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娜 劉佳

  [ 根據工信部數據,中國5G基站佔全球比例達60%,5G移動電話普及率已經達120.9%。 ]

2019年6月6日,中國5G牌照正式發放,從此開啓了中國的5G時代。

四年後,中國5G基站已經覆蓋全國所有地市級和縣城城區。根據工信部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5G基站已經達到273.3萬個,佔我國基站總量的24.5%。5G用戶6.34億戶,佔移動用戶總數的37%以上。

從“3G突破”到“4G同步”再走向“5G引領”,5G技術是中國通信產業鏈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站在了世界通信產業的領先者隊伍中。而在這四年中,中國5G落地情況如何?“殺手級”應用發展如何?5G技術演進的下一步重點是什麼?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在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5G發展進入關鍵拐點,預計2024年5G用戶將佔全網移動用戶的50%。“但目前5G能力尚未在消費應用中充分體現。隨着5G進入5G-A週期,應針對商用發現的問題,尋找破局機會。”

中國5G基站全球佔比六成

在工信部“適度超前”的網絡建設原則指導下,過去四年,我國5G網絡規模呈現跨越發展。

2019年,5G商用牌照發放半年,我國5G基站建設超過13萬個,2020年全部已開通5G基站超71.8萬個,到了2021年,我國5G基站達142.5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10.1個。而在2022年,我國已經完成160萬個基站的建設,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

根據工信部數據,中國5G基站佔全球比例達60%,5G移動電話普及率已經達120.9%,基礎電信企業累計投資近6000億元建設5G網絡,我國已實現“縣縣通5G”。同時,在我國110個千兆城市的重點場所中,5G通達率達到了100%。

鄔賀銓認爲,在網絡部署建設達到一定規模後,5G將進入投資回報期。

從數據來看,基於5G網絡部署的快速推進,直接推動了運營商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的穩步提升。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中國移動手機上網DOU達到14.7G。移動ARPU爲人民幣47.9元,同比增長0.8%。中國聯通移動用戶ARPU達到44.9元,同比提升0.9元。中國電信移動通信服務收入爲505.91億元,同比增長3.2%,移動用戶ARPU爲45.8元。

此外,隨着5G應用從0到1、從1到N,5G正加速融入實體經濟,成爲驅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新動能。

“目前中國已經領跑了全球5G的上半場,並提前進入5G下半場。”愛立信東北亞區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方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5G網絡上半場的重點在建設,下半場重點就在於5G的商業化。他對記者列舉了一些潛在的行業機會,比如雲遊戲、車聯網、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駕駛、工業互聯網等。

華爲無線室內數字化產品線總裁鮑祥英則對記者表示,移動通信的發展規律都是先有網絡再根據網絡能力進行開發應用。“隨着5G網絡的建設,應用層的成本在降低,效率卻在提高。隨着內生AI的產生,會使整個行業的智能化上一個大的臺階,那時候會催生大量的應用。”

據工信部官方數據,目前全國5G行業虛擬專網超過1.6萬個,礦業、港口、電力、教育、醫療、文旅、消費等重點行業的5G應用解決方案廣泛複製,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60個,應用案例超5萬個。

“殺手級”應用還有多遠

2G的時候,正值模擬電路向數字電路的轉換期,手機開始變得越來越輕巧,短信開始流行。而3G的出現,則將手機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帶來了GPS、遊戲、流媒體音樂服務和社會化媒體,比如QQ等。

4G更是掀起了一場新的智能手機革命,微信、抖音、移動支付等各類APP出現,帶來了大量全新的、令人興奮的應用、社交、共享單車。通過4G,我們還可以與語音助手交流,在智能手機和始終連接的PC上同時進行作業。

到了5G時代,雖然對“殺手級”應用的討論層出不窮,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落地的爆款應用仍未誕生。

究其原因,鄔賀銓認爲,仍然是網絡能力以及架構的問題。

“以消費應用場景爲例,VR/AR和車聯網需要高帶寬、低時延,但VR/AR產品成熟性、價格還沒有達到預期,車聯網的可靠性及政策法規限制了市場啓動。另外,目前在支撐VR/AR和車聯網業務中,5G能力不是過剩,而是仍顯不足。”鄔賀銓表示,車聯網更需要5G的高帶寬低時延。當前5G並不能滿足這些需求。

方迎則對記者表示,以蘋果MR爲代表的XR類智能硬件終端,以及通用人工智能平臺將重塑所有的APP,意味着整個的通信模式話務流量都會產生巨大變化,“它們對5G的需求也是巨大的。”

“可能下一步ChatGPT這種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會把手機裏所有的APP都重塑,現在已有的APP都會發生結構性變化,你和它的交互方式和它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都會發生變化,這個本身就是‘殺手級’應用。”方迎認爲,隨着5G與AI、XR等新興技術的融合,相信To c的“殺手級”應用一定會湧現出來。

鮑祥英則認爲,目前“殺手級”應用正在前期發展階段,5G核心是要解決智能化的問題,智能化初始階段就是從“人找人”到“信息找人”,當人工智能將效率提升得更高時,人與物聯、物與物聯,網絡達成千億級連接,這時候產生的應用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抖音爲例,最早的時候緩存幀速最多5幀,觀看時長只有30秒,但現在有幾分鐘的長視頻,這對網絡有了更高的要求,下一階段,當人工智能加持信息流後,需要的是更加高速的網絡,從而完成信息找人的轉變,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此外,也有運營商人士對記者表示,從4G的發展歷程來看,儘管當時大家認爲未來4G應用方向會是視頻領域中的某一個,但也沒有能夠很早預估一定是短視頻。短視頻這樣的“殺手級”應用的出現也是在4G後期才突然迸發的。今天5G面臨的是同樣的情況。

而在To b領域,5G如何深入核心的應用場景而非邊緣場景,也是運營商在思考的問題。

方迎提到,在智能化製造中,不少5G應用還是輔助性的,初步實現了5G化、無線化,但核心產線真正的核心繫統現在用5G的還很少。“這與很多因素有關,從我們通信人的角度,我們覺得5G很大,但是從工業生產的角度,企業決策者覺得5G相對小,5G嵌入到每一個環節都是需要非常謹慎的。所以這也要求我們5G要不斷地,一步步地驗證自身能力。”

5G技術演進向哪走

商用四年來,我國5G技術也在不斷演進。在關鍵技術創新方面,構築了涵蓋基站設備、通信芯片、終端模組和測試儀表等的完整產業鏈,產業整體實力躋身全球前列。

根據工信部官方信息,在5G關鍵技術方面,目前我國實現了系統性突破。相比以往以單點技術突破爲主,不僅在大規模天線、信道編碼等基礎技術上實現創新,還在網絡架構、靈活空口等系統設計方面實現主導,爲引領5G發展奠定堅實技術基礎。

從5G標準化角度看,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數量全球佔比達42.2%;向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提交5G文稿超15萬篇,我國在國際標準組織中的“話語權”和“主動權”不斷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遷移到5G的用戶ARPU值不及已在網的5G用戶。鄔賀銓提到,目前移動互聯網的戶均流量,去年一年增加了10.1%,ARPU值電信只增加0.4%,移動增加0.4%,聯通增加0.91%,都不到1%。“如果沒有5G,可能ARPU值還要再下降。”

這也意味着5G向5G-A技術推進迫在眉睫。

鄔賀銓表示,在工業應用方面,5G還不能完全適合工業的需要,工業要求大上行帶寬、確定性時延、高可靠、精定位,這是5G-A的機會,也是挑戰。

2021年4月,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明確5.5G的正式名稱爲5G-Advanced(簡稱5G-A),並對5G-A技術方向基本達成共識。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6月5日對外發布了我國5G-A的推進進展。他表示,3GPP首版本(R18)即將凍結,未來將圍繞無源物聯,通感一體等新場景開展R19標準化工作。“今年啓動5G-A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測試驗證,爲5G-A產業推進和網絡演進構築技術底座,同時成立5G-A專題工作組,推動5G-A融入行業技術體系,孵化5G-A行業終端,培育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

未來兩年,IMT-2020(5G)推進組將圍繞標準、技術、應用、行業四路並舉,推進5G-A邁向商用。

從戰略的佈局來看,作爲未來最有商業前景的技術佈局,5G-A代表的不僅僅是新一代通信技術革命,更承載着6G來臨前的“連接經濟”探索的重任。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表示,5G-A產業加速邁向商用,將成爲支撐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5G-A不僅是5G技術的增強,更是引入了無源物聯、通感一體等“新技能”,塑造5G多維能力,在最大化5G網絡使用效率的同時,取得“一蝦兩喫”效果。

而對於6G的進展,工信部部長金壯龍日前在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表示,將前瞻佈局下一代互聯網等前沿領域,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

但從時間點看,6G的商業化要到2030年才能逐步落地。對於6G的長遠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曾表示,要避免陷入技術演進的路徑依賴,要以需求佈局6G的研究和發展,不能以技術趨勢代替應用需求。6G真正的需求應該來源於市場,聚焦解決實際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