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河蚌已經和珍珠掛鉤了,我們在網上能找到的河蚌基本都是用來“盲開珍珠”的,很少看到它是用來食用的。

另外,如果你喜歡河鮮的話,你會發現我們的餐桌上經常會出現螺螄,田螺等較小的淡水貝類,但是很少有河蚌的身影,我們餐桌上的雙殼類基本是海鮮。

河蚌的個頭更大,長得也快——通常一年就能長一兩斤,爲什麼很少有人食用呢?

毫無疑問,河蚌和其它河鮮一樣是可以喫的,且營養液豐富,但在中國關於喫河蚌有一些兩極分化,一些地方是很喜歡喫河蚌的,而另一些地方卻很不喜歡喫河蚌。

這是一碗炒河蚌肉

l同爲浙江人,我們那裏(浙南)就是基本不喫河蚌的,至少我從小到大都沒嘗試喫過,而我愛人那邊(浙北)卻是喫的,她們認爲河蚌是很不錯的河鮮,摸河蚌是小時候的美好記憶。

其實,我家不喫河蚌的原因挺簡單的,我們覺得河蚌不太乾淨,我從小就被灌輸河蚌身上都是寄生蟲的思想,以至於我小時候都不敢在河裏摸河蚌。

事實也是如此,河蚌確實有很多寄生蟲,因爲河蚌、螺螄這些軟體動物行動緩慢且底棲,是各種寄生蟲的理想宿主。

不過,我覺得我們那邊把河蚌和寄生蟲掛鉤的刻板印象可能與螞蟥有關,有時候運氣不好打開河蚌確實會看到小螞蟥。

螞蟥通常有三種,捕食性的,吸血的,還有就是吸食組織液的,在野外河蚌就是那些吸食組織液的螞蟥的主要宿主之一,所以看到被螞蟥寄生的河蚌很正常,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樣,看到螞蟥會頭皮發麻。

當然,寄生蟲並不是河蚌獨有,所有軟體動物都不能倖免,但是其它軟體動物咋就被喫得飛起,而河蚌卻如此小衆呢?

這個還真的是有其它原因的,只要我們瞭解了河蚌的習性,就知道它也確實不適合喫。

爲什麼河蚌不適合喫?

河蚌是蚌科(Unionidae)的總稱,有時候也稱作淡水貽貝,這個科全世界都有所分佈,種類繁多,相當多樣化,中國是河蚌的起源地之一,已被描述的就有102種,其中小有名氣的有10幾種。

所有河蚌都是濾食性的,野外它們生活在流動的淡水域,這些動物用兩片外殼把自己包裹起來,然後就在裏面讓浮游生物流過自己,並喫掉它們。

濾食的特徵降低了動物的生存成本,但也限制了它們的食物來源,這導致較大的河蚌通常需要非常大的生存空間。

所以,我覺得很多地方不喫河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河蚌要湊足量來炒一碗還是比較困難的,你摸一天可能都沒幾個,而螺螄隨便摸摸就一水桶。

而且它們殼厚肉少,處理起來很是麻煩,一個兩個拿回家很少有人會去處理來食用,以前我奶奶還在的時候,我們帶回家的蚌基本是搗掉殼拿去餵雞。

另外,據說河蚌肉也是相當難燒,一般人燒出來會特別硬,嚼都嚼不動,所以如果你那邊不興喫這東西的話,肯定大家都不太會燒,偶爾有人嘗試也會因爲沒炒好難喫而被勸退。

其實,河蚌對生存空間需求大的特點也非常不利於養殖。

咱們國家有幾種河蚌可以用來養殖珍珠,我在網上看到珍珠養殖的密度不能超過每畝1000個蚌。

這個養殖密度用來養珍珠是可以的,畢竟珍珠相對值錢啊,但是要通過養殖來提供食用的話,經濟效益比較一般,畢竟人家肉不多,價格賣貴了沒人買,價格便宜了就養殖虧錢。

河蚌養殖

世界最瀕危的生物羣體之一

如果你們那邊會摸河蚌來食用的話,你一定發現了,現在要摸到一個河蚌都已經非常困難了,更別提摸到一大碗了。

不管你信不信,現在這些軟體動物已經成爲世界上最瀕危的生物羣體之一了,大部分河蚌物種都在滅絕邊緣徘徊,或者已滅絕。

所以,現在食用河蚌,特別是野生的河蚌,那是很奢侈的。

其實,這些動物羣體會被推向滅絕也是有原因的,它們在繁殖上實在是太挑剔了,同時工業時代對河流破壞也是前所未有的嚴重,這些都不利於它們生存。

河蚌是非常古老的生物羣體,這個科在2.7億年前就出現了,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它們分佈到了全球。

它們擁有斧足,可以用來移動和挖掘,但是行動能力非常有限,所以爲了讓自己的基因傳播到更遠的地方,河蚌通常需要藉助魚類的幫助

爲了做到這一點(讓魚幫自己傳播基因),一些河蚌進化出了有趣的擬態,另外一些則學會了利用魚的生存特點。

這兩條在擺動的是河蚌肉

北美的一種河蚌——Lampsilis ovata,它們在繁殖的時候,雌性河蚌的身體伸出蚌殼後,就像是一條小魚一樣,吸引大魚過來食用。

當大魚準備食用的時候,河蚌會瞬間噴射出“水槍”,這些水槍攜帶大量它們的幼蟲,這些幼蟲會用它們鉤狀結構牢牢抓住魚的鰓,寄生在那裏並形成一個小囊腫,靠吸食魚的組織液爲生,直到足夠大的時候纔會脫落獨自生活。

河蚌有這個噴射水槍的結構

“噴射水槍”射出幼蟲這一招在河蚌界基本通用,不過不同的河蚌還有着不同的寄生過程。

有些河蚌是千辛萬苦爬上河牀,在河牀上噴射水槍,許多魚都會被水面的微小動靜吸引,這些河蚌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我們上面提到的那兩種,它們的幼蟲對宿主的選擇上都是不太挑剔的,而實際上許多河蚌都只會選擇一種魚寄生——因爲它們的幼蟲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只能對一種魚完成寄生。

當生物多樣性受到影響的時候,這些河蚌就會很難完成繁殖,所以滅絕是正常的。

即便是那些對宿主不挑提的,他們要完成寄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想要爬上河牀,然後在河牀上噴射水槍,魚會不會被吸引過來只能隨緣,自己還很危險——鷸蚌相爭的故事估計就是發生在繁殖季節。

總得來說,河蚌的繁殖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很明顯它們在過去的幾億年裏沒有受到影響,甚至還分佈到了全世界。

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河蚌的繁殖能力都非常驚人,大部分河蚌一次能排出幾十萬只幼蟲,只要有那麼幾顆成功就好了。

也正因爲如此,一些河蚌是實際上是氾濫成災了,特別是作爲入侵物種時。

有些河蚌氾濫成災了

不過氾濫成災是少數,大部分是瀕危狀態,在工業時代,它們這種依賴其它物種的繁殖方式,即便它們繁殖能力驚人,也已經很難找到更多魚來幫忙傳播了。

除此之外,我們對河流的破壞,比如興修水壩,河牀硬化等等,以及氣候變化導致河流、湖泊乾涸或者截流等問題也十分嚴重,這些都不利於河蚌生存。

可以說現在的河流環境確實已經很不適合河蚌生存了,變少、滅絕是必然。

我們拋開喫不談,河蚌其實對於河流污染的治理特別有好處,它們是濾食性的,一個污濁的水域,放兩個河蚌下去,沒幾天就能清澈見底了。

所以保護好河蚌還是很重要的,好消息是我看到現在很多官媒都在呼籲這一點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