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傳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湯曉東離職。

與此同時,貝萊德旗下基金產品業績也遭到投資者吐槽,作爲國內第一家批准設立的全資外資公募,貝萊德基金表現得有些“水土不服”,無論是剛成立不久的新基金,還是成立一年以上的老產品,業績全部告負。

專家表示,外商獨資公募的產品成立時間都尚短,需要持續觀察中長期業績才能更準確評判基金的表現。

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湯曉東將離職

路透社6月6日消息,貝萊德中國區主管湯曉東(Tony Tang)將離職。該公司在回覆路透社詢問的聲明中稱,湯曉東“已表示有興趣探索公司以外的機會”。

2019年4月,華夏基金原總經理湯曉東出任貝萊德中國區主管。在其任內,貝萊德成立了由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100%持股的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與中國建設銀行以及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在華合資組建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貝萊德稱,亞太區副主管和大中華區主管陳蕙蘭(Susan Chan)正直接監督公司的中國境內業務。

截止一季報,貝萊德旗下產品規模和數量如下:

12只公募產品業績均告負:首隻產品跌幅超30%,規模縮水26億,跑輸基準15%

作爲國內第一家批准設立的全資外資公募,貝萊德基金表現得有些“水土不服”。貝萊德旗下無論是剛成立不久的新基金,還是成立一年以上的老產品,業績全告負。

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是貝萊德基金髮行的首隻公募產品,也是貝萊德基金的核心產品。然而,近年來的業績並不理想。數據顯示,該基金的淨值在2023年以來下跌了超過14%,在同類基金中排名較後。

如果考慮更長的時間跨度,自2021年9月7日成立以來,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的淨值累計下跌已經超過31%。

Wind數據顯示,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成立以來跑輸基準15%,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跑輸基準9.7%。

從基金規模來看,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成立時募集資金高達66.81億元,一度成爲市場上的“爆款”。然而“爆款”基金沒有換來“爆款”的業績,規模隨着業績下滑而縮水。

2023年一季度與基金成立時相比,該基金規模縮水了26億,縮水比例高達39.4%。

淨值急劇下降導致投資者不滿

觀察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的持倉發現,雖然基金持倉比較分散,但是偏向於新能源、半導體個股。以2023年一季度爲例,貝萊德中國新視野的前十大持倉中,就有寧德時代、邁爲股份、晶科能源這樣的新能源個股,還有華虹半導體、晶晨股份等半導體個股

近年來,邁爲股份和晶科能源的股價累計下跌已經接近40%和超過16%。這些持倉公司的大幅下跌也導致了基金淨值的大幅下跌。

其中,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基金淨值急劇下降,投資者遭受了巨大損失,對基金經理和貝萊德基金不斷表示不滿。

在基金社區中,一些投資者批評道:“我真不知道這兩個基金經理在選股方面是怎麼做的,跌了30%也算是人才?真不如散戶了。”,以及“貝萊德是外資知名企業,本以爲基金經理能力很強,現在看來也就那樣,希望這兩位經理加油,別再讓公司蒙羞了。”

新發基金規模越來越小:首隻表現差,之後募集再也沒超過10億

值得關注的是:當貝萊德基金髮行的首隻產品——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基金的表現不佳時,投資者好像對貝萊德基金失去了信心。自此之後,貝萊德基金已發行多款產品,但募集資金規模再也沒有超過10億,這就說明投資者對於貝萊德基金的信任和認可程度下降了。

舉個例子,貝萊德基金旗下的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混合基金在成立初期只募集到了5.73億元的資金,而貝萊德浦悅豐利一年持有期混合債券型基金在創立之初也僅吸引到了2.7億元的資金。

專家:需要持續觀察中長期業績才能更準確評判基金的表現

晨星中國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代景霞表示,不同於合資轉獨資的外資公募,幾家新設外商獨資公募的產品成立時間都尚短,需要持續觀察中長期業績才能更準確評判基金的表現。但整體來看,外資公募想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並非易事。

“中國公募基金歷經二十餘年的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大部分內資基金公司已經建立起了較爲完善的產品線,在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上也有着豐富的經驗和業績口碑,在渠道的建設以及對國內投資者偏好的認識上也有較爲深厚的積累。雖然大多數外資基金公司在投資框架的系統性和執行的穩定性、海外投資經驗和國際視野以及組合風險管理上有一定優勢,但他們是否能利用這些優勢在中國成功構建起品牌力仍有待時間驗證,尤其是他們進入中國後,需要面臨如何吸納優質的本地投研人才、投資方法本土化等一系列挑戰。”代景霞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