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202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一句“今年7月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退坡”激起千層浪,引起巨大反響。

當日稍晚時候,工信部新聞處人士澄清稱苗圩的說法是口誤,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尚未最後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大幅退坡”。而按照原有政策,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於2020年完全取消。

工信部的這番發言,無疑給處於寒冬中的新能源車企帶來一絲溫暖,給連降6個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受此影響,1月13日新能源汽車概念早盤集體走強,比亞迪開盤漲停。

若工信部方面所言屬實,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至少維持到2020年年底,懸念在於,今年的補貼力度將有哪些變化?補貼時間將會延長至什麼時候?

補貼退坡 新能源車銷量連降6個月

2019年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最艱難的一年,全國汽車市場在2018年下滑2.8%的基礎上加速下行,根據1月13日中汽協最新公佈的數據,全年跌幅達到8.2%。

縱使全國車市冰凍三尺,但若論波動最大的細分市場,非新能源汽車莫屬。

2019年整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都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6月份產銷仍分別增長56.3%和80.0%,1-6月累計產銷分別增長48.5%和49.6%。

但從7月開始,新能源車市開始調轉勢頭轉升爲降,而且跌勢不斷加大,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4.0%,而2017、2018年均有50%左右的漲幅。

2017年三部委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中汽協對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預期爲160萬輛,但全年下來的實際銷量卻僅爲120.6萬輛。

爲什麼十年來發展如日中天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突然遭遇變故?

除去宏觀經濟低迷對汽車消費產生抑制作用之外,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是關鍵因素。

中國從2015年開始一躍成爲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個成績完全是靠行政干預,用強大的扶持政策培育多年催生出來的。在市場達到一定量級之後,補貼開始逐步退坡,而2019年是退坡幅度最大的一年。

2019年6月26日起,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標準降低約50%,地方補貼直接取消,整體退坡幅度接近75%。受此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從7月份開始止升下跌,且連降六個月。

政府救市:今年補貼不會大幅退坡

靠購車補貼培育起來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雖大卻不強,當市場到達一定規模,“斷奶”勢在必行。

按照原有計劃,購車補貼將在2020年完全取消,到今年6月底,一衆新能源車企將正式“斷奶”,財政補貼將轉向用車方面,即用於支持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和配套運營服務。

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有利於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真正做大做強。

但在購車補貼大幅退坡的過程中,恰逢十年一遇的車市寒冬,加上國五國六排放標準2019年7月起切換,多重打擊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立即潰不成軍。新能源車企、機構、專家紛紛呼籲延長補貼時間,給予市場一個緩衝期。

“補貼退坡後,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下滑5個月,確實是不能再退了。”科技部部長萬鋼也在電動車百人會上發出感慨:“2020年底前,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不要再退了,補貼的技術標準也不要再變了,給企業留出時間去做技術升級和創新吧。”

苗圩在隨後的發言中表示,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進一步退坡。但隨後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解釋稱,苗圩的說法是口誤,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

按照這個說法,現行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在2020年7月1日以後不會出現較大調整,而且有望維持至年底,這對一瀉千里的新能源車市來說是個好消息。

事實上,在2019年國補腰斬、地補退出後,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已低於歐洲各國。英、法、德針對純電動車的補貼額度調整較爲溫和。德國打算提高給予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補貼,幅度達50%。法國確定延續購置補貼至2022年,並提升總補貼預算,目標是到2022年新能源車銷量較2017年提升5倍。

中國與主要歐洲國家新能源車財稅激勵政策統計

(資料來源:ACEA,中金公司研究部)

根據工信部近日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若按2025年新車銷量3000萬輛計算,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將達750萬輛。

補貼時間延長無疑可以緩解車企當下的“斷奶”壓力,但長期來看,要在2025年實現750萬輛的市場規模,僅靠政策驅動肯定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