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

25萬億元銀行理財資產呈現大幅調倉態勢。從數據來看,銀行理財固收類產品佔比已達95.15%,是資管新規改革後的峯值。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的配置也出現“大挪移”,債券的配置比例出現持續下降,特別是信用債,相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超過4%,而現金及銀行存款的比例也上升6個百分點。

固收產品比例創新高

銀行理財步入信息披露關鍵時刻:不僅各家理財公司近期密集披露了上半年理財業務運行報告,《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下稱《報告》)也在8月4日發佈。

《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共有265家銀行機構和30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71萬隻,較年初增長6.88% 。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爲25.34萬億元,全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1.52萬隻,募集資金27.75萬億元,爲投資者創造收益33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結構中,固定收益類產品規模佔比首度突破95%,達到了95.15%,創資管新規發佈以來該類產品佔比的新高。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爲24.1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個百分點。該類產品規模近幾年不斷走高,兩年前該佔比僅爲88%。

其他類產品則顯得微不足道,其中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爲 1.11 萬億元,佔比爲 4.38%,較去年同期減少 1.52 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爲0.08萬億元和 0.04 萬億元。

據統計,2023 年上半年各月度,銀行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爲 3.39%。

從最新的資產配置情況看,銀行理財在增加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同時,也在減少債券類資產。

最新數據顯示,從配置債券類別來看,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持有信用債12.15萬億元,佔總投資規模的 43.86%,佔比較去年同期減少4.21個百分點;持有利率債1.07萬億元,佔總投資規模的3.86%。

去年末銀行理財持有的信用債和利率債佔比合計爲47.7%,明顯低於去年末的水平。這兩大類債券規模合計佔比爲50.4%。

而拉長區間來看,近幾年理財產品投向的這兩大類債券資產佔比也在持續走低。在2020年末,這兩大類債券資產佔比一度高達64%。

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曾衡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半年銀行理財資產配置轉向的原因可能涉及多個因素。其中,債券佔比下跌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首先是利率走勢:債券市場的走勢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如果市場預期未來利率上升,債券價格可能下跌,導致風險增加。近期的利率走勢可能影響了債券的配置。其次貨幣政策: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也可能影響債券市場。如果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減少,可能使得債券市場的投資環境變得更加複雜。第三經濟前景:宏觀經濟前景的變化會影響債券市場。如果經濟前景不確定,投資者可能更傾向於尋求其他投資機會,而不是僅僅依賴債券。未來是否仍然是配置的主力取決於各種因素的演變。債券作爲一種固定收益工具,在資產配置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於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的投資者。但是,投資者也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風險偏好來靈活調整資產配置,可能會在不同類型的資產之間進行更多的分散。

現金及銀行存款成新寵

在減少債券投資的同時,上半年銀行理財公司“現金及銀行存款”增加跡象明顯,已經從去年末佔比17.5%,升至6月末的23.7%,共計增加了6.2個百分點。

開源證券分析師劉呈祥表示,現金及銀行存款類資產佔比大幅提升, 主要由於理財投資風格更追求絕對收益而非相對收益,其高流動性和高安全性爲主要優勢,也與居民端存款高增的趨勢吻合。

中信證券明明表示,大類資產配置來看,相比年初,債券類配置明顯減少,現金及銀行存款配置顯著增加,具體看:第一現金及銀行存款配置較年初大幅增配,考慮6月有存款時點衝量的負向影響,上半年年末現金及銀行存款的增配仍有低估可能,這種配置傾向充分說明理財產品配置的流動性需求進一步提升;其次債券類資產配置大幅減配,其中流動性更好的利率債減配幅度最小;第三非標、權益類、公募基金配置佔比提升,考慮上半年市場利率持續保持低位,理財發行方採用多種方式增厚產品收益,提升產品收益率競爭力,這也符合上半年理財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趨於兩極化發展的特徵。

中金公司分析師王子瑜則分析認爲,爲應對債市負反饋贖回壓力、以及產品短期化的趨勢,今年上半年理財機構主要增配現金及銀行存款類資產,配置比例環比增加6.2個百分點至23.7%;而理財機構上半年減倉信用債、利率債、同業存單1.53、0.35、1.05萬億元,配置比例分別降至43.9%、3.9%、10.6%。這一數據與二級市場交易行爲存在差異,他們認爲主要由於後者僅考慮理財機構直接投資的債券,未考慮通過資管計劃等通道配置的債券情況。進入三季度,理財機構進一步加倉短融、同業存單等高流動性資產,與產品短期化的特徵相符;二永債直投規模加倉有限,但不排除通過通道增配的可能。

(作者:葉麥穗 編輯:李玉敏)

相關文章