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通基金朱海東:

用量化語言捕捉超額收益

◎記者 陸海晴

近期,量化類產品較受市場青睞,多隻量化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在財通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朱海東看來,行穩方能致遠,量化產品要力爭爲投資者提供相對持續的超額收益。作爲量化行業的老將,朱海東拒絕擇一模型而“躺平”,而是持續探索新的策略,挖掘新的數據來源,力求提高量化模型的選股能力。“模型只有不斷進化迭代,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朱海東說。

指數增強基金如何實現增強目標?朱海東選擇量化多因子模型作爲投資底座。“量化多因子模型是財通指數增強基金系列的基礎模型之一。以近期發行的財通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爲例,由於中證500指數具有行業分佈較均衡、分散程度較高等特徵,爲了更好地發揮量化多因子模型的能力,在因子使用上,我們側重於分析師因子和高頻量價因子。”

其中,分析師因子體現了量化投資中的主動選股思維,即參考券商分析師、機構對股票的觀點,對股票進行打分和選擇。藉助分析師因子選出的股票,通常具有基本面較好、市場認可程度較高、未來空間較大等特徵。

“在分析師因子的研究上,財通基金量化團隊起步較早,研究得較爲細緻和深入,並且積極跟進市場最新研究動態,不斷挖掘因子的潛在價值,因此能夠比較高效地發揮分析師因子在量化選股中的作用。就高頻量價因子而言,通過分析諸如成交量、價格、振幅等短期交易數據和指標,判斷股票的未來走勢。”爲了在現有框架下儘可能發揮因子的選股效果,朱海東在使用高頻量價因子時,會將維度下沉到分鐘級別,在較好地適配交易制度、策略容量等因素的基礎上,篩選短期內可能遭遇錯殺但彈性較好的股票。

在朱海東的“指揮棒”下,分析師因子和高頻量價因子兩類因子力求形成1+1>2的效果。“分析師因子挑選出的較好股票,未來的上行空間可能較大,而其挑選出的較差股票,未來的下行空間未必較大。但高頻量價因子有所不同,其挑選出的較差股票未來的表現很可能仍然較差,而其挑選出的較好股票,未來的表現卻不一定較好。在實際投資中,我們將分析師因子和高頻量價因子結合起來,發揮兩者的互補作用,力爭提高策略的收益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朱海東說。

爲了保持量化多因子模型的生命力,朱海東持續探索新的策略。“量化多因子模型中的因子,本質上是與股價相關性較高的數據,通過在模型中不斷疊加因子,能夠起到強化模型選股能力的效果。但隨着市場上各類數據價值被不斷榨取和消耗,多因子模型中一些因子的效果也在逐漸減弱,甚至失效。對此,我們採取多策略的方式,對多因子模型進行補充。”

談及此,朱海東語氣中洋溢着興奮,作爲長期深耕量化領域的投資人,他熱衷於以量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投資思想,希望在不斷爲模型注入新活力的同時,力求獲取比較穩定的超額收益。朱海東說:“例如,機器學習的方式非常高效,只要我們清楚輸入的數據是什麼,就能通過機器學習對數據進行擬合併剔除干擾因素,從而更快速地生成因子。對於機器學習所生成的因子,我們會把因子公式化並從中提煉易於理解的精華,力爭發現能更好解釋當前市場運行情況的投資邏輯。”

朱海東也會利用時序模型輔助量化多因子模型,以此獲取買賣信號,把握個股買入和賣出的時間點。“時序模型是一種在框架上和多因子模型有差異的策略,試圖通過不同的框架去發掘更多信息,同時規避交易擁擠帶來的收益損耗。比如,在使用同樣的量價數據時,時序模型通常能得到和多因子模型不同的收益表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和多因子模型形成互補。”朱海東說。

路漫漫其修遠兮,朱海東帶領財通基金量化團隊持續求索。除了不同框架的策略,財通基金量化團隊亦在探索尚未被市場充分挖掘的數據來源,包括更高頻的交易數據和一些尚未被市場挖掘的產業基本面數據等。畢竟,變則通,通則久,在不斷積累中拓展能力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