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張曉雅】“歐盟領導人爲關鍵峯會做準備,中國成焦點”。卡塔爾半島電視臺28日以此爲題報道稱,歐盟27個成員國領導人定於本週在布魯塞爾舉行爲期兩天的峯會,討論外交政策等問題,其中包括歐盟對華戰略。

報道開頭稱,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27日在給與會國領導人的邀請函中表示,此次峯會將是一個“重新確認”歐盟對華統一立場的機會。

報道繼續稱,歐盟 27 個成員國常常在處理從移民到補貼等一系列內部問題時難以達成一致,在外交政策上也不例外,過去幾年,歐盟在計劃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時一直有困擾。

德國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所分析師格熱戈爾茲•斯特克告訴半島電視臺,歐盟成員國對華政策分歧依然存在:其中一些成員認爲經濟安全是關鍵問題,另一些成員則認爲北京在俄烏衝突上的立場是當前的關鍵問題。“這些優先事項上的差異有時會導致摩擦。”斯特克說。

報道隨即提到,過去幾年裏,歐盟對華立場因多種原因變得強硬,箇中因素包括新冠疫情、中國作爲科技和經濟大國崛起被一些歐盟國家視爲威脅、臺海局勢,以及中國對俄烏衝突的立場。在與中俄的緊張關係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訪華前於3月表示,歐盟在對華立場上應着重“去風險而非脫鉤”。隨後歐盟一些大的成員國警告稱不要“效仿”美國的“狂熱”做法。

但對於所謂“去風險”一詞,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5月9日已回應稱,談論“去風險”,首先要思考什麼是風險,風險在哪裏。他提醒稱,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國家正在發動“新冷戰”,破壞國際規則,煽動意識形態對立,搞陣營對抗,“脫鉤斷鏈”……這些纔是需要重視的、真正的風險!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就是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

半島電視臺這篇報道進而聲稱,馮德萊恩上週還透露歐盟想要“加強經濟安全”的計劃,她表示,雖然“全球一體化和開放經濟一直是一股積極的力量”,但歐盟還必須“對一個競爭更加激烈、地緣政治(對抗)更加激烈的世界保持清醒認識”。報道聲稱,雖然馮德萊恩此番計劃沒有公開說明這是一項針對中國的經濟戰略,但一些專家表示,該戰略主要目標之一是北京。

報道繼續說,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告訴半島電視臺,雖然中國理解歐盟想要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的雄心,但歐盟“不應將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混爲一談,從而損害自由貿易”。

半島電視臺還說,歐盟領導人準備在對華“去風險化”對未來關係意味着什麼這一問題上進行辯論,並試圖達成統一的“對華戰略”之際,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本週在一次演講中稱,“客觀地說出‘去風險’從哪裏結束、脫鉤從哪裏開始,這總是並非易事,” “所以,我們需要在歐洲對此進行真正的辯論。請記住,各機構可以提出建議,但決定權在於成員國”。

《環球時報》記者在5月12日記者會上就博雷利此前類似表態提問稱,博雷利在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後聲稱,歐盟成員國外長支持“重新校準”對華戰略,繼續將中國視爲全球性問題合作伙伴和經濟競爭者。歐盟在堅持對華“三重定位”時,應加強對華競爭。“去風險”意味重新審視歐中經濟關係,目的不是對華經濟“脫鉤”,而是重新平衡歐中關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答說,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係,視歐洲爲全面戰略伙伴,對歐政策保持穩定連續。中方對歐方不贊成零和博弈的表態表示讚賞,同時我們認爲,“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的“三重定位”本身就自相矛盾。事實上,中歐雙方有着廣泛共同利益,合作大於競爭,共識多於分歧。我們希望歐方摘下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排除外部干擾,堅持戰略自主,形成獨立、客觀的對華認知,奉行積極理性的對華政策,這最符合歐洲利益。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