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濤

在影視作品中,人工智能大多都是作爲一種反面角色出現,或是與人類價值觀相悖,或是毀滅世界的元兇。不過電影畢竟是藝術品,人工智能的副作用往往會被無限放大。霍金也說過:“要對人工智能保持警惕”,那究竟人工智能是不是潘多拉魔盒呢?至少現在以博世的角度來看,不是的。

博世每年在軟件開發上的投入都超過37億歐元(約合287億人民幣),有3萬員工從事軟件開發這項工作,並且還計劃在未來2年培養出2萬名人工智能方向的專家。爲何博世會在人工智能方面花費如此大手筆?

最直接的一點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帶來更多的利潤。Tractica預測,人工智能應用在全球的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約1200億美元(約合8324.6億人民幣),將會是2018年全球市場規模的12倍。在研發的方向加大投入,就意味着能夠早早地在人工智能市場中奪得一塊大蛋糕。

而人工智能的初步優勢已有所體現。用智能算法來監測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可以快速追蹤各機器之間的能源消耗差值並以此彌補峯值負荷。而博世正是利用這一技術,在2019年底已經將德國所有的業務都實現了碳中和。博世還稱,在2020年底,也就是今年年底,博世在全球的400個業務所在地都將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另外一點,博世的人工智能產品已經小有成果。以博世在CES展上展示的全透明虛擬遮陽板來說,把透明的顯示屏與車內監控攝像頭以及人工智能相結合,這樣人工智能就能識別駕駛員眼部位置以及光線射入駕駛員眼鏡的路徑,從而對透明顯示屏上的相應位置進行調暗,剩餘位置則仍然保持透明。在保持遮陽的前提下,依舊能夠提供良好的視野。

而現階段的其他解決方案有貼膜、傳統機械遮陽板以及智能調光玻璃等。前兩者成本較爲低廉,安全性上存在隱患。如劣質膜容易變質,易產生光畸變等使駕駛員產生頭暈目眩的感覺。智能調光玻璃雖然較於前兩者更加智能,遮陽效果也與虛擬遮陽板類似,但目前智能調光玻璃的操作仍需要經過遙控器手動操作。還是需要經過“視線短暫離開前方”這一項。

最酷的還是,博世用於航天領域的人工智能——SoundSee傳感器系統 。SoundSee已經於2019年底伴隨NASA的自動飛行器“宇航蜂”飛向了太空,它能夠通過聲音是否異常來診斷出“宇航蜂”是否故障,而它的體積也僅有一個飯盒的大小。

SoundSee適用於多領域,比如說汽車某些內部零件鬆動,不檢查無法發現異常。而使用了SoundSee系統後,就能根據輕微的異響來判斷哪一個地方出現了問題,甚至說在以後能夠直接給出解決方案。如果該技術早日普及,那麼人人都是修理專家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