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甘南日報 ◎鄭蓉

專注力是孩子的重要品質,它相當於大腦的一個門戶,決定着哪些信息能夠進入大腦,哪些信息能夠加工整合。因此,專注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與孩子日後學習成績息息相關。但很多家長會無意識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總是催促

孩子正在看題目,媽媽指着作業本催着說:“趕快把算式寫上來。”孩子正在扣紐扣,爸爸催着說:“趕快穿鞋。”

經常指導

孩子在搭積木,媽媽在旁邊說:“來,把紅色的放上去,一隻手要扶着積木,不然倒下來了。”孩子嘗試着放拼圖,爸爸上手,指導着孩子邊轉拼圖邊說:“轉一下,轉一下就能放進去了。”

隨時糾錯

孩子在寫作業,爸爸過來說:“坐直,頭抬高。看看你,眼睛都快黏在本子上了。”一會兒媽媽過來看看本子說:“哎呀,這個字寫得不好看,趕快擦了重寫。”

經常訓斥

孩子在戶外拿棍子撥落葉玩,奶奶一把搶過棍子說:“太髒了,趕快扔了。”

時刻關心幫助

孩子在插雪花插片,爺爺看半天沒插上,直接拿過來幫孩子插好。孩子看書,媽媽時不時就問:“要喫水果嗎?”“口渴嗎?要喝水嗎?”“想小便嗎?”

家長們的這些行爲,都會無意識地打擾和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干擾孩子的思路,破壞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性。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第一,創設整潔有序的環境。整潔有序的環境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情緒更穩定,專注力更強。比如,孩子寫作業時,桌上只能放與作業相關的書本文具。同時,把書桌和椅子調整到適合的高度,這樣孩子更容易形成正確坐姿,也避免了家長時時提醒。

第二,不要隨意打斷和干擾孩子。在孩子玩玩具、看繪本時,家長不要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打斷他們。正確做法是:家長可以坐在旁邊陪伴他,但不要指指點點,問這問那,以免孩子專注力遭到破壞。當孩子求助時,適當予以幫助,支持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第三,陪伴孩子時,自己要專心。有的家長一邊陪孩子看繪本,一邊看手機;一邊陪孩子玩,一邊跟旁邊人聊天。這些也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陳宇(音)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嬰兒的大人專注表現有很大關係。在孩子主導玩耍的前提下,家長越投入,孩子持續專注的時間越長。

第四,限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像電視、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因爲動態鮮豔的畫面、高強度刺激的聲音會吸引孩子注意。但如果孩子長時間接受高強度的刺激,會增加喚醒注意力刺激的閾值,也就是說當孩子習慣高強度刺激,對於較低強度的信息,比如看書、聽老師講課就不容易喚起注意力。就像平常喫慣了重口味的食物,對清淡食物就提不起興趣。美國兒科醫學會提出,兩歲之內不要給孩子接觸任何電子產品,兩歲之後也要嚴格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