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根據我行信用評估政策,您的信用卡額度已由50,000.00調整至3,000.00,感謝您對我行信用卡的支持!”近期,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信用卡被降額的經歷。

這或與銀行近期加強對信用卡資金用途的管控力度有關。近日,建設銀行發佈《關於調整部分商戶交易管控的公告》,對信用卡在部分類別商戶的交易進行管控。具體來看,建行信用卡不得在境內房產稅費類商戶、投資理財類商戶進行交易。

同時,建行信用卡在房產類商戶的交易也實施一定的額度管控。具體來看,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3萬元人民幣,日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月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半年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年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10萬元人民幣。

無獨有偶,廣發銀行日前也發佈公告稱,信用卡資金不得用於房地產領域,如支付購房首付款、繳納房產稅等;不得用於投資理財領域,如購買股票、基金及其他權益性投資;不得用於購買分紅型保險、投資連結險、萬能險等非消費型保險;不得用於生產經營領域,如批發經營、菸草類商品配送等;不得用於比特幣等虛擬交易;不得用於償還債務,如償還信用卡、貸款、借唄、微粒貸等欠款;不得用於購買彩票、賭博等。

廣發銀行還稱,若您的信用卡資金用於以上或其他非消費領域,可能導致交易失敗。請您妥善保管信用卡交易用途相關的憑證以備覈查。我行對涉嫌非消費領域交易行爲的信用卡持卡人採取包括但不限於限制交易、降額、停卡、終止分期等相關措施。

除此之外,近期,海口農商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也發佈公告,加強信用卡消費和現金分期資金流向管控。種種跡象顯示,一場始於2022年7月的信用卡監管風暴正在顯效。2022年7月,原銀保監會和央行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準確監測和管控信用卡資金實際用途。信用卡資金不得用於償還貸款、投資等領域,嚴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領域。

從“跑馬圈地”到“精耕細作”

銀行信用卡市場的風向已經發生改變。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國共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91億張,環比下降0.84%。人均持有銀行卡6.78張,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6張。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90.04億元,環比增長14.35%,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6%。

值得注意的是,與上年末相比,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數量減少700萬張;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卻增加了124.24億元。數量減少和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增加背後,是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重數量更要提質量”的發展新訴求。

6月6日,中國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二十週年暨《中國信用卡消費金融報告(2023)》發佈會活動召開。《報告》指出,隨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平臺、互聯網助貸公司等各主體都在消費金融領域搶佔市場份額,信用卡行業面臨着新的挑戰。風險方面,不良貸款率是消費金融的關鍵指標,市場正經歷不良率上升的陣痛期,信用卡逾期增加、不良率抬頭成爲普遍現象。

當下,信用卡滲透率越來越高,新增用戶數量逐漸減少,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讓消費者對於信用卡產品的功能和體驗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業整體也面臨着更多監管加強和風險控制的挑戰,信用卡業務的增長速度逐漸放緩,行業發展邏輯與增長模式面臨轉型重塑的重要階段。

《報告》認爲,當下,信用卡規模增長進入平臺期,行業格局也從前期“跑馬圈地”期步入“精耕細作”時代,各銀行也開始調整經營戰略,不再以簡單擴大用戶規模與信貸餘額爲戰略目標,銀行信用卡業務經營壓力也逐步浮現。

“當前,銀行信用卡業務已進入存量經營階段,這要求髮卡行持續提升信用卡業務的經營管理水平。經過多年的跑馬圈地,優質客羣的信用卡滲透率處於高位,很多人持有多張卡片,圍繞客戶消費首選卡定位的競爭將持續進行,這會倒逼髮卡行提高精細化運營水平。”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提高信用卡客戶的整體滿意度也可能是商業銀行下一步需要發力的重點。另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6月15日發佈的《關於2023年第一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2023年第一季度,監管部門接收並轉送的銀行業消費投訴中,涉及信用卡業務投訴32142件,佔投訴總量的30.6%。在涉及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投訴中,信用卡業務投訴9599件,佔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投訴總量的20.3%;在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投訴中,信用卡業務投訴19132件,佔股份制商業銀行投訴總量的65.9%;在涉及外資銀行的投訴中,信用卡業務投訴125件,佔外資銀行投訴總量的32.6%。 

“精細化運營”捲起來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告訴記者,對商業銀行信用卡市場飽和度提高、不良率上升的陣痛不必過分擔憂,這是行業從高速發展轉向成熟的必然階段。未來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重心會從規模轉向質量,且更加重視存量客戶的精細化運營。在這個過程中,行業的分化態勢也會越來越明顯,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更精準匹配客戶的需求的銀行才能脫穎而出。而數字化運營能力可能是這場白熱化競爭的關鍵所在。

薛洪言表示,策略上,髮卡行可通過內外部大數據分析提煉客戶消費洞察,制定針對性運營策略和權益體系,並聯動場景和渠道打通斷點堵點,構建體系化、數字化的精細化運營能力,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提高持卡人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過去的“618購物節”,多家銀行信用卡攜手主流電商平臺和支付平臺“花式”促消費,推出綁卡立減、支付滿減、分期優惠、消費返現、積分加倍等福利活動。同時,60家餘家銀行參與了“京東聯名信用卡618專場”活動,利用其流量入口拓展業務邊界。 

而在更早的5月30日,平安銀行針對年輕客羣推出了 “平安小財娘”數字人主題信用卡,創新推出AR互動模式。用戶可以通過掃描卡面進入元宇宙空間,與“平安小財娘”進行AR互動,並可以通過平安銀行口袋銀行App獲得專屬的數字藏品。

在薛洪言看來,銀行還可圍繞支付屬性對信用卡業務再定位。髮卡行可轉變信用卡運營思路,將信用卡視作高粘性的零售客戶入口和管理平臺,以此爲支點撬動全行零售產品交叉銷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