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在炎熱夏季來臨之際,美聯儲不僅在給持續1年之久的加息之路“降溫”,也給未來加息之路埋下了更多的“謎團”。6月,美聯儲選擇“按兵不動”,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5%至5.25%。對比過去,此舉“鴿”意明顯:自2022年3月16日美聯儲啓動本輪加息以來,其連續加息10次,累計幅度更是高達500個基點,其中不乏連續75個基點的激進加息。但與此同時,6月例會最大的變化在於點陣圖大幅上調,美聯儲給出下半年再加息兩次的指引,此舉卻又“鷹”氣十足,畢竟之前市場預計美聯儲未來頂多再加息一次,甚至可能不再加息而會轉爲降息。

由於美聯儲在6月“鴿”“鷹”立場不太明確,投資者也給出了自己的解讀:美聯儲利率期貨加息預期基本沒有改變——市場仍舊認爲年內大概率只剩7月一次加息。美股等風險資產迎風走高,以標普500指數爲例,自去年3月15日美聯儲宣佈加息之後,標普500指數一路暴跌。但截至6月16日收盤,該指數已連續5周實現周線上揚,報4409.6點,不僅收復加息期間的全部失地,還較加息前高出3.4%。除此之外,6月例會後美債利率下行、美元走弱等現象再度顯示,市場對美聯儲“鷹”派的點陣圖指引並沒有當真,他們認爲美聯儲只是通過“鷹”派喊話來打消市場對年內降息的預期,實際上可能並不會在加息道路上走得那麼遠。

的確,美聯儲在6月既“鴿”又“鷹”的做法着實讓人摸不着頭腦:美聯儲“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目前來看,美聯儲可能是以暫停加息“以時間換空間”,如未來通脹持續放緩,美聯儲可能會有更多時間“按兵不動”。但如通脹黏性增強,且美國經濟能夠避免衰退、美國銀行業風險減小,美聯儲則可能會在未來獲得更多加息空間。

從美國通脹來看,通脹數據放緩但黏性猶在使得美聯儲進退兩難。美聯儲激進加息已經將利率推升至16年來最高水平,但最新數據顯示,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4%,增幅雖然比4月大幅下降0.9個百分點,但仍遠高於美聯儲2%的長期通脹目標。與此同時,5月美國核心CPI同比增長5.3%,增幅僅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顯示出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後的通脹仍顯黏性,也從側面顯示出當前通脹局勢仍舊嚴峻。

從美國經濟和美國金融市場來看,目前兩者雖然頗具韌性,但在大幅加息導致銀行業危機懸而未決、金融環境未來存在不確定性等背景下,美聯儲不得不更加小心謹慎。自去年以來,伴隨着美聯儲激進加息,市場對大幅加息對美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一直心存擔憂。進入2023年,在美國硅谷銀行引發美國銀行業動盪、通脹居高難下以及債務上限危機重現之下,各界對美國即將在2023年陷入經濟衰退的預測此起彼伏,他們預測美聯儲激進加息將導致今年美國企業裁員增加,就業市場會在今年年初開始收縮,隨後全年失業率會不斷上升,失業率將飆升至5%到5.5%左右。但從最新美國經濟的先行指標來看,當前私人消費、經濟景氣度、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總體保持較強韌性。然而,畢竟加息的影響有時滯性的特點,這意味着即便當前的美國經濟數據也許並沒有發出信貸顯著收緊的警示,但加息的累計效應正處於逐步傳導到影響實體經濟的過程中,美聯儲還需要更多時間來觀察大幅加息後的美國經濟以及美國金融市場狀況。

綜合來看,美聯儲未來的加息之路存在不確定性。一方面,橫向來看,全球一些國家央行採用暫停之後繼續加息的現象並不罕見。最近的例子就是,加拿大央行在3月和4月暫停加息之後,意外在6月重啓25個基點的加息;澳大利亞央行也在4月暫停加息之後,5月和6月選擇連續25個基點的加息。這些舉動因爲都超出市場預期,繼而引發了投資者的不安情緒。縱向來看,美聯儲也曾採用過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美聯儲從1999年6月到2000年5月累計加息175個基點,將利率從4.75%抬升至6.5%;但期間曾兩次暫停後再重啓,且最後一次加息幅度高達50個基點。因此,考慮到美國通脹未來一段時間仍有黏性,市場不敢低估美聯儲降低通脹的決心,如美國經濟和美國金融市場持穩,美聯儲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加息動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