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擺在重要位置;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在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分批次加快推出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503萬戶,同比增長14.3%;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1萬戶,同比增長7.6%,尤其是3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818戶,單月同比增長44%。

新設經營主體數據體現出他們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向好。經過多年“放管服”改革,我國前置審批大幅削減,外商投資准入建立負面清單,在大多數創業者想進入的領域,制度性門檻已經相當低了。隨着企業註冊全程電子化,我國普遍實現了工商登記“一次不用跑、一天全辦好”。然而,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經營主體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實際困難。

去年,在各地試點的基礎上,我國提出大力推進企業全生命週期相關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爲企業提供開辦、工程建設、惠企政策兌現等集成化辦理服務。這項工作正在持續推進中,企業辦事效率顯著提升,成本大幅降低。目前經營主體痛點主要集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一些有礙公平競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夠統一等問題。

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需要“破四唯”,即破除唯體制、唯規模、唯地域、唯關係的準營門檻,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爲經營主體成長提供優質土壤。

不能“唯體制”,在某些領域排斥民營企業,或者在某些領域覺得國有企業不靈活,外資企業更有實力。這種以出身論英雄的刻板印象要不得。不能“唯規模”,只盯着大企業,看不上小企業,有些地方甚至明文規定成立3年以下的企業不能參與項目。這種與企業實力、能力無關的偏好不利於發掘有潛力的企業。不能“唯地域”,當前某些領域依然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去年商務部等17部門出臺措施強調“促進跨區域自由流通,破除新能源汽車市場地方保護”,可見各領域地方保護主義的石頭,要抓緊搬開。更不能“唯關係”,只給熟悉的,甚至有利益關係的企業開綠燈,給不熟悉的企業設障礙,類似情況容易讓經營主體寒心,應注意防範、杜絕再次發生。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期,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針對企業經營中遇到的有礙公平競爭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反壟斷法規定不得對外地商品設定歧視性措施,或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要儘快把這些政策落到實處,打通痛點、堵點,讓經營主體在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專心致志謀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