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機構投資者

持股比重不斷提升

隨着資本市場改革措施陸續落地,包括公私募基金、券商資管、銀行理財、保險資金等在內的專業機構投資力量正不斷壯大。

華西證券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倉佔流通市值比重由2017年初的15.8%提升至25.26%左右。專業機構投資者中,公募基金持有的流通股市值佔比最高,爲7.99%。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爲,A股投資者結構持續改善後,投資者對市場走勢的判斷可能將更爲理性,市場整體波動水平有望收斂。同時,隨着機構投資者話語權逐步提升,投資者挖掘優質標的能力整體有望提高,優質公司被顯著低估的現象可能減少。此外,A股從“散戶市”走向“機構市”後,市場定價能力有望提升,將推升A股對於海外公司和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公募基金產品總數量超過1萬隻,管理規模合計達26.03萬億元,相比2012年底的1174只、2.8萬億元,數量和規模均實現大幅度跨越。

“這意味着,個人投資者理財觀念逐漸發生變化,傾向交給專業機構進行投資管理。”業內專家表示,穩步壯大的專業機構投資者,將進一步提升市場定價有效性、優化資源配置,並降低市場波動,挖掘市場價值。

隨着我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步推進,越來越多外資機構積極拓展在華業務。數據顯示,2014年滬港通與2016年深港通開通以來,外資持有A股市值從2014年第二季度的0.34萬億元,上升至2023年一季度末的3.49萬億元,近十年時間增長了九倍。

推動市場風格

向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轉變

業內人士認爲,未來,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佔比提高是大勢所趨,並將推動市場風格向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轉變。

在建信基金總裁張軍紅看來,全面註冊制下,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很多上市公司來自科技前沿領域,業務模式比較新穎,對投資者的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專業投資者的優勢更加凸顯出來,長期投資將成爲主流,以上這些都將驅動公司股價迴歸企業中長期基本面。

國泰基金總經理周向勇認爲,公募基金只有自身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才能切實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壓艙石”的功能作用,爲實體經濟提供安全穩定的融資環境。

這也對機構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表示,隨着越來越多公司上市,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逐步形成,缺乏專業能力的投資者獲利可能性下降,而投資價值發現更加深入、投資決策更加專業化、風險定價更加合理化的專業機構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