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正式拉開帷幕。此次大會以“智聯世界·生成未來”爲主題,共將持續三天。

據瞭解,本屆大會參展企業數量、展覽面積均創歷屆之最。5萬平方米世博主展覽涵蓋核心技術、智能終端、應用賦能、前沿技術四大板塊,包括大模型、芯片、機器人、智能駕駛等領域,集結頭部參展商阿里巴巴、百度、GE醫療、華爲、京東、交通銀行科大訊飛、螞蟻集團、商湯科技、騰訊等,參展企業超400家,優秀初創企業超50家,首發首展新品達30餘款,還有20餘款機器人將在現場亮相。

人形機器人真的迎來“奇點”時刻了嗎?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記者看到了人形機器人的狂歡與冷靜。

7月6日下午,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形機器人發展高峯論壇現場,尚未開始就已經座無虛席,論壇兩側與後方都擠滿了觀衆。

而在幾個小時前,大會開幕式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視頻致辭中稱,人類正處於最深遠的變革時期之一。未來,地球上會有大量的機器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隨着時間推移,機器人與人類的比例會是多少?或許在將來某個時刻,二者的比例可能超過1:1,這意味着機器人將比人類多,甚至是更多。

作爲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材料、先進製造等前沿技術系統集成的產品,人形機器人被認爲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不僅僅是馬斯克與特斯拉,國內外頂尖的科技公司都在涉足這一領域

今年3月,ChatGPT開發商OpenAI領投了挪威的一家人形機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據報道,1X打算利用這筆資金來加大其即將推出的雙足機器人模型NEO的研發力度,以及在挪威和北美大規模生產其首款商用機器人EVE。OpenAI的這筆投資也引發了外界對大模型與機器人結合的無限遐想。

5月的ITF World 2023半導體大會上,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在演講中提到,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將是一種被稱爲具身AI的新型人工智能,即能夠理解、推理並與物理世界互動的智能系統,也就是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隨後,大量關於“具身智能是AI的終極形態”的分析出現。

國內科技公司亦動作頻頻,近期有報道稱,字節跳動也將入局機器人行業,團隊計劃擴充到百人;今年4月,小米成立機器人技術公司,在此之前,小米於2022年8月發佈了一款名爲CyberOne的機器人產品;此外,騰訊投資的優必選在今年1月正式遞交招股書,若成功上市,將成爲“人形機器人第一股”……而在二級市場,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最近一段時間表現活躍,受到市場追捧。

熱鬧的另一面,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記者也看到了業內對人形機器人理智和冷靜的一面。

中兵智能創新研究院董事長劉勇在上述論壇的演講中提到,美國波士頓動力基於40年的控制經驗,針對雙足機器人的控制方法更換了4代,但在2022年的視頻中依舊呈現出穩定性差、技術成熟度低的問題。至於人形機器人爲何經過這麼長時間尚未達到市場化和可用的情況,他提到了人形機器人存在軟件技術的魯棒性差,和硬件超配帶來的易損壞和高成本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在人形機器人迎來新紀元的背後,是新舊的交替、冰與火的兩重天。在特斯拉發佈人形機器人引發熱潮的幾個月前,日本本田公司2000年發佈的第一代機型、象徵日本技術實力的人形機器人“ASIMO”在2022年3月31日“退役”;再往不久前看,2021年6月,現代汽車集團宣佈完成對波士頓動力公司控股權的收購,這筆交易對後者的估值爲11億美元,相比之前30億美元的估值大打折扣。

一位在機器人領域深耕近20年的學界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人形機器人滿足不了投資回報的要求,還處於研發和攻克關鍵技術的階段,需要解決AI技術、能效、安全性以及成本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記者:蔡淑敏編輯:馬傑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