅達3253.4%。

具體來看,內地訪客購買的個人人壽產品中,終身壽險保費達76.7億港元,增幅2827.5%,保費佔比高達79.8%;儲蓄壽險爲9.57億港元,增幅6735.7%,保費佔比爲10%。

保單數量位列前三的分別是終身壽險(19198份)、危疾(11522份)和醫療(1690份),同比分別增長6474.7%、3467.2%和429.8%。

有望趕超疫情之前?

疫情之前,內地客戶曾是香港保險業務的重要客戶羣,一度佔據香港保險市場三分之一強。

數據顯示,內地訪客赴港投保的高峯出現在2016年,其新造業務保費達到727億港元,佔全港新單保費的39.3%。

受到疫情影響,2021年及2022年內地新單保費降至7億港元和21億港元。

業內人士認爲,香港保險產品存在不小優勢:比如,使用外幣購買,可有效抵禦人民幣的貶值風險;價格相對便宜,保費和保額槓桿大;保險病種理賠寬泛,大部分產品具備分紅性質等等。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翁梓馳分析,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一季度數據表明,內地遊客對香港保險產品的需求正在逐步恢復。一季度內地訪客新造業務保費呈現快速回升的趨勢,對比疫前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整體上來看香港保險市場正在回暖。這也反映出香港作爲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具有吸引內地遊客消費和投資的優勢。

“當前離岸客戶對壽險產品的需求已經趕上疫前水平,同時香港各項旅遊推廣活動持續升溫,預期二季度內地訪客保費有望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在香港全面通關背景下,今年港險有望趕超疫前水平。”他進一步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熱度上升,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根據過往的紀律行動和投訴工作,列出3個重要經驗,提醒中國內地的潛在保單持有人要多加註意。其中包括:直接向獲授權保險人支付保費,而不是向你的個人保險代理支付;適當的香港持牌保險代理人不會參與跨境業務招攬而觸犯法律;不要與向你銷售保險的無牌人士接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