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枇杷收穫季

文/劉立宏

看到門前枇杷樹上果實澄黃時,意感到又是枇杷收穫季到了。

宿舍樓前,一大片綠草坪中,除種有小葉榕樹、撓癢樹外,還有一株正當壯年的枇杷樹。每年一到晚春初夏時節,就是枇杷樹果實成熟的收穫時節了。"春風樹樹熟枇杷",在家鄉長江沿岸,種植枇杷樹已很普遍,看着那映襯在那陽光下金黃色的成熟果實,會饞得人直咽口水。

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不是小時候見識過的枇杷樹,而是下鄉當知青時所遇見的那株再普通不過的枇杷樹了。當時正值12月份的寒冬臘月天,知青房外面的院壩旁,一株枇杷樹卻在寒風中靜靜佇立着,當時倒沒怎麼上心刻意地去關注它。但當來年陽春三月時,卻猛然發現枇杷樹上已有數枝顆顆青果了,三五個一簇,正欲破蕾而出,這才重點關注到。因每天進出知青房及院壩,一眼便能辨識出它的變化。由於當時所知曉的科普知識不多,但總是好奇,感覺它怎麼能在隆冬嚴寒中,居然其樹葉還能常綠成青,不枯不衰,着實讓人驚喜,同時也帶出一些些生活及知識的盲區,急於求解和知曉。

漸漸的,枇杷樹上的果實一天天地長大,看着它慢慢的轉色,由綠變淺黃,再變爲黃澄澄的金色。隨着晚春初夏的來臨,金黃色的果實掛滿樹枝上,墜彎了枝頭,煞是讓人喜愛。那時,因爲枇杷樹是屬於生產隊的公有財產,果實當然全隊村民都應均沾分享。這一年,村民們吆喝着,開始上樹採摘了。寂靜的山村被村民們的激情所感染,吆喝聲,笑鬧聲響成一片,久久迴盪在山谷。這是人生中第一次參與鬧林,搶奪成熟枇杷碩果。雖然那時的枇杷果實沒有現在的果實碩大,汁厚豐產,或許是缺肥,又或許是缺少管理緣故吧,但卻因此,對枇杷果實的整個生長環節有了直觀的認識,因是非常感性的,它實實的刻骨銘心,讓人終身難忘。

枇杷樹原產地是中國。然據瞭解,漢朝之前鮮有詩詞歌賦頌唱。其實枇杷樹與櫻桃樹前後期成熟,應爲姊妹樹花,後來我國還有諺語贊"枇杷櫻桃楊梅"爲"初夏三姐妹果實"之說。

至於枇杷果沒有櫻桃名氣那麼大,跟櫻桃果實美豔靈巧有一定關係,加之當時的枇杷樹的種植也沒有櫻桃樹那麼普遍和重視,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古代有着將櫻桃進獻祖先的傳統文化習俗,故櫻桃的名聲遠超過枇杷果。而枇杷此時尚身在深山隱林中,只不過它適合溫暖溼潤的南方山地,也沒有櫻桃花那麼招人起眼,這依然不礙枇杷樹自我進化,自我成熟而成功躋身於時令鮮果的行列。

枇杷果實初名於漢朝初期,成熟於漢中後期,應得益於漢唐邊陲之地的西南巴蜀地帶。這裏氣候溫暖,盛產枇杷,且品質俱優。因枇杷樹是常綠樹木,也是一種低調的景觀樹,其葉大,色呈綠色或深綠色,開始讓人喜愛其常青爲綠、不作修飾的本來模樣。尤其枇杷果實與絕大多數水果樹不一樣的是,枇杷花盛開於深冬季節,整個冬天嚴寒絲毫不影響它的花開成長,其花爲白色或淡黃色,而果實汁多,豐厚,甜美。冬天,它可與梅花傲寒媲美,春天,卻又能和春桃李花相伴爲生,這是何等強悍的生命力呀。這也是枇杷樹低調美的原因吧。相比其它的水果樹,枇杷又被稱讚爲是"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因此使其以領軍"果物"的後起之秀,成爲當時時尚流行的貴族水果之一。

唐朝"安史之亂"後,大詩人杜甫從長安繞道秦川下四川,顛沛流離,終於落腳邊陲重鎮成都。杜甫草堂成爲他棲身的見證地。在四川幾年,杜甫多有詩歌寫贊枇杷,而代表作《田舍》,"櫸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寫實杜甫在成都所見南方的枇杷果甘汁甜的早熟美,而北方枇杷確有些趕不上,成熟得也沒那麼快了。作爲天府之國,這也是中國富庶安穩之地,枇杷黃熟時,離糧食收穫歸倉時候也不遠了。

枇杷樹全身都是寶。果實爲時令水果而漸受青睞,其樹木顏色呈淺紅褐,質地硬朗,宜做玩具、美術品及秤桿等,可再次服務人類。而其枇杷樹葉還是一味草本中藥,更是一絕,可潤肺止咳,清熱止渴,我國早就有"川貝枇杷膏"中藥藥方,確有止咳清肺之功效,也是家庭備用的止咳良藥。

前幾年,工作出差到蘇州和浙江桐廬,有幸品嚐到江南枇杷。早聽聞中國八大枇杷產地中,江南的蘇杭便佔有三席之多,尤其是蘇州東山枇杷有上千年栽種歷史,被稱爲"果中之皇"。也是晚春的5月,南風習習,趕上江南春夏時節,此時青色雨後,那圓溜金黃的枇杷果已在煙雨中黃熟,市場上鮮果滿滿,黃澄澄的枇杷格外耀眼,先詢店家是哪裏品種,均答蘇州、杭州枇杷。再笑問曰都爲蘇杭枇杷嗎?雖未直接回,仍忍不住還是稱一斤新鮮枇杷後,在住宿地一通狂喫。然不是美食家,喫完後也沒有品出江南枇杷究竟是什麼滋味,只是一個字:甜。不過這也已經足夠了。

現在重慶域內各地爲實現振興鄉村,先後積極引種枇杷,曾經的漢宮珍果,如今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目前,位於三峽庫區腹心地段的萬州,就有多達七八個鄉鎮引種了枇杷:溪口鄉的"貴妃枇杷",作爲"甜美溪口"的強農產業正在引領全鄉;新田鎮種植的"五星大枇杷、白枇杷",遠近聞名;武陵鎮是發展經濟果木最快的鄉鎮,尤是"麻子枇杷"享有盛譽;熊家鎮臘燭村千餘畝枇杷,產值超千萬元,成爲萬州最大的枇杷產業基地……

看到枇杷成熟收穫時,捧着這顆顆金黃色的果實,又勾起兒時曾經的點點記憶,它成爲我另一種不捨的情結。

作者簡介:劉立宏,重慶市萬州區作協會員。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