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2023年6月8日,陸家嘴論壇如期而至。全球金融人士匯聚上海,走進“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激盪全球巧思,探尋金融風向。

上午8時許,距離開幕還有1個半小時,入口安檢處已排起等候進場的長隊。觀衆們共同期待即將到來的一場場觀點碰撞:中國金融監管層的最強發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集思廣益,金融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智慧風潮,等等。

在開幕式暨全體大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易會滿,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分別發表主旨演講,探尋經濟復甦的新動力。

易綱

上海可在綠色金融領域發揮更大先導作用

中國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峯到碳中和。易綱表示,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意味着我國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必須發生深刻轉變。其中,綠色金融將在平穩實現“3060”目標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易綱指出,實現“3060”的難點在於解決碳排放負的外部性問題,降低綠色溢價。實現“30”目標內容有很多,內涵非常豐富,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減少碳排放,這其中有兩個難點:一是逐步降低碳排放負的外部性;二是逐步降低綠色溢價。

易綱介紹,中央做出“3060”部署以後,人民銀行堅決把綠色金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點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環境信息披露。近年來,人民銀行逐步豐富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鼓勵金融機構逐步披露相關環境信息,同時要求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披露相關環境信息。

二是完善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實現“3060”目標,需要“胡蘿蔔”加“大棒”。顯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爲“大棒”;而人民銀行設立的支持工具是激勵機制中的“胡蘿蔔”。2021年人民銀行設立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兩項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碳減排重點領域發展。

截至2023年4月底,碳減排支持工具餘額近4000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約6700億元,帶動碳減排量超過1.5億噸,取得比較好的成效。

三是開展氣候變化的壓力測試。支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節奏和力度更加合理。

“上海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所在地,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起步比較早。”易綱強調,近年來,上海立足新的發展理念和新的發展階段,提出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目標,率先推出多個綠色金融產品,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新力。未來可以在綠色金融領域發揮更大的先導作用。

李雲澤

五方面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十年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實現新的突破,金融總量大幅躍升,市場格局日臻完善,核心功能持續增強,深化改革蹄疾步穩,金融開放樞紐門戶地位更加凸顯。李雲澤表示,將繼續與相關各方一道,傾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提升,不斷增強全球影響力和輻射力。

李雲澤進一步指出,將堅決扛起新時代金融監管的職責使命,助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有效性。加大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金融支持,促進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大宗消費。強化對投資的融資保障,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優化民間投融資環境,強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呵護好民營企業創業發展的激情。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助力市場主體提信心添活力。

二是奮力開創金融監管工作新局面。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切實提升監管的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持續整治金融市場亂象,重拳懲處嚴重違法違規行爲。切實維護好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堅決打好防控金融風險主動仗。下好風險前瞻防控“先手棋”,以更加主動的態度應對各類風險隱患。練好穿透監管“繡花工”,提高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真正做到“管住人、看住錢、扎牢制度防火牆”。打好風險處置“組合拳”,做實做細應急預案,完善常態化風險處置機制,多渠道充實處置資源,充分調動各方主動化險積極性。

“目前,我國金融業運行整體平穩,風險總體可控,我們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李雲澤說。

四是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促發展。引導金融機構牢固樹立正確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強化公司治理、轉換經營機制、完善管理流程,加快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積極推動法律法規“立改廢釋”,與時俱進完善審慎監管規則,該管的堅決管住,該放的有序放開,切實促進金融業穩定健康發展。

五是始終堅持金融對外開放不動搖。近期法巴農銀理財也將在上海開業。他強調,“我們將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穩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養老健康、資產管理等領域,熱忱歡迎經營穩健、資質優良的外資機構來華展業,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各類業務試點。”

易會滿

更好服務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圍繞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發展之路,更好助力中國式現代化,交流三點認識。

一是更加精準高效支持科技創新,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近年來,證監會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爲突破口,健全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制度機制,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上市企業中佔比超過七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一批先導產業集聚效應顯著。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完善制度規則,全面深化債券市場功能,更好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時,研究資本市場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二是堅持投融資協調發展,更好服務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第一,全力爲投資者提供真實透明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營業收入與GDP之比近60%,實體上市公司利潤總額佔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提高至50%左右,上市公司2022年度分紅派現金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

第二,持之以恆強化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希望廣大行業機構牢記“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堅持以客戶爲中心,保持定力,苦練內功,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長週期考覈機制。

第三,始終注重促進投融資動態平衡。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超過27萬億元,各類專業機構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重較2019年初提升約5個百分點。下一步將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進一步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

三是堅守監管主責主業,牢牢守住風險底線。突出監管全覆蓋,繼續統籌開放與安全。着力提升監管效能,繼續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和市場亂象,着力加強全面實行註冊制後的市場秩序維護和生態塑造。

四是堅持穩預期、守底線。創新方法,突出重點,穩妥有序化解債券違約風險,持續加大對“僞私募”、地方交易場所等重點領域風險的整治。持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加強與有關方面政策協同,穩定和提振市場信心,守好底線,全力維護股市、債市、期市平穩運行。

潘功勝

外匯市場有望保持平穩運行

近年來,中國金融週期相對穩健。據潘功勝介紹,2020年以來,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在2.4%至3.4%之間窄幅波動,最高與最低點的極差不到100個基點,顯著低於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期波幅近400個基點。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則保持10%左右的增速。

潘功勝指出,中國金融週期相對穩健背後的原因,是中國長期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我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爲主,堅持跨週期和內外平衡導向,不跟隨美聯儲“大放大收”,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

中國穩健的金融週期爲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爲實體經濟提供了充足穩定的融資。信貸脈衝是刻畫金融週期變化的重要指標,反映了金融週期的邊際變化方向。2023年以來,中國的信貸脈衝轉正上行,顯示信貸對經濟的支持作用正在增強。

潘功勝表示,人民幣資產具有競爭力的真實利率,爲我國貿易投資夥伴持有的人民幣資產提供了良好的保值能力。以2年期國債收益率減去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衡量,中國的真實利率處於1.7%左右,與大幅加息後的美國國債真實利率相當,顯著高於德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同等產品利率水平。

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人民幣債券具有良好的投資組合分散化價值。2022年以來,發達國家政府債與股票都出現明顯下跌,傳統上債券對沖股票的分散化價值顯著降低;中國債券與全球股票收益的相關係數則保持在負值區間,具有較好的投資組合分散化價值。

潘功勝表示,2023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跨境資金流動由年初較高順差趨向基本平衡,外匯儲備穩中有升,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4月中旬以來,受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在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中小銀行風險問題、美聯儲加息預期有所升溫的推動下,美元指數在4月中旬以後開始走強。同時,疊加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穩固,人民幣匯率出現一些波動,但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預期和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保持相對穩定。

向前看,中國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仍然具備良好基礎。“一是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穩中上行的態勢,一些市場機構則預測,美國經濟有可能面臨溫和衰退,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具有支撐作用。二是隨着美聯儲加息週期接近尾聲,美元走強較難持續,外溢影響有望減弱。總體看,我國外匯市場將有條件保持較爲平穩的運行狀態。”潘功勝稱。

記者:王媛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